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自豪的的镜头 NIKKOR P·C 8.5cm F2 | 尼克尔镜头——“一千零一夜”故事 第三...
与邓肯先生的邂逅
让这款镜头出名的契机应该算是与LIFE杂志专属的摄影记者大卫·道格拉斯·邓肯先生的邂逅吧。可能有人对此很了解,但还是请大家随我略作回眸,重温一下旧事。
这是发生在1950年的事情。同属于LIFE杂志的摄影记者三木淳先生很偶然的借用了一个来游玩的摄影家朋友的NIKKOR 8.5cm镜头,拍摄了邓肯先生的快照。当时的邓肯先生觉得“哦,是日本制造的松纳型镜头啊”,并不怎么感兴趣。事后先生将这张照片放大后再看,表情立刻发生了变化。拿出了放大镜开始检查这张照片。“真厉害!太清晰了。立刻去拜会这家公司!”
就这样,邓肯、FORTUNE(财富)杂志所属的摄影记者布里斯托尔、三木淳先生,三人拜访了日本光学工业的大井工厂(现在的尼康大井制造所)。在那里,当时身为社长的长冈正男先生邀请3人参观了镜头的检测室,还用投影检测机对邓肯先生、布里斯托尔先生手边的镜头和尼克尔的镜头进行了比较。
亲眼见识到尼克尔镜头优秀之处的两人,立刻提出要购买莱卡相机用的尼克尔镜头。随后邓肯先生带着这个镜头奔赴到朝鲜前线,在LIFE杂志上不断地刊登用尼克尔镜头拍摄出来的优秀照片。这也成了让尼克尔镜头的崭露头角的契机。
投影检测
话说回来,各位对上面所说的“投影检测”有所了解吗?投影检测机器的结构用图解来说明的话是如图1所示。使用被检测的镜头将用电灯照明的图形投影在壁面上,通过投影图像的变形情况来判定优劣的检测方法。换种说法的话可以想象成一种将幻灯机精密化了的设备。
对于摄影镜头来说,准确的检测方法当然是通过“实际拍摄效果”来进行检测了。但是要检测实际拍摄效果需要有拍摄、显影、打印这些工序,怎么都要在判定上花费时间和工作量。
此外,由于其中还牵涉到被拍摄物体、照明条件、交卷、显影条件等要素,所以存在着对比判定困难的症结。
用于光学检测的还有一种通过准直仪做出人工星象,然后通过被检测镜头进行成像,再将图像在显微镜下放大观察的被称为“点像检测法”的方法。这个方法对于图像中间的检测有效,但对于图像周边的检测还需要有能够让准直仪和镜头进行精密旋转的,被称为光学操作台的大型装置,而且其操作和对于结果的分析同样需要熟练的技巧和时间。相比这些检测方法投影检测不仅可以瞬间了解图像整体的性能,还因为只需查看图表图像的清晰度和图像的变形情况,所以判定也很简单。
当时的日本光学(现在的尼康)在制造摄影镜头时,在尝试了各样的检测方法后,才找到了这种投影检测法。这个提议和发明的人是谁呢?有人说是德国人技师,但事到如今已经无法知道了。总而言之这个投影检测方法作为摄影镜头的检测方法已经普及了,成为提高镜头性能的很大的助力。而且现在也是如此,在国内外的光学厂家中依然作为摄影镜头检测法的规范而被使用。
镜头的结构
让我们把话题回到8.5cm镜头吧。
这个镜头是如图2所示,是3组5片结构的典型的电传松纳型结构。和34夜中登场的5cmF2镜头相比,变成了后透镜处用接合透镜替换了单透镜的结构。这个接合透镜的在视角广阔的情况下对提升象曲面的平坦性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在视角偏窄的8.5cm镜头上少了一片,是由5片透镜所构成的。前组的结构和5cmF2镜头相同,是由1片凸透镜和3片接合透镜所制成的。和空气的分界面很少的松纳型结构,重影很少,即使是逆光的状态下也可以得到对比度很高的图像。
此外,松纳型结构就如在第32夜中所提到的那样,是适合明亮镜头使用的结构,整个图像的球面像差、彗形像差都很优秀,这个8.5cmF2也将这些像差很好地进行了校正,因此在光圈全开时应该能够得到对比度很高的优秀的画质吧。这个镜头就如第34夜中所提到的那样,是由村上三郎先生在设计的镜头之一。虽然不太清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着手设计的,但是发售是从1948年开始的,我想应该是在那时决定开发8.5cm镜头后,立刻开始进行的设计。实际上8.5cm镜头(中望远镜)和其他5个镜头都是在战后立刻就被列入开发计划的,起初是作为F值很大的小型中望远镜开始开发的,之后计划变更为开发F2的明亮度。这恐怕是因为从营业方面来说,对于发售明亮镜头的期望是强烈吧。之后的日本光学接连不断的发售了5cmF1.4、8.5cmF1.5等明亮的镜头,但8.5cmF2镜头或许可以说是开创了尼克尔大口径化先河的镜头吧。
变更镜头开发计划所遇到的困难就如在第34夜中曾经说过的5cmF2镜头设计变更中遇到的困难一样。在使用对数表和手摇式计算器以及算盘来进行镜头设计的年代,村上先生倾注在摄影镜头上的热情令我由衷敬服。
镜头的表现特性
让我们来看下这个镜头的表现特性吧。
就如在镜头的结构篇中所说的那样,8.5cmF2镜头具有从光圈全开开始弧矢彗形反射光斑很少,对比度很高的表现特性。范例1是在光圈全开状态下拍摄的夜景照片,各位应该能看出这是一张清晰的对比度高的图像吧。仔细看的话在光圈全开的状态下在高光区能看到少许因为色差和慧形像差造成的眩光,虽然对比度稍微有些降低,但这个眩光会随着光圈缩小到F2.8、F4而逐渐减少,光圈大小为F4到F5.6时性能较令人满意。
此外,在光圈全开拍摄时周围光量降低很多。操作巧妙的话可以得到戏剧性的效果,想要拍摄画质均匀的成像效果时推荐将光圈缩小来使用。周围光量的降低也和眩光一样,将光圈缩小至F4时能够获得基本均匀的成像效果。
范例2是光圈大小为F5.6时拍摄的SL的照片。分辨率和对比度很高的这款镜头,在质感的表现上,尤其是如金属一样的硬质的质感描写上出类拔萃。不仅如此,这个8.5cmF2镜头虽然是非对称性很高的松纳型结构,但由于失真像差被较好的校正,对于铁道照片、都市景观等硬质的直线很多的拍摄对象,可以说是理想的镜头吧。
范例3是绣球花的照片。虽然也有下雨导致光量很少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将植物的柔和度和湿气体现出来而采用了光圈全开来进行拍摄。这个场景中由于背景暗淡所以并不显眼,在光圈全开时背景的散焦效果并不好。
和别的镜头相比,球面像差较大,而且周围的散焦呈橄榄球状的变形。这个背景散焦的硬度也会随着光效缩小到F4左右时而消除,应该可以通过圆形光圈得到美丽的散焦效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