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突变却靶向药效果不佳,患者应该怎么办?

导 语

Z先生是一名晚期肺癌患者,和大多数国内癌症患者一样,发现病情时,癌细胞已经发生了转移。但幸运的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他有EGFR突变,这意味着,他有可能受益于靶向药治疗。

在国内一家知名三甲医院里,Z先生治疗了半年多的时间,先后使用了凯美纳、阿法替尼、奥西替尼,在发现新的MET突变后,又接受了色瑞替尼的治疗。然而,这些靶向药的治疗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最近使用的色瑞替尼副作用非常严重,短短一个月的时间,Z先生的体重就下降了十几斤,连走路都没有力气,不得不停药。医生又建议使用化疗+奥西替尼,但化疗实在太过难受,Z先生困惑不已:

靶向药真的无能为力了吗?

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这样的困惑并非孤例。

中国有上千万癌症病人,8成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靶向药,是很多人能够继续活下去的希望所在。

如果靶向药无效该怎么办?

不得已,Z先生把目光移向海外。他此前治疗的医院已经是国内排名靠前的了,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建议,只能把视野放诸全球。

而在全球癌症治疗领域,美国是一道跨不过去的坎,全球大多数的癌症治疗新药、新技术来自美国,大多数的临床实验在美国进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每年发布的各种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得到全球临床医师的认可和遵循。

赴美治疗的成本不低,就在Z先生犹豫不决时,一项盛诺一家的服务项目为他提供了解决方案,那就是远程咨询。

通过远程咨询,Z先生不用出国,在国内任何地方,都可以轻松获取美国权威医院专家对他病情及当前治疗方案的评估,得到个性化的诊疗建议。如果诊疗建议国内可以实施,Z先生可以和国内主治医生商量是否采用;如果诊疗建议国内不具有实施条件,Z先生也可以考虑是否需要出国治疗。

在帮助Z先生整理并翻译好病历资料后,盛诺一家研发部工作人员根据其病情,为他推荐了美国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的一位胸部肿瘤专家——Michael S. Rabin。

Michael S. Rabin,医学博士

Rabin医生是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医学博士,现任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内科学助理教授,在全美癌症治疗排名前四的丹娜法伯癌/布列根和妇女癌症中心工作多年,曾任丹娜法伯Lowe胸腔肿瘤中心临床主任。

Rabin医生的临床专长是肺癌、间皮瘤、胸腺瘤,他曾作为首席研究员,参与、进行过多项非小细胞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研究。

根据Z先生的具体病情,结合他的治疗经历,Rabin医生给出的建议是:

1. 患者在半年多的时间内用药太多,身体不能耐受,建议先停止化疗;

2. 患者有可能受益于靶向治疗,但并不适合色瑞替尼,建议尝试卡博替尼+奥西替尼;

3. 患者虽然有EGFR突变,但是有常年吸烟史、中度的TMB(肿瘤突变负荷),这提示可能对免疫治疗有效,未来可以尝试。

而此前在国内治疗时,医生考虑到Z先生有EGFR突变,曾否定他未来用免疫治疗的可能。现在听到除靶向治疗之外,未来也有用免疫治疗的希望,这对Z先生来说,未来的治疗又多了一种选择。

而且,听到可以不用化疗和色瑞替尼,Z先生也暗暗松了一口气,因为之前使用的副作用实在太大,他有些承受不住。

和Z先生一样对治疗产生困惑的患者很多,但不是所有人都会执着地去寻求一个清晰的答案。而最终的治疗结果也许相同,也许会大相径庭。

不管怎么样,

我们赶上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在行脚医生时代,寻求第二诊疗意见无异于天荒夜谈,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病历资料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快速传递,甚至打破国家之间的界限,患者在全球任何角落,都可以直接对话国际权威专家。

而患者需要付出的成本是多少呢?

文字远程咨询仅需28000元。没有其他任何收费,盛诺一家提供基础医学咨询、病历资料整理、撰写英文病历、邮寄影像材料、指导咨询问题、预约国外医生、提供中英文《远程咨询报告》、帮助解读报告等全部服务。

《美国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曾经报道,远程咨询改变了超过40%项目参与者的诊断意见或治疗方案。关键时候,一次远程咨询,也许就能改变一位患者的命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