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武则天相貌说再检讨

图一 洛阳龙门石窟大卢舍那像龛远景

大卢舍那像龛位于龙门石窟西山南部山腰处,其规模之宏大、气象之雄伟不仅是龙门之最,也称得上现存唐代造像之最(图一)。其建造将山体劈成凹形平面,在宽30~33米、进深38~40米、壁面高约30米的空间内,露天摩崖造出一坐佛(卢舍那佛)、二弟子(迦叶、阿难)、二菩萨(文殊、普贤)、二天王、二力士共9身大像,其中主像卢舍那佛结跏趺坐于八角束腰莲座上,“佛身通光、座高八十五尺”(图二),最是恢弘。

图二 洛阳龙门石窟大卢舍那像龛主佛局部

(采自《中国石窟·龙门石窟(第二卷)》图版115)

经常有一种说法,将最恢弘的卢舍那大佛与武则天联系起来,甚至有认为卢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则天相貌雕刻。关于此种说法,到底从何而来,是否确凿可信,本文试做分析,鄙陋不足之处,可付一哂。

一 卢舍那大佛武则天相貌说起源

现今流传甚广的卢舍那大佛按照武则天相貌雕刻的说法,出现时间并非特别久远,最早似乎源于宫大中先生发表于1980年的《龙门石窟艺术试探》一文。其文中言到:“作者将这一通高17.14、头高4、耳长1.9米的大卢舍那佛,塑造成一个中年妇女的形象,丰颐秀目,仪表堂堂。史载武则天'方额广颐’,与大卢舍那佛的形象特征几乎完全吻合,可见大卢舍那佛很可能就是武则天的模拟像,或者化身。”

这一说法出现后,有人支持,亦有人反对。支持者所持论据乃至论证思路都多以《龙门石窟艺术试探》一文为参照。反对者如温玉成先生等,则侧重于讨论武则天年谱和卢舍那大佛的建造时间,对支持者所持论据、论证思路检讨略有不足。故而本文讨论重点就落在了《龙门石窟艺术试探》一文所持的论据上。

二 卢舍那大佛武则天相貌说检讨

宫文论据主要有以下几点:(1)北魏将帝王当如来,“政教合一”,造有大佛像对应皇帝。(2)建造龙门卢舍那大佛,武则天赞助了“脂粉钱两万贯”。(3)梵语卢舍那,译作光明遍照,与武则天后来改名的“曌”字相合。(4)史载武则天“方额广颐”,与卢舍那大佛的形象特征吻合。(5)卢舍那大佛两侧的胁侍、神王,象征朝堂的官员、将军。我们逐项检讨。

1.北魏的皇权和佛教

宫文关于北魏的论据皆出自《魏书·释老志》。作者认为,“自从北魏道武帝时,綰摄僧人的道人统法果提出帝王'即是当今如来’,至文成帝时,出现了帝王就是佛,佛就是帝王的'政教合一’的历史局面。”

查《魏书·释老志》,法果原话:“太祖明叡好道,即是当今如来,沙门宜应尽礼。”“太祖”即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仔细分析,法果这么说是有原因的:

首先,道武帝让法果当了佛教首领“道人统”,让沙门听话,是法果份内差事。其次,法果“每与帝言,多所惬允,供施甚厚”,法果支持道武帝,是能得到很多好处的。第三,最重要的,法果说上文的话,其实是在为自己拜天子做解释,为自己开脱。按佛家早期教义,僧人是方外之宾,跳出世俗礼节,父母君亲一概不拜。法果说:“能鸿道者人主也,我非拜天子,乃是礼佛耳。”更像是在给旁人解释,我这是拜佛,可不是拜人。

之所以要解释,正是因为当时的佛教徒对拜帝王就是拜佛的看法并不统一。汉代佛教初入中国时,影响尚不大,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士大夫阶层也有很大影响,佛教与本土儒家的分歧日益突出,尤其在敬不敬世俗王权上,双方展开了激烈讨论。高僧慧远多次撰文,并专门著《沙门不敬王者论》,来说明“出家”的不同,认为“袈裟非朝宗之服,钵盂非廊庙之器,沙门尘外之人,不应致敬王者。”

道武帝之后,太宗明元帝对佛教态度尚可。但好景不长,之后的世祖太武帝拓跋焘,直接开始灭佛。先是对长安的和尚下手,诏曰:“彼沙门者,假西戎虚诞,妄生妖孽,非所以一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也。自王公已下,有私养沙门者,皆送官曹,不得隐匿。限今年二月十五日,过期不出,沙门身死,容止者诛一门。”然后扩大到全国,又下诏曰:“自今以后,敢有事胡神及造形像泥人、铜人者,门诛。……诸有佛图形像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

总之,道武帝时,帝王“即是当今如来”本就未得到普遍认可,更多的是一种利益交换,而到太武帝时,很快就迎来了灭佛运动,如何也谈不上“政教合一”。

2.北魏所造的大佛像

宫文言:“文成帝又'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结果雕造的佛像脸上脚下都镶嵌黑石,与文成帝身上的黑痣相似。可见名曰佛像,倒不如说是帝王的模拟像更为确切”。

宫文所引是太武帝后,文成帝恢复了佛教,《魏书·释老志》原文“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论者以为纯诚所感。”

原文所说,诏有司所造的是“石像”,而不是“佛像”。《释老志》中,在关键地方该用佛像、释迦像的都明确说“佛像”“释迦像”,而绝不简陋地说“石像”“铜像”,“石像”并不能简单与“佛像”划等号。

文成帝的石像造成后,为什么论者认为“纯诚所感”?最可能的解释,这个石像不是文成帝自己当佛祖,而是以石像代替自己,侍奉佛祖,将自己贡献给佛祖,这才符合论者认为的“纯诚所感”。而且,这一石像只是如帝身,并未说雕的相貌一模一样。此类替身像,往往只需把被替人的重要特征表现出来即可,如石像颜上足下装上黑石,即足以指代文成帝,并不需要相貌雕刻完全一致。

宫文言:“文成帝兴光二年(454)秋,又勅有司在京师平城'五级大寺内,为太祖已下五帝铸释迦立像五,各长一丈六尺’。和平初(460)开凿的云冈昙曜五窟,当是五级大寺铸像故事的重演。”

现在一般认为昙曜五窟是对五级大寺内5座释迦像的继承,5尊佛像象征的是道武、明元、太武、景穆和文成这5个皇帝,但五级大寺内的造像形态完全不知。昙曜五窟即现在云冈16~20窟,窟内的大佛,没有一个脸上、脚下有黑石。如果真是模拟像,那至少应有一尊装饰黑石,才能代表文成帝。

而且,兴光元年所造的五佛像全部是释迦立像,云冈昙曜五窟的本尊则各有不同,16、17窟立像,18窟交脚像,19、20窟坐像,16窟是单独的佛立像,其他四窟都是三佛像。这种不统一的风格,并不像是皇帝的家庙,与其说是5个帝王的模拟像,不如说是昙曜利用文成帝的财力,给佛祖、给弘大佛教做的自我变通。

所以,不管是五级大寺内,还是云冈的5尊大佛,都无法排除是文成帝代表先祖做功德,替先祖每人敬造一尊大像的可能性,并不必然就是帝王的模拟像。

3.唐代论据检讨

(1)武后赞助脂粉钱

宫文言:“武则天以皇后身份'助脂粉钱二万贯’营建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作者将大卢舍那佛塑造成一个中年妇女的形象,丰颐秀目,仪表堂堂。”

图三《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拓片

现今所见,研究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唯一文字史料是镌刻于佛座北侧的《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图三)。《像龛记》开头第一句即“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说得非常明白,这尊大佛是高宗所建,武后只是赞助了“脂粉钱二万贯”。即使跳过论证环节,默认唐代与北魏的行为内涵完全一致,再假设北魏所造大像真的是帝王模拟像,按照《像龛记》所说,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也更应该代表高宗李治,而非武后。

(2)“卢舍那”和“曌”

宫文言:“卢舍那译作光明遍照,与武则天称帝那年,以'曌’为名的曌字是一个意思。”

“卢舍那”译作光明遍照没错,武则天造“曌”字是对应佛法、含光明意也无大问题。但佛的诸多化身,都有光明含义,而不是卢舍那所特有,“瞾”字也就不会特别指向卢舍那佛。

佛的化身有不同体系,卢舍那是三身佛体系(法身、报身、化身)中的报身佛。据《旧唐书·薛怀义传》,“怀义与法明等造《大云经》,陈符命,言则天是弥勒下生,作阎浮提主,唐氏合微。故则天革命称周。”弥勒下生的说法为武则天称帝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支撑点,而弥勒是竖三世佛体系(过去佛燃灯、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中的未来佛。在龙门石窟,武周时期雕凿最多的佛像也是弥勒佛,而非其他佛。

这样看来,即便武则天改名“曌”是为了符合佛法的光明之意,也无法将“瞾”与卢舍那大佛对应起来,一定要对应的话,也应是弥勒,而非卢舍那。

(3)武则天相貌和卢舍那大佛

宫文言:“史载武则天'方额广颐’,与大卢舍那佛的形象特征几乎完全吻合,可见大卢舍那佛很可能就是武则天的模拟像,或者化身。”

所谓“史载武则天'方额广颐’”的说法并不准确,从未有史书直接说过武则天“方额广颐”。《新唐书·太平公主传》原文是“(太平公)主方额广颐,多阴谋,后常谓'类我’”。宫文所谓的“史载”其实是比附太平公主相貌而来。而仔细读原文,武则天说太平公主“类我”,到底是“方额广颐,多阴谋”类我,还只是“多阴谋”类我,并不能准确得知。况且,佛像的头部造像风格本就以“方额广颐”为基本样式,即便武则天也像太平公主一样“方额广颐”,也不能据此认为龙门卢舍那大佛是照着武则天相貌雕刻。

宫文所论虽不准确,但仍有可借鉴之处,而再后来出现的一些论据,则略显牵强附会,试举两例。

有言文献记载武则天“龙睛凤颈”,卢舍那大佛也是如此。“龙睛凤颈”本身即为一文学用词,用来表现武则天相貌不凡、天命所属,本就不适宜拿来较真比对。何况所谓“龙睛凤颈”说的是幼儿时期的武则天,如何与中年卢舍那大佛比对。

“龙睛凤颈”出自《大唐新语·记异》“袁天纲”条,《旧唐书·袁天纲传》也有类同记载。《大唐新语》说,袁天纲精通相术,贞观初年,途经利州,碰到武家,给武家相面。“则天时衣男子服,乳母抱出,天纲大惊曰:'此郎君神采奥澈,不易可知。’试令行。天纲曰:'龙睛凤颈,贵之极也。’转侧视之:'若是女,当为天子。’”

这种对帝王一出生或幼时不同凡响的记载,从来都不绝于正史、野史、笔记小说,重要的是表现天命,真假反倒不重要。即便《大唐新语》所说为真,袁天纲相面时的武则天还被乳母抱着,尚无法轻易看出性别,而等到龙门卢舍那大佛雕凿的时候,武则天已是中年、乃至中老年人,幼儿时的“龙睛凤颈”还能否适用此时的相貌?

图四 唐·张萱 唐后行从图

还有收集武则天画像,将之和卢舍那大佛作比较。武则天本无准确画像传下。现有最早的版本,据说是唐人张萱画的《唐后行从图》(图四)。张萱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在玄宗开元朝。《唐后行从图》名称是“唐后”,而非“武后”,郭沫若写话剧《武则天》时考证认为这里的“唐后”即是武则天,但是不是一定是,就不得而知了。即便是,画中武则天的脸型,与唐代的仕女像、三彩俑,并无大的区别,而与卢舍那大佛差异较大。

图五 明清时期武则天像
1.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历代君臣图像》
2.明弘治十一年(1498)《历代古人像赞》
3.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三才图会》
4.清康熙庚午年(1690)《中国古代版画丛书·无双谱》
5.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百美新咏》

再后来出现的武则天像皆为明清以后,与武则天生活年代隔了数百近千年,其所源所本更是无从得知,甚至相隔十年的两幅画像亦不一致,而清代所绘的武则天像脸型明显变瘦,更是受到了当时审美影响(图五)。如此图像资料,拿来与卢舍那大佛容貌做对比,确实太过牵强。

至于大卢舍那像龛的造像布局象征朝堂,主佛象征帝王的提法,亦略显单薄。这种有主有次、突出主尊的造像布局,是中国各类各教派造像很常见的方式,而非大卢舍那像龛所独有。不能一见此类布局,就要找到对应的帝王、将相。

三 小结

经上文检讨,可以看出,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武则天相貌说无论从论据还是逻辑过程来看,都略显薄弱,这一说法更像是出自艺术的美好想象,而非学术真实。而这种与中国古代唯一女皇帝传奇人生相勾连的美好想象,又促使这一说法长盛不衰,尤其在参观观众中得到了普遍传播。

但就个人观感来说,卢舍那大佛确实又有一些柔美感,恐怕这也是卢舍那大佛武则天相貌说经久流传的重要原因。关于这点,我认为可能与卢舍那大佛的主体建造时间有关。

据卢舍那大佛唯一的文字史料《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能得到大佛的主要建造时间线:①卢舍那大佛是高宗主建的,开建年代不详。②咸亨三年(672),武后助脂粉钱二万贯。③上元二年(675),大像建成。④调露元年(679),在大像南建大奉先寺。

卢舍那大佛的开建年代是模糊的,早期的研究,简单将武后赞助脂粉钱的咸亨三年(672)当作大佛开建年代,三年建成。后宫大中依据《魏书·释老志》的记载,结合卢舍那大佛的规模、北魏宾阳洞的工程量,推测工期需要20年左右,从咸亨三年(672)往前推17年,即永徽六年(655),正是武则天被立为皇后的时间。他还是希望将大像建造与武则天紧密关联。

但依据《释老志》同一段话,水野清一、长广敏雄曾怀疑大像龛的建造,利用了北魏景明年间(500~503)开始开凿、但未完成的石窟。大桥一章认为卢舍那大像龛地面到窟顶的高度与《释老志》所记北魏废窟的高度大体一致。果如此,大像龛利用了北魏废窟,那工期肯定要缩短不少。

还有将目光投向了碑文中出现的人物。这些人物中,正史有传,年代相对明确的只有“司农寺卿韦机”一人。韦机,即韦弘机,在高宗中后期主持了东都洛阳不少工程。张锴生考证,韦机大约在乾封元年(666),被高宗提拔任司农寺少卿,管理东都工程,并认为大像龛也大约是在这一时间开凿,整个工期大约十年。

无论以上哪种建造时间,卢舍那大佛的主体工程在显庆后(656~661)应无大问题。《旧唐书》《新唐书》的《则天皇后本纪》,都记载“帝(高宗)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资治通鉴·唐高宗纪》说得更明确,“显庆四年(659),冬,十月,上初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

显庆后的高宗为风疾所苦,目不能视,已不能详察卢舍那大佛的具体图样,作为国家大型工程,卢舍那大佛面容式样的最终决定权很可能交到了武后手中。当时高宗仍是最高统治者,大佛面容按照武后相貌雕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不妨碍武后依据个人审美决定大佛面容的具体式样,这可能是卢舍那大佛似乎透着一丝女性柔和的原因。

本文刊登于《文物天地》2021年第5期

编辑:高文思

审核:耿   坤

监制:朱   威

(0)

相关推荐

  • 女皇武则天到底长啥样?来洛阳龙门石窟!看看这座大佛像就知道了

    172 洛阳·龙门石窟 一明的旅行日记 172:洛阳·龙门石窟 跟随历史去旅行,我是一明! 来到古都洛阳,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绝对是不能错过的文化胜地.这里不仅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 ...

  • 龙门石窟

       时隔八载,第三次游龙门石窟.随拍-- 新建了一座龙门博物馆 1994年第一次来游,从南面的漫水桥近卢舍那大佛处进入.后来改为游客从北面进入,南门只出不进,是景区规划上的进步.这样安排,使游客所见 ...

  • 龙门石窟一一佛门和皇家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己亥暮春,时隔27年再次来到洛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入口处变化太大,记忆中没变的只有这桥孔和陈毅元帅题写的龙门两字. 龙门石窟位于古都洛阳以南,伊水缓缓北流,东西两座青山对峙,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的门 ...

  • 中国世界遗产---龙门石窟

    16.龙门石窟 入选时间:2000  地址:河南洛阳 龙门历史悠久,开凿经历了多个朝代,断续营造达500余年之久,共有97000余尊佛像.龙门石窟是洛阳最经典的景点,其中最震撼的是卢舍那大佛雕像群. ...

  • 【中原风之八】龙门神游

    一直以来,我对于石窟有着十分深厚的情感,完全是源于心中对佛的那种感情,而此次洛阳之行,再访龙门就成了我不二的选择. 沿着伊水和龙门山,在一个石窟到另一个石窟之间徘徊,那种的感觉,仿佛就象是在寻访在一条 ...

  • 世界最大石刻艺术宝库——洛阳龙门石窟

    前言 说说这次旅行 交通:王城广场东北角中央百货公交站81路可达龙门石窟.门票:每人90元. 早晨到的早,电瓶车还没上班,只能走进去,真的很远.80年代来过一次,当年车可以直接到景区附近.租用耳麦,可 ...

  • 曹金成: “大蒙古国”国号创建时间再检讨

    作者:曹金成,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本文原载于<文史>2020年第2辑及中外关系史研究和资讯. 一.问题的缘起 元初文臣王恽在其为创建国号所陈之文中曾 ...

  • 滕铭予:东周时期刻纹铜器再检讨

    东周时期刻纹铜器,以在锻造成形的薄壁器物表面用坚硬的工具錾刻出大量由人物.神怪.动物.植物.建筑等构成的图像为主要特征,主要有盘.鉴.匜等水器,也有少量匕.奁和箅形器.其图像的制作工艺,与同时期出现的 ...

  • 超越之场:山水对于谢灵运的意义——谢灵运与山水诗的关系再检讨

    一.从感事到感物 前辈研究者已指出,中国古代的自然观有个从象征型到写实型.审美型的演化过程.就现有的文学史知识而言,与象征型自然观对应的文学样式是<诗经>.<楚辞>和汉赋.象征 ...

  • 纪昀的诗学品格及其核心理念再检讨

    内容摘要:对纪昀诗学的评价大体不出于儒家意识形态的捍卫者和官方文艺思想的宣传者这一角色定位之外,未能注意到其诗学话语背后的特定语境及他对儒家正统诗学的重新诠释和改造.本文从其"酌乎中&quo ...

  • 何天文|| 保护规范理论的引入抑或误用——刘广明诉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案再检讨

    作者简介:何天文,南开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文章来源:<交大法学>2020年第4期,转自"交大法学"公号.注释已略,引用请以原文为准. 摘要 刘广明案引入保护规范理论, ...

  • 关于工作调动之前卦的再检讨

    前日有读者咨询调动工作之事,东方耳断曰.吉,应期在申.未. 详情参见<再测工作调动之事--六爻案例检讨一则> 昨日反馈,未应,有负所托,愧甚!今以最初之卦,再三检讨卦例, 原卦为泽山咸之泽 ...

  • 相貌再好也需要身材的加持,这4式瑜伽坚持练习,塑造迷人高颜值

    一个人的外表固然十分重要,但是身材也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如果你的相貌哪怕再好却没有好身材衬托的话,也会是大打折扣的.就比方说有些女孩子颜值和皮肤都是非常不错的,可是身材却过于肥胖,腿粗腰也粗.这不仅会影 ...

  • 王震率部“第二次长征”,先检讨再敬酒

    作者:我看行历史 在开国上将王震将军的战斗历程中,1946年8月10日是最痛心疾首的一个日子.这一天,他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他派出的旅长张文津.旅政治部主任吴祖贻.毛楚雄(主席的侄儿)三个谈判代表, ...

  • 又再一次被相貌平平的影帝[张译]的优秀表演惊艳到了!

    关键词:张译.金刚川.演技 众所周知,张译是个很好的演员. 张译与其他演员不同,他身上没有距离感,他身上总有一种,就是你某个朋友的感觉. 就刚上映的抗美援朝主旋律大片<金刚川>,张译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