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曲不利”,小便不利
肖相如按:本文是我的研究生赵肖帆同学选摘自林沛湘林老的《内经解惑九则》的一段论述,我们一起来看看前辈们对于经典的解读。
“隐曲” 一词,在《素问》中凡五见。
《中国医学大词典》隐曲条:“(一)肢体伸缩处也;(二)隐蔽委曲之事也。”究竟怎样解,各家意见不同,爰述笔者的意见如下。
1
其一见于《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
对此,王冰云:“隐曲,谓隐蔽委曲之事”,认为是阳痿。
《类经》说此为“阳道病也。…阳道外衰,故为不得隐曲”,认为是阳痿证;张志聪认为:“男子无精,有不为隐曲之事”,亦认为是阳痿。
马元台则说:“女子有不得隐曲之事,郁之于心,故心不能生……血脉遂枯,月事不能以时下矣”,认为是情志不遂,心情郁抑,不是病。
《素问经注节解》则说:“隐曲,隐蔽委曲之事也”, 认为是性生活。
《素问今释》的理解是:“隐曲所发生的病变,当指小便不利或大小便之疾”。
上述的理解,对于前一个“隐曲”的解释,当以阳道外衰,有不得为隐曲之事的阳痿证,是为恰当。
《内经》遗篇《本病论》说:“忧愁思虑即伤心,……饮食劳倦即伤脾”。
二阳为病是由于内伤心脾所引起,心脾病乃因忧愁思虑,饮劳倦所致。
二阳即胃与大肠,心脾影响到肠胃消化功能, 以致水谷精微衰少,水谷精微衰少则气血生化乏源,反过来又影响心脾的精血衰少。
阳明为精血生化之源,阳明主润宗筋,冲脉丽于阳明,故阳明气血衰少,则宗筋失润而为阳痿,冲脉失丽而为不月。
2
其二亦出于《素问·阴阳别论》:“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各家注解亦不相同。
王冰云:“隐曲,谓便泻也”。
《类经》说:“在下则不得隐曲,阴道不利也”。
马元台又讲:“三阴者,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三阳者,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四经之脉俱搏击于手,异于常候,心腹胀满至于发尽,而不得隐曲,大小便为之不利也”。
张志聪则云:“阴搏于下也……,此言上下阴阳之病”,认为是病机。
《素问译释》一书解释为:“隐曲,此处指大小便”,又 “三阴三阳之脉俱搏,心腹胀满,阴阳之气发泄已尽,大小便不通”。
《素问白话解》则说:“此段颇难解释,存疑待考”。
理解本句经文,先宜句读。对此各家读法有所不同,有些读为“心腹,满发尽”;有些读为“心腹满,发尽”;有些读为“心腹满发,尽”。
笔者同意读为“心腹满,发尽”。某些疾病心腹胀满到严重阶段,可能有二便闭塞,反过来,二便闭塞更可能引起心腹胀满。
因此,本条的不得隐曲,解为大小便不通,较为合理。
3
其三见于《素问·风论》:“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对此句的理解,王冰认为:“肾精,外应交接,今脏被风薄,精气内微,故隐蔽委曲之事,不通利所为也”,是理解为不能性生活。
《类经》认为:“肾开窍于二阴,故为隐曲不利”,解释为大小便不利。
马元台同意王冰的见解。
张志聪说:“肾主藏精,少阴与阳明会于宗筋,风伤肾气,故隐曲不利”,认为是不能性生活。
《素灵类纂》云:“肾精衰不 能交接,故曰隐曲不利”,理解为不能性生活。
《素问白话解》:“隐曲当俯仰。肾主骨,骨病则骨痿不能正立,故隐曲 (俯仰)动作不流利。”
《素问译释》:“阴部不通利,意不明,可能指小便或大便不利”。
《素问今释》:“隐曲不利,此处指小便不利”。
笔者认为,认识这句话的意思,可从《内经》、《金匮要略》相关论述及结合临床来分析。
《素问·水热穴论》:“勇而劳甚则肾汗出,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跗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
《金匮要略·水气篇》:“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寒”。
风水在临床症状上,确有尿频、尿急、小便不通利的现象,而肾风的症状与风水相似,在病因病理上,都是风邪在肾,水气外溢所致。水气上升、外溢,故面目浮肿,其症小便多不利。
虽然经文里也有月事不来的记载,但在临床上少见,而小便不利则常见。因此,本条的“隐曲不利”,理解为小便不利,较为接近临床实际。
4
其四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阳之胜……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筋肉拘苛;……或为血泄……传为濡泄”。
《类经》对此理解为:“太阳之脉络肾属膀胱,故为阴疡,为隐曲不利”,以小便不利解之。
《素问白话解》则认为:“太阳络肾属膀胱,故阴中生疡而房事不便”。
《素问今释》又说:“足太阳经脉络肾属膀胱,故为阴部患疮疡而小便不利。”
各注家的意思,多数与《类经》相同。
太阳之气胜,即太阳寒水之气胜。寒胜则血脉凝泣,故阴部生疮疡;寒胜则膀胱气化不行,故小便不利;寒胜则筋肉拘急而疼痛;寒胜则气不摄血,而便血;寒胜则湿不化,而濡泄。
一系列病理变化,都可以理解为寒胜所产生。正因有便血、濡泄等症出现,而这个寒又是膀胱经寒水之气,故“隐曲不利”应理解为大小便不利的前后二阴病。
5
其五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在泉,寒胜则足痿下重,便溲不时,湿客下焦,发而濡泄,及为隐曲之疾。 主胜则寒气逆满,食饮不下,甚则为疝”。
王冰的解释为:“隐曲之疾,谓隐蔽委曲之处病也”,理解为前后二阴病。
《类经》:“甚则为疝,即隐曲之疾。盖前阴者,太阴阳明之所合,而寒湿居之,故为是证”,理解为前阴病。
张志聪:“隐曲者,乃男女之前阴处,故曰隐曲,谓隐藏委曲之处也”。
《素问白话解》:“发现濡泄和肿以及俯仰不利的湿盛症状”。
《素问经注节解》的理解与《类经》相同。
本条的隐曲之疾,以理解为前阴病为妥。既有濡泄,肿,似乎应有小便不利的症状,但前文有“便溲不时”,不能理解为小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