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未成年人虚拟游娱上瘾的唯一治本之策:充实现实生活游娱

育邻梦

网友提问:如何看待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现象调研显示,沉迷的抽样对象中约65% 孩子每日打游戏超10小时?

回复:根治未成年人虚拟游娱上瘾的唯一治本之策:充实现实生活游娱。

上瘾,爱好某种事物而成为癖好,本质上是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之后对容易获得、并且能够为日常生活带来即时愉悦事物产生的长久依赖心理,比如喝茶上瘾、抽烟上瘾、阅读上瘾。

电视剧、虚拟电玩、短视频/直播......这些虚拟场境丰富了人类日常生活文娱,为辛勤劳作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身心放松工具。但是,它们在丰富人类日常生活文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极大的副产品——吸引自控能力较弱的人们沉迷上瘾,这种沉迷上瘾甚至已经开始影响人类社会的正常生活。

孩子是人类社会中的未成年人,是缺乏人类社会生活经验的“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同时,孩子也是缺乏行为自控能力的人,他们时常优先选择那些能够为自己带来即时温饱和喜悦的事物。因此,孩子相较正常成年人更容易被虚拟的“花花世界”所吸引,比如很多家长以此哄那些哭闹中的孩子、年龄稍大的孩子就偷偷的玩儿各种虚拟网游。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被虚拟网络世界“勾走了魂”呢?

一、现实社会生活过度商业化

商业广场、商品住房、商业......人类社会进化的现阶段,几乎所有能够被商业化的东西都成了商品,比如土地、砂石、水等等。因此,在寸土寸金的现代城镇之中,几乎已经找不见孩子能够自由娱乐的立足之地了,学校非授课时段不开放、公园+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少年宫孩子们难自由前往、市面上几乎所有场设都为盈利而生。

二、家长缺陪伴孩子游娱的时间

不是不想生孩子,是职业工作时间不允许、不是不想生孩子,是生来没时间带、不是不想生孩子,是养育孩子时生活就不再自由自在......过度追求职业劳动成就与独立自主生存的现代家庭,能够分配给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的时间已少到了微乎其微的地步,“留守儿童”早已从偏远山区蔓延到了核心城镇。

一周工作五天每天8小时,加上上下班路途消耗的时间+单位安排加班工作的时间,成年职业劳动者几乎所有白天生活时间都交给了工作。因此,课后延时服务、假期托管在2021年成功登上了社会舆情的头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开始关注如何完善孩子们的课外综合成长难题、如何分担家庭生育面临的“后顾之忧”。

环境决定孩子能如何成长

三、社会公共综合童年游娱环境缺位

有个词语叫“儿童友好”。然而,城市越繁荣,家庭生育积极性越差、城市越繁荣,儿童游乐消费越高、城市越繁荣,人口年出生率越低、城市越繁荣,留给孩子们的公共日常活动场设越少、城市越繁荣,孩子日常生活只有工业制品玩具作伴的比例越高、城市越繁荣,老人带着孙子压马路的现象越常见、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少年宫孩子们极少能够自主前往,非授课时段学校大不开门、所有辅助孩子学习成长的设施都按时计费......难倒这就是现代人类社会需要的“儿童友好”?

孩子是人类社会未来的新星,虽然他们与成年人相比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但他们探索一切未知世界的热情是成年人所不能及的,他们时常能够见一些小东西而搞出一大推为什么。因此,孩子在整个童年生活历程中总喜爱与那些新奇有趣的事物作伴。然而,电视剧+虚拟电玩+短视频/直播就属于能够轻易诱骗孩子们上瘾的新奇有趣事物。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根治孩子们的网络上瘾病根呢?

关闭所有电视台、虚拟电玩、短视频/直播?几乎没有可能性,成年人偶尔还需要呢!

强化防成迷监管?这很难办到,孩子不会“翻墙”逃避监管、老虎不会打盹儿?

要求父母监管?父母不一直孩子都是行为习惯的第一监护人吗,难道立法之后他们就能变个样儿?

.......

堵不如疏,汉语四字俗语,出自《国语·周语下》[禹 治水]。原意指治水时一味封堵不如合理疏导,后引申为对事物,尤其是现阶段难以判定其影响好坏的新兴事物,处理者不应当直接封杀压制,而应采用疏泄引导的方式将事物纳入正轨,从而避免因为暴力压堵所引起的强烈反弹。

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童年礼物、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但凡有个有趣的陪伴,他们断然不会中意于电视台、虚拟电玩、短视频/直播等无趣的虚幻世界。所以,在人口生育急速下滑、家庭生育难度越来越大、监管课外孩子越来越难的大前提下,社会应该摒弃哪儿痛医哪儿的西医治病方式、应该借鉴中医治本之术,真正将童年综合文娱纳入社会新基建、完善孩子们的综合童年文娱环境,让孩子们回归童年运动乐园、让日常生活中的孩子们充满青春气息、让一切市场经济行为为辅助孩子茁壮成长亮灯。

育邻人的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