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河南多发暴雨?会再次发生么?河南大暴雨根源及历史出现规律
河南这场罕见的特大暴雨牵动万千国人之心,20号下午郑州1小时降水量高达201.9毫米,破了中国有“小时降水量”记载以来的最高历史记录,这几乎已不是在下雨了,而是天破了个窟窿下瀑布。
而从历史上看,河南因大暴雨爆发水灾的记载也是数不胜数,明清两代、民国时期及建国后此处都爆发过极端暴雨形成的洪灾,出现特大暴雨的频率可以说远高于其他地方。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民国1931年大水灾
坦白说,此事非常诡异,一个深处内陆的内陆省份,极端性质的大暴雨就像盯上了它一样,隔上几十年就来个“下瀑布”,老天爷为何就爱逮着河南一地使劲撸呢?
莫非河南这个地方,真有什么特殊之处?
事实上这个问题,很早就引起了中外专家的密切注意,作为地球上一个少有的与暴雨有关的奇特地方,专家们对河南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而研究结果让专家们感到非常惊奇。
因为河南这个地方,尤其是河南中部和西部这片区域,确实很特殊!
第一、历史上河南与暴雨的不解之缘
据现代统计,中国在1946年以前的两千多年中,有历史记载的黄河决口总计达到1593次,较大的改道发生过26次,其中绝大部分决口发生在河南和山东两地。
民国黄河决口后形成的滔天巨浪
而关键的几次决口甚至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比如元末那次大决口直接令得元境内流民遍地、烽烟四起,朱元璋等起义军趁势而起取而代之,所以此次决口算是把元朝都给“冲”垮了。
因此历史上每一次黄河决堤都不是小事,轻则灾民遍野,重则改朝换代。由于决口后果太过严重,所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黄河的治理都极为上心。
古代和近代黄河决口主要有两个因素导致。
一是黄河泥沙含量大,多年沉积之后令得河道抬高,使之形成地上“地上悬河”,而古代王朝以及旧中国水利治理能力低下,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点则是前文所讲到的原因,河南这个地方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历史上此处暴雨频发,经常导致黄河水位瞬间暴涨。
河道高企加上短期内水位猛涨,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黄河决堤甚至改道。
宋元之前太过久远,我就不谈了,只简单例举明清之后几次河南大暴雨导致的典型洪水大灾。
据《明孝宗实录》记载,明孝宗朱祐樘一共在位18年,其中就有13年河南发生水灾,当时河南共有八府之地,每一次受灾的地方都有三五府之多。
有明一代,河南水灾都是明朝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
万历二十一年,杨东明上《饥民图说》疏
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河南虞城人刑部给事中杨东明,以家乡特大水灾亲身见闻绘成名垂青史的《饥民图说》上奏万历,恳求明廷赈济灾民。
到了清代后,有关河南暴雨水灾的记叙更为详细。
1887年,由于连日暴雨,河南郑州黄河段决口。一开始决口只有30余丈,3天时间便扩大为300余丈。
史载决堤后浪头行进到郑州古城时已高达十几米,郑州旋即被毁,此后洪峰一路东行至开封,此时黄浆巨浪已达到40米的惊人高度,堪比海啸,开封城由此城毁人亡,河南全境死亡人数估计近150万人。
特意找的一张海啸图,四五十米巨浪大概就图中这么高,15层楼左右
虽然当时清政府并未记录此次暴雨洪灾降水量具体有多少(晚清时期没降水量这个概念),但洪水能形成40米高的滔天巨浪,想来降水量也低不到哪里去,甚至有可能比此次郑州暴雨降水量更高。
接下来到了1931年民国时期,河南再次发生特大暴雨。
据国民政府文献记载,当时河南省共计有79个县5.4万余村庄受灾,被淹田地2364万亩,直接受灾人口超过100万人。民国河南省政府无力赈灾,只能将超过20万人的灾民送到东北垦荒,任其“自谋生活”。(《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南水灾难民迁移述论》,2020)
1975年,河南驻马店再次因特大暴雨发生水灾,史称“758洪水”,这个事情大家都应比较了解,此处我就不多赘述了。
民国1931年特大水灾
晚清1887年、民国1931年以及1975年,这三次都是因为特大暴雨导致河南地区洪水泛滥,而刚刚郑州发生的这一次是2021年。如果我们把这几个时间连起来看,不难发现这其中隐藏着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历史规律——似乎每隔40-50年,河南就会遇上一次罕见的极端暴雨!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河南与其他地方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第二、河南大雨暴雨频发的根源
上述都是历史上暴雨灾害最严重的几次,事实上河南一到春夏,中等以及低等烈度的暴雨历史记载比比皆是。
这一点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为何偏偏就是河南此地会和极端暴雨这种天气现象有如此密切的联系呢?总不能是因为河南人口多,所以就大雨频发吧。
本次郑州极端暴雨
当然不是人口原因!
河南频发大雨或暴雨的根源,是因为河南具有非常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先看位置。
河南省所在的纬度主要为北纬32—34度左右,包括郑州、开封、驻马店等主要城市都在这个范围内。
这个纬度的区域有个特点,它正好处于东亚大陆西伯利亚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的交汇点,处于东亚季风带系统与副热带系统的过渡地带。
所以每当夏季西伯利亚南下冷空气与南方多水暖湿气流在河南相遇,形成大雨或暴雨便成了几乎不可避免之事。
如果只是这一点当然影响不大,不过就是夏季降水量多一些,实际上很多省份都是如此。
真正让河南每隔几十年就出现一次极端或特大暴雨天气的,还因为另一个关键因素的叠加——河南以及周边数省的地形太特殊了。
我国整个地形呈西高东低之势,分为3个阶梯形台阶,而河南西部正好处于第二台阶,属于平原向丘陵的过渡区域。
河南中部和西部地形图
如图所示,河南中东部为辽阔的华北平原地区,而到了新乡、郑州、平顶山、驻马店、信阳这一线,其西部则是太行山脉、伏牛山脉及桐柏山脉等一系列大山。
而河南中东部及河南东部的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却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
每当夏季台风从海上吹来暖湿气流时,华北平原上没有任何遮挡,大量强降水气流直接便能深入到新乡—郑州—驻马店这一线,然后被太行山、伏牛山及桐柏山层层阻挡。
因此海上来的暖湿气流只能被迫停滞于安阳、新乡、郑州、平顶山、驻马店以及信阳等地的上空。
暖湿气流自身携带着巨量降水,当它被团团挡在一处时,其降水自然会集中释放于被挡之地下方的城市,罕见特大降雨灾害由此成型。
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新乡、郑州、平顶山、驻马店、信阳这一线因暴雨形成的洪灾史载不绝,而上述这些城市,也是中国版图上典型的“易雨城市群”。
红线上这一系列城市为受山脉阻挡台风影响的“易雨城市”,蓝色箭头为台风过来方向
相反远离河南西部山脉的城市则受这种影响要稍小一些。
比如此次河南中西部郑州等地连续暴雨如注,而河南东部的商丘等地政府甚至还在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抗旱,以至于有些河南同胞发出“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等不平之语。
河南中部和西部这个狭长的区域,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和所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受南来或西来台风暖湿气流影响甚大,易发罕见的特大型极端暴雨。
第三、面对河南地区特殊的“暴雨特性”,我们能做些什么?
前文分析了河南易发大暴雨的根本原因,所以若想改变河南中西部区域的“易雨”状态,除非炸开太行山脉和伏牛山脉,帮助暖湿气流打开西进通道进入黄土高原,如此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郑州等地的暴雨问题,而且干旱的西北地区也能因此受益。
伏牛山脉,大山连绵不断
但遗憾的是,如此天地之威暂时是人类当前科技无法改变的,炸开太行山和伏牛山的工程也太过巨大,并对当地生态有毁灭性打击,所以此法根本无法实施。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及时预判是否有发生特大暴雨可能,并提前准备好有效抗灾措施严阵以待,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事实上要判断河南是否有出现罕见特大暴雨的可能还是可以做到的。
1975年“758洪水”以及此次郑州暴雨都是由台风吹来的暖湿气流引起,一般雨云引发不了这么大的降水量。所以将来各位只要密切关注气象预报,注意有没有海上台风形成“水汽带”输送到河南,那么就可以针对性地做出预防措施了。
本次暴雨郑州上空的风暴群,高空飞机实拍截图
此次郑州暴雨之前气象部门其实已经多次发出红色预警,4天累计发出了28次警报,应该说政府主要工作是做到位了的,只是很多河南同胞由于缺乏相关科学知识而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其中不少单位、企业和个人不但没有预案,而且还正常上班正常运营,所以才会在短短几小时内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导致集体和个人都因此蒙受了重大损失。
此处建议河南同胞像沿海地区人民一般,将来随时密切关注台风信息并及时做好针对性措施。
此次河南暴雨重要推手台风“烟花”
然后特别提醒一点,山东、江苏、安徽的同胞们也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河南在你们上游,如果它那地方发生大暴雨(关键它那地还特别容易暴雨),黄淮及其关联河流水位必定暴涨。
事实上历史上有多次河南没事,但下游遭殃的案例存在,尤其是山东和安徽两地同胞,万万不可大意,洪峰过境绝不是闹着玩的。
另外这里面还有个细节需要区分,如果是洛阳、郑州、新乡暴雨,那么黄河山东下游就得注意。如果是平顶山、驻马店、信阳等地暴雨,那么淮河流域的安徽、江苏就得密切关注事态了。
巨大的黄河洪峰,浊浪排空
中国历史上因河南这种“暴雨特性”,导致黄河决口数不胜数,给黄河中下游百姓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组织人民群众在黄河多处大兴水利,终于管住了这头肆虐中原千百年的猛兽,黄河决口终于成为几乎不可能之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但我们也要看到,黄河决口这种可能虽已不再有,但台风形成的暴雨对河南以及黄淮下游地区的威胁却还是长期存在的,至少在人类掌握改变气候的科技之前,河南的这种特殊性恐怕会继续持续下去。
雨停后的郑州,有车之人以后最好买上浸泡相关保险
因此无论对个人还是集体而言,充分认识到“河南易发暴雨”这个客观事实,对将来的防灾减灾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此文能让更多人和单位在将来提高警惕并对河南多发暴雨特性做到心中有底,那也不枉我这几日顶着热浪撰就此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