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入怀】王忠明:《娘•布鞋》
【总第005203期】
在场文学,文学在生活的现场和心灵的现场
------ 肖复兴
娘 · 布鞋 作者:王忠明 “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每次听到这首歌,就想起了娘做的布鞋,和穿布鞋的日子。
布鞋,对于中年人来说,恐怕都不陌生。现在皮鞋,运动鞋,各种时尚的鞋子,眼花缭乱,尽展风流。做布鞋穿布鞋的人是凤毛麟角,谁穿一双家做的布鞋,肯定被视为异端或老土,要进博物馆了的。但是在当年,我们姐弟四个的所有的鞋都是出自娘的手,娘在村子妇女堆里活计是数一数二的。娘做的鞋穿的舒服,样子还新颖。娘做鞋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打袼褙”。娘把家里的破旧衣物拆开,洗净,晾干,用浆糊把碎布一块块的对上,一层层的粘上,贴到屋外的土墙上晾晒干。袼褙干了,娘再一张一张的把袼褙从土墙上揭下来,放在炕上。拿出事先用纸剪好的鞋样,(娘有一个硬壳的往来账本,里面珍藏着一家人的冬夏单棉鞋样子)把袼褙剪成几个和鞋样大小一致的鞋底,再用打好的麻绳穿起来纳鞋底。
在我印象中,娘每天晚上纳鞋底陪我做作业到深夜。小时候家里穷,农村闭塞,没有电灯,晚上只好点煤油灯。土坯房,在火炕和灶台的间壁墙上掏一个四方的洞,我们管它叫“灯窝”,把煤油灯放进去,微弱的灯光就照亮了灶台和房间,这样晚上在灶间忙碌的母亲也方便了些。晚饭后,在炕上放个炕桌,我就坐在炕头上写作业,温书,娘则坐在灯下纳鞋底,打麻绳。经常是我们都睡一觉醒了,还看见娘仍然坐在一豆灯光下纳鞋底,这个场景永远定格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了。纳鞋底是所有工序中最慢的一道工序。鞋底纳好了,就差做鞋帮和绱鞋了。当年家里唯一添置的大件就是爹托人买的华南牌缝纫机。我最喜欢坐在缝纫机旁看娘麻利的匝鞋帮,最喜欢听缝纫机有节奏的“哒嗒”声。亲眼看见了娘做鞋的艰辛,我们姐弟几个特别珍惜鞋子。时至今日,眼前还时时浮现每次试新鞋穿新鞋的那份高兴和喜悦;雨天提着鞋赤着脚跑路的情景;在草甸子里玩耍不小心被蒿子刮坏鞋子的懊恼和沮丧……
就这样,我们姐弟几个穿着娘做的布鞋,走出了村子,走出了家乡。娘老了,眼睛花了,好几年不做针线活了。现在条件也允许了,就这样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陪伴我多年的布鞋。
一场春雪,又让我重温了穿布鞋的日子:上晚课回家,不小心崴了脚,第二天早晨脚脖子肿起来了。中午回家,娘递给我一双布鞋,竟然是娘步履蹒跚的上鞋店买的一双老北京布鞋!娘说,先别穿皮鞋了,上班还是穿双布鞋吧,布鞋轻便,舒服。这个比娘做的好,名牌,还上档次,不磕碜!看着娘那苍老的面容,满头的银发,满是皱纹的双手,原本清晰的老北京鞋面纹路,竟然模糊起来 ,心里顿时涌起了温情和感动……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王忠明(清风明月),男,汉族, 1973年9月出生于黑龙江省肇东市昌五镇。现供职于肇东市第十中学。2003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文学学士学位。2010年开始文学创作,有近3万字作品在报刊杂志以及各种电子媒体发表。系肇东市作家协会会员、肇东市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学会副会长,曾任肇东人论坛“肇东文学”版块版主。荣获首届肇东市作家协会“春天的约会”诗歌、散文大奖赛散文组一等奖,第二届“春天的约会”散文组二等奖。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华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本期编辑:三月雪微 信 号:shaiwangnv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