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鹏||落日黄昏(连载七、八)
作者小传
杨开鹏,笔名孤蓬万里、岭上居。陕西西安人,1966年出生。现任国企高管,高级工程师。爱好文学、摄影、旅游。偶有作品发表在刊物和网站。
落日黄昏
著.杨开鹏
(七)
杨木匠在人群中看到了杨杰。杨杰是杨木匠的堂哥。
杨杰和老伴一直跟了儿子在宝鸡住着。都好几年了。今天回来串亲戚,也被拉过来凑数。哥俩也不吃了,抬腿往回走。
走出们,杨杰问,这里平时来吃饭的人,没这么多吧?
杨木匠“呸”了一口,中午有时最多三两个吧 ,平时几乎没有人来!“金”都让村子上的王八蛋给念歪了!
哥俩一起到了杨木匠的家。杨木匠拿出小女婿送的“午子仙毫”茶叶,烧开水,泡了茶。两人在院子里闲谝起来。
“大哥,娃们怕我一个人在家不行,动员我去敬老院。昨天我和老李去看了常兴的敬老院,还见了老村长大个子,我们一起还喝了几杯。不过我看敬老院这事弄不成。我一个住屋里也能行。你说呢?大哥”杨木匠希望听听大哥的意见。
“兄弟,敬老院那地方不能去。当初我也看过。一个人在家,没病没灾的,到还可以凑合。等有病,身体不能动了,就麻烦了,敬老院也该撵你了。要么就是费用贵得很,一般人掏不起。”杨杰喝口茶,继续:
“今天,看见还有这么多老伙计都还留在村上。村上的医疗条件不行,有个大病急病啥的,都就耽误了。要是白天还好,出门扎堆谝一谝,心不慌。晚上各回各家,各自就没了照应。真到了有病不能动了,想找个照顾你的人,都不好找。说实话,想想这些,我心里都不是滋味。我也替他们发愁。你看我现在和你嫂子住宝鸡,这都好几年了。不是也挺好嘛。我们在儿子小区附近租了个一室一厅的房。前些年帮孩子们照顾孙子。现在孙子上幼儿园,我每天一接一送。你嫂子人家可骚情了,每天早晚还跳广场舞呢。哈哈。”
杨木匠说,你和嫂子在宝鸡享福呢!那是咱培养了一个孝顺的儿子,娶了个懂事的儿媳妇。娃们知道心疼你和嫂子。
兄弟,其实我原先也和你一样,很犟。当初,不管儿女咋劝,自己死活要就住村里。后来我想通了,你住村里,娃们照样操心、牵挂。到最后不能动了,真是没办法,给娃们倒添太多麻烦哩。我想通以后,还要做你嫂子的工作。一开始去宝鸡,一个熟人都没有,说话都听不懂。不瞒你说,有好几次都想打退堂鼓,回村里算了。可一想房租都缴了,咬咬牙,也就坚持下来了。兄弟,去城里住,的确有很多地方不适应。刚开始都要受些罪。给你说,早去早适应。越往后,越不难适应。哥劝你,还是跟女儿去住吧,迟早得走这条路。不要和娃们住一起,住一起弄不成。在外面租个小房子。离娃们近一点,相互有个照应。就是病了,城里看病也方便。娃们来照顾也方便。真有一天,不能动了,就是请个保姆也方便呀!
兄弟,听说你还种地呢?再甭胡球折腾了!种了一辈子庄稼,得是还嫌忙不够?你由着驴性子,把你怂累倒了,折腾谁呢?那二亩麦子满打满算能卖多少钱?说实话,不够一次感冒打针花的钱!娃们也很不容易!压力大的很着哩。咱要为娃们多想,虽然咱已经帮不了什么大忙了,但至少别添乱呀!让娃们少操些心,一心一意过日子。把咱自己身体照顾好,晚死几年,等娃们都大了吧!
我和你嫂子,目前相互照顾就行了,要死,它也是一个一个的死。到走一个,剩下一个的时候再说。咱不能给娃们添麻烦。你现在是一个人。住到城里肯定要先适应一段时间,怕个球,年轻的时候,咱们怕过啥?
我怕我适应不了,也怕没有熟人,心慌,把人就憋死了!
说到底,你还是自私。怕球呢?早些年咱俩去南山砍材,一去在山里住两晚上,狼虫虎豹都不怕。现在咋成这熊样了?!
杨杰端起茶碗和兄弟碰了下。继续说,你不是总证明自己有用吗?住城里,让娃们少操心,就看你有没有本事弄成?光会种地,有啥出息?克服困难,为娃们减轻负担,是正事。
经大哥这一番动员和激将,杨木匠心里亮堂了许多……
(八)
转眼到了国庆节。
周末下午,宝鸡人民公园,人山人海。公园每年都有菊展,今年的菊展格外吸引人。杨杰夫妇约了杨木匠一起看菊花。
杨木匠大女儿的孩子去年出国留学了。两口子负担加重了。大女儿两口一商量,干脆卖了在深圳的房子,辞了工作,举家迁到宝鸡,回家乡发展。宝鸡是个三线城市,住房、生活及工作的压力都小。自己以后在宝鸡养老,目前还可以照顾老人。大女儿安顿好一切后,前些日子在杨杰夫妇的鼓动下,杨木匠也搬来宝鸡住。就住在渭河桥南的人民公园附近。
兄弟俩一大早就约好了。在湖边的排椅上坐下。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话匣子。杨杰老伴去四处照相了。杨杰说,你嫂子玩时髦,最近又爱上拍照,随她去吧。
杨杰:“这下好多了。女儿回宝鸡,你也来宝鸡,一家人在一起多好呀!兄弟呀,前几天我看电视,电视上有一位专家讲得好。大概意思就是,人老了,一方面是生活起居需要照料,另一方面是情感需要关怀。现在农村的现状,既不利生活起居,也不利情感关怀。还是城里好,光是一年国家要给城里,花钱种草种树种花,就不知要花多少钱,谁给咱村上种花草?城里幼儿园、小学、中学都有,人家有钱的人家还挑着上呢!咱村子没有幼儿园,连学校都没了。”
杨木匠:“我算是看明白了,国家建设的钱大都花在了城里。城里就是方便!尤其了买药、买菜,丰富得很!我看比咱村里还便宜。再就是吃饭,我有时候偷懒不做饭,街上到处是餐馆,还有外卖,真方便。”
“还有这公园,你说这一年办一次菊展,要花多少钱?公园门票也不收,你说这钱谁掏的?”杨木匠好奇地问。
“肯定是国家掏的!”
……
柳枝垂下来,随微风摇摆。湖面上偶尔有鸭子和鹅悠闲地游过,远处游船上的人忙着拍照,殊不知他们也成了岸上人的风景。
哥俩不说了,欣赏起眼前的美景。任微风习习,看人来人往。
杨杰老伴回来了,大声喊着:
“老杨,你哥俩看谁来了?”
哥俩站起来,看见杨宏伟牵着老娘的手走过来了。“老姨,你啥时候来宝鸡的?我们都不知道?快来坐。”
宏伟娘和杨杰老伴坐下。宏伟告诉两位大哥,我娘也是为我考虑,怕一个人在家如果发生了金林妈那种事,对我影响不好。娘呀,一辈子都为子女着想。来了一向了。刚来也是很不习惯,但我娘能坚持,也努力学呢。慢慢习惯了,目前还能自理,我下班有空就过去看看。等年龄再大些,给雇个保姆。隔三差五,陪老妈睡一宿,说说话。
“我妈这一来呀,我不用每周往老家来回跑了,也不担心了。女儿也周末有空也去陪陪她奶,老太婆一见孙女可高兴了,有几次还偷偷给钱呢。也不怕两位大哥笑话,我娶那媳妇以前对我妈不好。现在这么一弄,媳妇也开始转变了!每次我去看我妈时,还让带些菜过去。那天还说,到了过年时,把老人接家里,一大家吃团圆饭,一起过年。我妈听了,激动得掉眼泪。”宏伟高兴地说着。
宏伟从兜里掏出围巾,给老娘戴上。
杨杰拍拍杨木匠的肩,半调侃地说道:“兄弟,姨那么大年龄了,都能行。姨、宏伟、老婆,这怂刚给我诉了一下午的苦,这也不舒服,那也不适应。你怂要向姨学习呢!听下没有?”杨木匠红着脸,慢慢来嘛。
宏伟娘拄着拐棍站起来,拉着杨木匠的手说:“原来祖祖辈辈在秦家庄住,老老少少几辈人都不出门,一家人一个院子。相互照应,在家养老就行了。现在社会变了,种地都机械化了,庄稼没有啥务的。农村不需要那么多人,年轻人都要出门打工挣钱。不挣钱,养活不了家。现在娃们到城里做活,咱就搬到娃们跟前。让他们别来回跑,少操心。在哪不是一死,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福。到宝鸡,姨也不习惯。一来连电视都不会开。不会开,我就不看了。后来我孙女给调好了,我只压一下,电视就开了。”
“我妈就爱看《都市碎戏》,把每天播放的时间都记着呢。来回就那一个台。真会弄了,就是就是。”杨宏伟补充着。
“宏伟给我租了个一楼的房子。要不上电梯我可不会按。我在小区都认识咱万阳一个、黄埔一个老婆,人家比我年轻几岁,经常在院子拉家常。你看今天到公园还碰到咱庄子你们几个。以后经常走动,说说话,就不心慌了。他木匠叔,你要一个人不得成,来姨家,姨照顾你!”老太婆的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杨杰老伴提议大伙合个影。回头发给娃们的手机,大伙都能看到了。杨木匠对她说:“嫂子早来几年城里,啥都学会了,能得很么!”大家又是一阵欢笑……
太阳开始慢慢落下,西面的天空一片红,映得湖水斑驳陆离。
组稿编辑: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