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铁匠嵇康(作者 李修运)
魏晋时代,有几个人心醉于摆脱约束、回归自然、享受悠闲的人生境界。核心人物是嵇康、阮籍和山涛,这一伙共七人,即"竹林七贤"。阮籍和山涛言行举止不算太奇特,姑且不论。单把嵇康拎出来,说说。
首先声明,这个嵇康不是那种皓首穷经、弱不禁风的书生。他崇尚老庄,并把老庄哲学诗化了又人间化了。他长期隐居在今河南焦作,开了个铁匠铺,每天在大树下"叮叮""当当"打铁。他给别人打造东西不收钱,若有人以酒肴相酬他就非常高兴,就在铁匠铺席地而坐,拉着别人开怀畅饮。
一个稀世大学者、大艺术家竟然在大都市郊打铁!没人要他打,只是自愿;也无实利目的,只是觉得有趣;更非炒作。嵇康先生心态何等阳光。
我们来想像一下打铁的场面吧:非常帅气高大的嵇康抡起大锤,强劲的肌肉,蚯蚓般流淌的汗水,愉悦的吆喝,熊熊炉火和铿锵的锤声。嵇康的铁匠铺锻炼出人生的韵味和醇真来了。
既然是真心想打铁,就不想让更多人知道,更不愿意别人参观。他的好友、文学家向秀(字子期)知道他的脾气,悄悄来到他的身边打个下手。吕安也常来帮忙。吕安信奉自然,在山阳种菜浇园。
打铁就是打铁,他们在劳动过程中从不谈论时政,更不臧否人物。他们非常珍视这种友谊,彼此心照不宣,浓烈到近乎淡泊。
有一个朝廷宠信的贵公子钟会,对嵇康非常敬仰,甚至到了敬畏的地步。他是大书法家钟繇之子,也博学多才。写了东西想请嵇康指点,但缺乏勇气且不自信。于是组织了一场非常隆重的拜访场面,红尘滚滚,"乘肥衣轻,宾从如云"。嵇康望了前呼后拥中的钟会一眼,一声不吭继续打铁。他抡锤,向秀拉风箱,旁若无人。
钟会被晾在一旁。尴尬、窘迫、无地自容。钟会站立良久,见嵇康没一丝理睬的意思,只得向宾从无力挥挥手,打道回府。
刚要行走,嵇康说话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一愣,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一问一答简洁巧妙。实在洒脱得可以。
文学家是以文章传世的。必须提到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和《家诫》。
山涛,就是山巨源,是当时一个很大气的名士,他与嵇康交好,但对朝廷对名教都能保持一种温和而友好的关系。他不庸俗,重友情,有长者风,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嵇康临刑前对儿子说:"有你山涛伯伯在,就饿不死你。"山涛当时官至尚书吏部郎,级别很大的了,但他做的厌倦了,想辞掉;朝廷说,你找个继任的来。于是,山涛诚心诚意地推荐了嵇康。嵇康不买这个账,把山涛的好心当成驴肝肺,于是一气之下写出了《与山居源绝交书》。这封信流传千古,只要粗涉中国古典文学,你就绕不开它。这封信很长,大意是:山大哥啊,你这样做,实在是太不了解我了。我不是故作清高,我真是没有能力当官呀,就像咱们不能把贞操的美名强加给阉人身上是一个道理啊。你如果想和我共登仕途,其实是逼我发疯,我和你没有深仇大恨,你不会这样做吧。
这封信不胫而走。司马氏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嵇康和我朝廷不合作。也该巧了,吕安与哥哥吕巽打了一场官司,哥哥诬告弟弟"不孝",这个罪名当时了不得。作为朋友的嵇康无计可施,只得写信将吕巽大骂一顿,小人钟会记得拜会之辱,趁此在司马昭跟前将这封信曲解一番。司马昭大怒:嵇康赴死。
嵇康给十岁的儿子写了一份遗书,即上文提到的《家诫》。这封遗书和"绝交书"一样,同是嵇康血的文字、从生命里流出来的文字。嵇康从守志、立身、行事、隐私、饮酒诸方面一一嘱咐,希望儿子怀有大志,注重小节,许多话谨小慎微,全然不像嵇康平日语言。让我们窥视了嵇康的两面性。不久就要被杀头的嵇康,对儿子有一种普通人的担心。越是小事,越显出一个伟大父亲的叮咛,令人感动。
嵇康被杀时,儿子嵇绍年方十岁。十岁的孩子,能听得懂爸爸语重心长的话语吗?史载:嵇绍以后的为人,完全符合这封家诫的要求。在山涛的推荐下当了晋朝的官,是西晋有名的诗人,在钟嵘《诗品》里,嵇康在"中品",嵇绍在"下品"。永兴初,八王之乱,嵇绍跟从晋惠帝战于荡阴,飞箭雨集,绍以身蔽惠帝,乱箭而亡。事定,左右欲洗衣,帝曰:此上有嵇侍中血,毋洗。谥忠穆。嵇康绝对不会想到儿子会为了保护司马氏而死并赢得忠义的美名。政治思想、立场观点,诗歌风格,父子迥然不同。这是时代,也是宿命。
嵇康临刑前弹奏的曲子叫《广陵散》,琴叫九霄环佩琴,皆渺不可寻。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说:"年青时期读向子期《思旧赋》,很奇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鲁迅先生当年的"很奇怪",已过不惑之年的我也不觉得奇怪了。
唉,这个令人难忘的,永远矗立在文学长廊里的,鲜明的铁匠--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