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版赛博朋克2077——看板文化下的霓虹帝国

要说2021年最受瞩目的游戏,我想非《赛博朋克2077》莫属了。
该游戏解禁当天,据知情人士透露:很多女孩子都被迫沦为游戏寡妇,找不到自己的男朋友了(狗头
其实,不止男孩子对它欲罢不能,很多女孩子也沉迷得无法自拔。
游戏世界里充满着各种超越现实的科幻元素,但很奇妙的是,它同时也营造出了一种”这个世界是真是存在“的错觉。
其中,最让我有实感的就是街边随处可见的广告牌,它总能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夜晚时分日本的大都市。
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灯红酒绿,糜烂生活和到处霓虹闪烁的街景高度契合了赛博朋克的街头文化背景。
在没有学习日语之前,我一直以为日本之所以叫”霓虹国“是因为它的霓虹灯广告牌。后来方才知道,原来”霓虹“是根据日语”日本“的罗马音谐音译出来的。
可我还是觉得,就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把它当做是日本的外号也未尝不可。
毕竟日本这个国家,以东京为例,就像霓虹灯一样——不论从远处看,还是身处其中都觉得绚烂无比。
尤其是夜晚的日本,从摩天轮上俯瞰总觉得有些不真实,就像是游戏里的世界。
对比前面几组《赛博朋克2077》的游戏截图,是不是一时之间有些分不清真假之间的界限了?
这样特殊的街景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呢?在日本这种元素又是如何诞生的?
想必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
在《银翼杀手2049》中,设计师为了打造未来城市的科幻感,大量借鉴了日本式的街头看板设计,整体氛围也烘托的非常到位,获得了一致好评。
无疑,”看板“其实就是当今日本街头最大的特色。
看板(かんばん),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广告牌,或者说是招牌。
可能有人会想:啊,只是广告牌而已,哪个国家没有呢?
但很明显的,日本街头的广告牌和别的地区相比存在感就高了很多。要想了解日本这种特殊街景的形成,”看板“便是无法忽略的文化因素。
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从”看板的前生今世“入手,了解”看板文化下的霓虹帝国“。
江户时期,随着运河的修建,日本迅速崛起为世界性的商业城市。为了吸引顾客,五花八门的看板也就诞生于街道上。
那时候的看板主要以纸质,木头材质为主,还可以通过灯笼为载体,上面会写有商号的家纹和宣传语。
当时的看板主要以手工为主,它不仅明确了所售货物的具体信息,而且具有很强的设计感。
有时商店老板还会请专业的“看板师”来对商店招牌进行设计,也会请专业的书法家来为店招牌设计出好看的字体。
这种看板涵盖一切,从米酒到假发再到胃药:
来自19世纪的清酒看板
19世纪假发店的模型看板
19世纪的烟店看板

19世纪晚期的胃药店看板

“日本的看板文化的高峰出现在江户时代(1615-1868)——一个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这种时代背景下商人文化飞速发展,看板文化只是其中的一种视觉表现。当时城市中心的商店街中一定是一片看板的海洋。”对日本的看板文化有过深入研究的艾伦·斯科特·佩特(Alan Scott Pate)曾经这样说道。
诚然,从描绘江户时代商店街的浮世绘作品中就能深深感受到这一点:有玲琅满目的商品,同时也排布着错落有致的看板。
其中,有很多看板一目了然,比如酱油店的看板,就是一个酱油瓶形状的木板,甚至连瓶口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19世纪酱油店的看板

蔬菜屋的看板上直接画了一个大萝卜,在旁边空白的地方写着店名和地址:

19世纪蔬菜屋的看板

这种招牌一般都会把细节写的很清楚,对于那些没有不识字的人来说,招牌的外形也足以让他们找到想买的东西。这种做法有效避免了像蜡笔小新一样仗着自己不识字而无理取闹的人物。
这时候,制作看板的材料通常有木头、竹子、纸张、布料和铁,有时看板外形雕刻的复杂程度让人难以置信。
比如木屐店的着色木质看板,甚至被制作成日本传统木屐的形状,连“人字”都用红色的皮革制作出来:

19世纪的木屐店看板

还有一把巨大的梳子看板,曾经悬挂在梳子店的门口:

19世纪梳子店的模型看板

梳子看板可能是最简陋的胎质看板了,但同样也有一些看板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有一些看板制作工艺太过精美,以至于店老板不得不在一天营业结束之后把看板收到店里好好保存。
比如这个眼镜看板,双面都被用金色油漆画上眼镜框的样子,并且在镜片的地方装上两块凸起的水晶石。路上路过的人们毫无疑问都会被这个发光的看板所吸引。

20世纪早期的眼镜店看板

此时期看板的设计风格甚至沿用到了现代,比如大阪街头超具辨识度的蟹道乐的看板:
这种立体形象的看板极具时代特色,后来到了明治大正时期,随着明治维新的大成功,更多的西洋式的招牌看板,走进了日本平民的生活。
到了昭和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也更加繁荣。看板的材质规模性地出现了变化,【ホーロー看板】又叫珐琅看板代替了传统看板。这是一种金属材质表面涂有光泽的印刷制品,经久实用。
珐琅材质的看板受到工艺限制,只能以简单的颜色组成,但这并不影响它们依然具有设计感。很多我们熟悉的老牌子:雪印,明治,不二家,森永,朝日新闻......都能靠着这些广告牌追根溯源。
在日本战败后的自愈阶段,随着经济复苏到高速发展,看板也是搭上了经济的顺风车,无论从品类上还是造型上都开始大放异彩。
看板大量的采用霓虹灯的材质,它比传统的搪瓷看板更加夺目,在夜色下也能闪闪发光。
在日本泡木经济的年代,街道上变幻多端的霓虹灯看板,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经典记忆,它就像日本经济沸腾的象征。
到了现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城市里的看板越来越多。但当这些广告牌充斥在视野中的时候我们并不觉得凌乱,反而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这是为什么呢?当然,日本对于看板也有自己的一套规划方案——
虽然有这么多看板门类,也不是商家随心所欲想怎么弄就怎么弄。
日本政府对看板多宽多高,用什么材质上都有各自的行业规范限制(会根据不同地区稍有不同)。人们之所以总觉得日本的街景很有“记忆性”,我认为和它广告看板的规划有一定关系,因为如果我们跳出广告视觉表达本身,规范在底层早就提供了一种模板化的发展模式。
首先,日本看板和我们广告牌有个非常明显的不同,就是”巨“大,很多写字楼墙壁被广告淹没,而且看板很多都是竖条形状的,竖到什么程度,楼有多高看板有多高。上面布满豆腐块一样的槽位,展示着不同商家。
当然按照广告位的大小和街区位置,价格会相差巨大。日本寸土寸金,一个小写字楼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商家,站在城市街头,先看见的不是楼,而是密密麻麻的广告。
由于日本看板文化发展的非常成熟,它早就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它就是一个户外的超大电视,第一时间向过客展示街区的特色。
日本是一个比较容易孕育特色街区的地方,所以不同地方的看板也就非常有代表性。
比如位于东京都的秋叶原,被视为ACG文化圣地,它的看板就以二次元动漫和偶像形象为主,注重感官上的冲击力,更新换代也快。
但是它的邻居,同样是千代田区的神保町,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这里的看板没有鲜艳颜色,也没有年轻活力的形象,有的只是朴素的店家名称,因为这些店铺都是古书店。如果仅仅看街景,平成时期的神保町和令和时期,观感上几乎没什么差别。也许这里的看板希望传达出的,是一种淡然平静的特质,文字的特质。
另外由于大阪人民性格豪爽,民风奔放,和关东人比起来两地的意识形态差别不小,所以大阪自然也是各种新奇看板的聚集地。

配上蒸汽波的BGM是不是就有赛博朋克那味了?

这就是真实的,不带滤镜的日本。去大阪的小伙伴们肯定打卡过这个格力高的巨型奔跑人看板。
除此之外,大阪被称为日本的后厨房,顾名思义就是好吃的很多——走在饮食街上,就跟到了主题乐园似的,你能找到各种异型看板,抬头望去,有章鱼小丸子,饺子,河豚,大螃蟹,甚至还有一只手握着巨型寿司动来动去,脑洞大开喜感十足。
食客走在街道上,即便是没那么强的食意,只是看看这些眼花缭乱的看板,也会想进去试试口味,因为实在是太好玩了。
再加上大阪是个有十足烟火气的地方,漫步夜色中,你看这些夸张的看板,耳边再传来商贩们此起彼伏的揽客声,让人一下子想起宫崎骏动画的场景,下一秒就要被小怪物搭讪了。
我可真是太喜欢大阪了!
回到最初的话题,说到最”赛博朋克“的国家,我心头涌起的第一个名字一定是日本。
一般被认为是赛博朋克起源的《神经流浪者》(Neuromancer)故事舞台就设在日本一个叫千叶城的地方,看名字应该是以现实中的千叶市为原型。
赛博朋克本质上是高科技,低生活。
而在上个世纪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相对而言就是日本了。日本是亚洲最早发达,同时又兼有东亚人口密度过大资源短缺导致的内卷特征,从而日本自然而然成为了赛博朋克的发源地。
不是日本的城市刻意规划出了一种赛博朋克的风格,而是它塑造出了这种新的风格,它是赛博朋克的母体。
这些闪烁的灯光组成日本都市内的一抹抹彩虹,看板是美好的,梦幻的,同时也是现实的——
它们背后激流暗涌的是竞争,是每个都市人想要生存下去的呐喊,由这些组成了这座城市永远也不会停止的心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