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入怀】魏瑞金:《儿时的回忆系列--- 盖屋》
【作者简介】魏瑞金,男,1966年生人,山东安丘人,中共党员,1989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现在潍坊市城郊检察院工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儿时的回忆系列--- 盖屋》
文/魏瑞金
潍坊话,盖屋说媳妇,等同于延安话,掏窑娶婆姨。盖屋,是农村人一辈子少遇的大事,和现在城市工薪阶层买个百十米婚房的动静差不多。
文革时,我村就进行了村建规划,这在全国来说都是很先进的。近五十年了,东西街南北路,一点也不落后。
规划确定一家四间房,南北 19 米,东西 13.5米。房子加院落就按这个尺寸建,房大院就小。老房自愿拆,新房规划建,不搞一刀切,不出钉子户,效率虽低,但符合实际,非常人性化。
我家是76年初,按规划翻盖的新屋。虽然还是土筑墙,但比原来大了许多。那时还是集体,农村没有建筑队。没有汽运,运物料都是靠推车或马车。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家盖屋全村上。开工后,亲戚邻居赶来帮忙,打墙用的土是小青年用推车推的。
盖房前,平整地面后要搞个仪式,拜拜各方神仙,以保佑开工大吉。完后就放线挖槽,垒堑脚(地基),用一面平整的插花青石砌成,基础以上就是筑土打墙,建筑的"筑"就是这么来的。下一步的就是上屋架,安檩条。上梁时,写着"吉星高照、上梁大吉"的红纸条幅,贴在脊檩正中,还要吊上用红绳串的铜钱,以示吉祥。再放一挂鞭,喜庆喜庆!
那时,物价很便宜,五块钱就能买一马车青石或石灰。只是没有一点机械化,全靠人力完成。
由于需要的物料多、工具多,无论如何自家也备不齐。只能借用,如借架木,借农具,借工具,借物料,都很正常。谁也别烦气谁,因为你这会儿是被借者,下一会就成了借用者。
我不能做袖手旁观状,也想帮父亲分担点:借还东西,打狗撵鸡。端茶倒水,传话跑腿。装土和泥,搬砖抬石。都力所能及地干,充分体现出我的工程我做主的主人公思想。
初春下手,秋后入住。两年后我就别家求学了,父母也只住了十来年就进城了。
后来父亲又单独回家背着我扒了老屋,翻盖了新屋。这屋前出厦,大月台。构造柱,现浇面……凝聚了多少父亲的智慧和汗水。可我对这砖混结构的新屋,却没有亲近感,只有那盘留存的老磨、砖红色的陶瓮,还能勾起儿时的点滴回忆……
2016年9月20日晚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场文学》公众平台。欢迎关注!欢迎赐稿!
微信号:shaiwangnv
投稿邮箱:qiufengjj@163.com
438371346@qq.com
《在场文学》总编:两只老虎(刘唐果)
电话:13693382720
主编:明华
微信号:zhaominghua0526
执行主编:三月雪
微信号:tftythth
来稿须知:投稿必须原创作品,(如有剽窃纠纷,文责自负)
来稿题材:散文,诗歌,小说,杂文,摄影作品,绘画作品,书法作品。
来稿请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历150字左右,本人照片一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