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史话:被莫名其妙哄抢的厕纸,它的重口味历史故事
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大锤说史”关注收听过往节目)
友情提示
大锤粉丝交流群已经建立啦!各位读者老爷可以添加群助手微信:447925803178 进群!
咱们一起畅聊古今历史八卦,分享有趣的故事,大锤在这里等着您~
由于抗击新冠肺炎的持续被关注,大锤最近一直在跟列位读者听友,讲述人类历史上曾经的那些抗疫故事。本期大锤继续延续这个话题,我们今天要讲述的故事,是跟厕纸有关的。想必大家也知道,厕纸这个跟本次我国的抗疫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跟外国多个国家的抗疫情况有直接关系,因为陆续已经有一票发达国家的民众,因为听信谣言或者其他原因,疯狂抢购厕纸。所以大锤专门安排一期,世界视角下的厕纸历史故事。
在本期节目开始之前,大锤仍旧要代表我们整个团队,向我国此时此刻仍旧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广大逆向前行者们,致敬!
书归正传。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通过媒体报道,让我们得知在世界一些国家,厕纸一度成为抢购者的“众矢之的”。其实,厕纸这个东西的历史并不太久。在我国,大概是唐宋以后,才于民间出现用来解手的粗纸,这个历史大概有一千年左右。而欧洲的厕纸要等到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才得以普及,至于美国要更晚一些。
之所以厕纸出现的历史比较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纸张在发明之后,生产成本迟迟降不下来,长期只能用于书写,所以在纸张很贵的时候,谁用来揩腚,实在是一桩比较奢侈行为。据说我国古人在使用厕纸的同时,曾经一度禁止使用写有字的纸张,因为使用写过的字,这被认为是一种对书写文字的大不敬。
这里大锤额外说一下,在厕纸发明之前,那么古今中外的人们是如何处理清洁问题的呢?
——在厕纸之前,我国古代长期使用的厕纸替代品,学名叫做厕筹,其实就是木棍或者木块,南方一些地区的居民还使用过竹片,当然这是比较讲究的。如果使用者的经济条件不好,那么树叶、树枝、竹叶、珠枝以及瓦片等等,都是可以的,使用者也不少。而在缺少树木竹林的一些乡村,实在找不到这些东西的话,从地上抓起来一把沙土,也是非常常见的。
厕筹
当然,对于封建王朝的贵族来说,这些乡土气息浓郁的替代品,都是不予考虑的,起码要从厕筹起步,在厕纸正式出现以前,皇亲国戚们上厕所善后时候更常用的,是小块的轻薄丝绸,这可贵透了,因为在我国历史上一些时段,丝绸是可以充当货币的。这个习俗一直到明朝都有,根据明代笔记小说的记载,明朝宫廷的专用厕纸是由当时的四川专供的,这些“厕纸”根本就不是纸,是小块的丝帛,由蜀中的野蚕吐丝成茧、制成小块。然后皇帝妃嫔们擦完了就扔掉了。
这种宫廷御用丝帛一直延续到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孝宗那里,那时候有一个宫里人就捡拾了这种被使用后丢弃的丝帛,一块块地积攒起来,洗干净了,再用针线缝在一起,用来做帘子,虽然这玩意来路比较不干净,但是毕竟也是绸的啊,金贵。于是这一块一块缝补出来的花花绿绿的丝帛帘子,一挂起来,那真是壮观异常。结果有一天,明孝宗路过,就看见了这独具特色的帘子,就问咋回事啊。宫人据实相告。明孝宗这才知道,自己平时用来擦屁股的,竟然这么贵,所以就下令宫内从此停供四川野蚕丝帛,统一改用厕纸。
明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