中药传说故事——辛夷的故事
传说一:
秦举人得了一种怪病,鼻孔流脓流涕,腥臭难闻。这种病很讨人嫌,连他的妻子儿女也躲得远远的。秦举人请过许多医生,但吃什么药也没用。他想,这么活着招人嫌恶还不如死了好,就打算寻死。有个朋友知道后劝道:
“天下这么大,本地医生治不好,何不到外边求医去?还能顺便逛逛名山大川,散散心。”
秦举人一听有理,反正待在家里也净跟老婆孩子怄气,就带了个家人,骑着马出门了。
秦举人走了很多地方,但没遇见一个能治鼻子的医生。后来,他走到南方的一个夷族人居住的地区,有个夷家医生说:
“这病好治。”
秦举人喜出望外,医生到山上采了一种花苞回来,让秦举人服用,秦举人吃了半个月,鼻子真的不流脓了。他十分高兴,对医生说:
“这种药真灵,你能不能让我带一些回去,万一再犯病时就不用跑这么远求医了。”
医生想了想说:
“不如给你带些种子回去栽种。”
秦举人更加高兴,他重重酬谢了医生,带着种子回家了。到家后,他就种植这种药。几年过后,院子里长了一大片。凡有人得了鼻病,他就用这种药给人医治。
人们问:
“这药草叫什么名字?”
秦举人一想,忘了问夷家医生了。又一想,这是在辛亥年间从夷人那里引来的,就说:
“这叫'辛夷’。”
传说二:
相传古时有一秦秀才得了一种鼻孔流脓水的病,经常鼻塞不通,浊涕常流,腥臭难闻,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回避他。他求过不少名医,用过不少药物,总不减轻,非常苦恼,于是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一日,他在一棵古树下准备自缢,被一个过路的樵夫救下。问明缘由后,樵夫告诉他说:
“此病不难,北山中有一种药可治。”秦秀才忙问药名,并拿出银两酬谢。樵夫笑笑说:
“老夫认柴不认药,救人一死值几何?心诚意肯香扑面,活命自不惧坎坷。”说着用手往深山一指,就走了。秦秀才按照老者的指点,攀沿到深山中找寻,终于发现遍山花树,叶茂花大,香气四溢。他采了一些花蕾,煎水连服数天,果真病愈。他高兴异常,又采了一些种子,精心种在自家院子里,以此树的花为得上病的人医治,皆得奇效。有人问他这药何名?他想了想,觉得这药得来是樵夫暗言指点,自己意会所识,就叫“心意花”吧。天长日久,就成了后世的“辛夷花”了。
【名称】辛夷
【别名】木兰,辛荑,辛矧,迎春,迎春花,木笔花,姜朴花,毛辛夷,辛夷桃,辛夷花,辛荑花,
【归经】温,辛。归肺、胃经。
【功效】宣通鼻窍,祛风散寒。
【功效特点】本品辛温香窜走上,善通鼻窍,尤为鼻渊头痛、鼻塞、香臭不闻、浊涕常流等症之要药。
【功效主治】
1.祛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鼻塞声重者,可与苏叶、荆芥、羌活等同用。
2.宣通鼻窍:用于鼻渊,鼻塞流黄脓涕、头痛,如慢性鼻炎、鼻窦炎,可与苍耳子、白芷同用。
【鉴别应用】辛夷与苍耳子,皆具辛散温通之性。辛夷以'辛''夷'而名,专于走上,善通鼻窍;苍耳子苦燥而降,兼治风湿痹痛或通身瘙痒。
【配伍应用】
1.配苍耳子:辛夷、苍耳子皆辛温,均能宣肺通窍,疏散风湿,行滞止痛,相伍为用,祛风寒、利鼻窍、止头痛,共增疗效。
2.配细辛:辛夷与细辛,辛温解表,善通鼻窍。二药合用,相辅相助,用于风寒鼻塞或鼻渊浊涕最宜。
3.配川芎:辛夷入气分,川芎入血分,二药相伍,行气散瘀。
4.配白芷:辛夷、白芷,皆入阳明经,二药配合,善治眉棱作痛,又能和胃消食。
5.配石膏 :可清热祛风、消肿止痛。辛夷味辛发散风热,石膏性寒清热泻火,一散一清,相得益彰。
6.配薄荷:辛夷辛温,薄荷辛凉,二药相伍,无偏寒偏热之弊,故寒证热证皆可应用。
7.配酒芩:酒芩善行,辛夷通窍,二药相配,治鼻渊浊涕黄稠,有清热散风之效。
【应用注意事项】凡气虚、头脑痛属血虚火炽、齿痛属胃火者忌服。恶五灵脂,畏菖蒲、蒲黄、黄连、石膏。
【用法用量】内服:3~12克,本品有毛,刺激咽喉,内服时用纱布包煎,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塞鼻,或水浸蒸馏滴鼻。
【来源产地】
为木兰科落叶灌木植物辛夷的花蕾。主产于河南、安徽及四川等地。多为栽培。
【参考资料】
《本经》:'辛夷,味辛温,主五脏,身体寒风,头脑痛,面黑,久服下气轻身,明目增年耐老。一名辛矧,一名侯桃,一名房木。生川谷。'
《别录》:'利九窍,通鼻塞,涕出。'
《本草纲目》:'鼻渊,鼻鼽,鼻窒,鼻疮及痘后鼻疮,并用研末入麝香少许,葱白蘸入数次。'
《本草求真》:'辛温气浮,功专入肺,解散风热,缘入鼻气通天,肺窍开鼻,鼻主肺。风热移于脑则鼻多浊涕而渊,风寒客于脑则鼻塞。经曰:脑渗为涕,胆液不澄则为浊涕,如泉不已,故曰鼻渊。并头痛面黑,目眩齿痛,九窍不利,皆是风热上攻,是宜用此芳香上窜头目,兼逐阳分风邪,则诸证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