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走漏的风景
差点走漏的风景
清晨,永忠发了信息,没看,他说六点三十分去晨游西湖,差不多七点才看到信息。
刷牙洗脸后,搭电梯到楼下,西湖北门就在酒店对面。清晨的西湖,人来人往,跳舞的阿姨,下象棋的大叔大爷,还有晨跑的人。晨曦下,湖面明亮如镜,薄薄的白云如轻纱,挂在蔚蓝的天空上。泗洲塔、树木、高楼、甚至飞过的白鹭,在晴朗的清晨里,色彩清新,构成了一幅西湖特有的风景。
行至苏堤尽头的三叉路口,往北是通往丰湖书院的环湖路,泗洲塔在苏堤尽头对面的丘陵上,昨天没有登上去看塔,今早的计划第一个目标就是上泗洲塔。
踏着树影斑驳的红砖台阶,台阶的红砖,让岁月漂去了原有的色泽,变成了赭黄色。沐浴着清晨的霞晖,一缕清新的风,从绿丛中扫来,让人心旷神怡。
古朴雄浑的泗洲塔,灿烂的阳光下,挺拔庄严。泗洲塔是八面玲珑塔,一共七层高,八个匀称的砖墙平面组成,每个角是木边,青砖素墙,砖与砖之间采用白灰胶勾缝,工艺精巧。正门和偏门的门顶是“人”字形,每层外墙顶端,几排向外的小金字塔型环绕塔身。
一层塔壁嵌着一块方形汉白玉,上面刻着塔的来历:泗洲塔,旧为唐朝泗洲大圣僧伽筑,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东坡谪居惠州时名为“大圣塔”。有“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㳕”的诗句。明朝嘉靖四十三年,塔坏后改成筑亭,至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复建为塔,属古建筑物。
“雁塔斜晖”是西湖八景之一。
泗洲塔四周,深红矮栏杆环围,栏杆中间是绿色瓦柱,穿过树木的空隙,湖光潋滟,林间拂面而过的清风,犹如一缕印有宋词的宣纸纸香,我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远古的宋朝。
永忠发信息给我,他们往北边的路走,我下了泗洲塔,穿过树木幽深的小道,走到环湖的路,往南慢走,一路湖色风光,令我目不暇接,手里拿着手机,就没有停过拍照,我想,我来了西湖,手机也来了,并且把所有的美景都装进它的心里去,手机是幸福的。
过了一道桥,到了一个三叉路口,一边是丰湖书院,一边是丰湖,我判断永忠他们去书院,就往书院方向走。
迎面是一处牌坊,顶上有四个苍劲有力的金色大字:格物明德。
在牌坊和永忠、伟雄大哥、保全兄、景东兄相遇,伟雄大哥说,阿哥,我们真有缘,又碰面了。
他们往书院后面路走,我进了一个广场。
旁边有六角凉亭连接一排黑瓦房子,青砖矮墙,赭色门窗,色彩斑斓的花雕。
据路旁的导游启示牌得知,丰湖书院始建南宋,隋代创办书院,清代康熙年间迁建到现在的院址。驰名岭南,为广东四大书院之一,有着七百多年源远流长的藴厚历史。有书院、尚志轩、乐群堂、格物斋、致知苑、藏书楼、澄观楼、留云亭、风浴阁、蓬庐、文昌楼。
蓬庐和书院中间,是一个宽敞的广场,东面的路口,同样有一个写着“格物明德”的牌坊。
广场有一帮阿姨在跳舞,北面有一个汉白玉牌坊,上面嵌着“丰湖书院”四个金字。牌坊过去就是书院大门,古色生香的青砖黑瓦,门口圆柱有对联:论古不外才识学,博物能通天地人。书法灵秀端庄,雄厚飘逸。
跨过大门,是一个宽敞的庭院,对称有两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正面是一块石壁,有“敦重”两字,左右是两块石碑,一块是清代陈鸿猷的《迁建丰湖书院碑记》,一块是清代王煐的《丰湖书院记》。
石壁后是尚志轩,这里挂着清代江逢辰的《丰湖书藏苏祠记》和清代陈鸿猷的《迁建丰湖书院碑记》,明亮的窗户,四个屋角各放一株兰花,晨晖洒进来,整间房子弥漫着古香古色。
书院里堂廊相连,厢房对称,庭院宽深,树木成荫,恬静幽雅,记起清代诗人丘逢甲游丰湖书院留下的诗“一片湖云遮不住,藕花深处读书声”。站在庭院中,耳边响起琅琅读书声……
许多早起的游客纷纷走进来,我相信,他们和我一样,都是奔着博大精深的丰湖书院人文而来的。
从书院出来,去看了鸟岛,给永忠打电话,他说他们走东边的桥,回到酒店了。
沿着他们走的路,走到出口不远,看到路旁有一个石头指示牌:陈公堤。走几步细看,不远看到还没有开门的黄氏书室……
已亥年五月十五日晚雨初堂
小常识(以下红色文字来自百)
泗州塔
又称玉塔,俗称宝塔,位于惠州西湖西山,是湖上最古建筑物。始建于唐中宗年间,为纪念泗洲大圣僧伽而筑,北宋文学家苏轼谪居惠州时称之为大圣塔。
泗洲塔,位于唐河菩提寺(现为宝塔宾馆)大殿后。
丰湖书院
是广东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在惠州乃至广东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丰湖书院位于惠州西湖景区内,创建于宋宝祐二年(1254年),初址在桥西银岗岭(近银山大厦-后所街附近),清康熙三十三年(1695)迁书院于此,院内有亭、榭、台、沼,为憩息之地,后院荒废,嘉庆六年,知府伊秉绶重建,仍取名“丰湖书院”,院小建有澄观楼、乐群堂、夕照亭和浴风阁,1922年院毁,不久又建,改名惠州中学。1966年,改为惠州师范,解放后,改为惠阳地区师范,文革时期,改为会议招待所。1978年,复为惠州师范,1979年,改为惠阳师专。1993年,改为惠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