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腊月
农历十二月古称腊月。为什么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呢?
这要追溯到距今二千年前的古代。据《说文解字》注:“腊,合也,合祭诸神者”。《玉炖宝典》说:“腊者祭先祖,腊者报百神,同时异祭也。”可见腊是古代人们祭祀百神及祖先的一种活动。
上古时的腊祭都在农历十二月进行,从周代开始,便把十二月叫做腊月。至六朝时亦确以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谚语说: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以逐疫,至宋,如《梦梁录》云:“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设红糟,以麸乳诸果笋芋为之供。僧或馈送檀施贵宅等家。”
延续已久,尚有送年或谢年之举,一面祭神,一面祭祖。过腊八的含义也有清除污染的味道。已经流传了1000多年吃腊八粥的习惯至今仍有,不过,迷信色彩皆无,全是注重营养调节饮食罢了。
过去,大江南北有个共同习俗,春节前要祭灶。腊月二十三日到三十日是"小年",意味着春节进入倒计时阶段。民间谚语云“腊月二十四,灶王爷上天”,说的是农历腊月二十四(一说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
灶王爷又有灶君、灶君菩萨、东厨司令等雅号,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一方神仙,其神职是执掌人间烟火。正如《敬灶全书》中所讲:“受一家烟火,保一家康泰;查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祭日是一年一度灶君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人间各家善恶功过的启程日。
民间这一天都在打扫除,晚上,各家各户或于厨房柴扉,或灶台壁上,或灶神年画左右,或供灶君雕像的灶龛两侧,贴换"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回宫降吉祥")的新对联。也有在额批再书上"一家之主"。家家或设案桌,或于灶台上,燃烛焚香,备酒肴祭拜灶神,为其上天饯行。
富人家是"杯盘丰典猪魚鮮,豆沙甘松粉饵圆";赤贫之家只得"一碗凉水一炷香,糖饼饱君上天台"了。饯品虽丰俭不一,但内中糖果糖饼或甜饃之类必不可少,传说灶君喜甜食,吃了嘴甜,会在玉帝面前多多美言,保佑你一家来年平安康泰。
腊月的花是蜡梅花。古人《蜡梅花》诗云:“天向梅花独出奇,国香未许世人知。殷勤滴蜡缄封却,偷被霜风折一枝。”蜡梅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而又相近,色酷似蜜蜡,是寒花之绝品,腊月花开,叫腊梅。
腊梅与水仙皆新年案头清供。古人《咏蜡梅水仙》曰:“二姝巧笑出兰房,玉质檀姿各自芳。品格雅称仙子态,精神疑著道家黄。宓妃漫说凌波步,汉殿徒翻半额妆。一味真香清且艳,明窗相对古冠裳。”
腊月古称:建丑、季冬、大吕、暑冬、残冬、末冬、杪冬、二之日、嘉平、星回节、穷节、涂月、丑月、临月、冰月、严月、严冬、岁杪等等。
这些名称是中国古代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现在被人们已逐步淡忘。而现实中一曲《浪淘沙》说出人们的心声。“窗外雪纷纷,地暗天昏。大棚温暧尚如春,瓜果青蔬争上市,乱了乾坤。 男女踏歌行,喜满乡村。行情摸得激情生。满载飞车城里去,一路欢声。”
腊月楹联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