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回眸 ‖ 森林部落六支线 2024-06-24 14:44:15 大地菲芳文学微刊 总488期 2021年02月01日 森林部落六 支 线文 / 乱云飞渡 森林里的伐木小队,有百十号人,都是青壮年,小学文化的居多,不识字的也有。六支线是伐木小队的临时栖身地,称不上村庄的村庄。多则十年、二十年,附近的森林伐光了就得搬走。陡然到这里,觉得新鲜,先是那高大的森林,厚厚重重地包裹着小村落;四面环山,山上又是森林,树种繁多,最多的是红松;道路是履带集材拖拉机碾压而成,满是履带凹凸印痕。小小的地方安静的出奇,随风飘来一阵轻渺的油锯声,遥远而悠长,侧耳驻足,声音没了,一抬脚,又来了。一条支线窄轨铁路由北向南悄然伸进驻地西面,路基高隆,叫六支线,因此,铁路的名字成了地名。 原以为林场是林业局最小的地方。这里比林场还小,还寂静,更亲近森林。没有公路,窄轨铁路是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重要程度勘比抗战时期的滇缅公路。每天只有一趟运木材出山的小火车,没有客车。外面的人难进,里面的人难出。生产用的物资和生活所需的粮食、蔬菜、及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林场会定期通过铁路送来,但蔬菜、水果尤为稀缺。遇到紧急维修的机器零件,工人背着沿铁路步行或划轱辘马到林场,修完后再背回来。小队只有一部生产用的干电池电话,非公事不许打。小队以男人为多,是吃公家饭、穿公家衣的公家人,像部队的兵有着自己的番号。林场来的单身小青年住在北面的木刻楞集体宿舍;拖家带口的住南面公家盖的民房。拙朴的土屋不讲究,两户一栋,只为防寒避雨。窗台以下是砖墙,以上是土坯墙,屋顶盖着红或青的瓦,成仄仄斜斜不规矩的一簇;一家鸡叫,家家鸡都叫,单声儿持续半个时辰。冬天烧木头取暖,昼夜不断火,火炕从炕头热到炕稍。外面寒风刺骨,屋里温暖如夏,家家户户的烟囱终日吐着白色的烟气。说是家,不如说是窝。建房都是就地取材,成本低廉,不知为什么房子却盖的窄小,一间屋子半间炕。房间小,而立柜皆大,向高空发展,乱七八糟东西一古脑全塞进去;沿习东北习俗,白天炕上放个炕桌,晚上挪了。一铺大炕,妻子,孩子,香甜了一个家庭,屋外霹雳再闪电,也彻夜酣眠不醒了。白天没电,夜里靠一台柴油发电机组发电照明,九点即停。多数人家没有收音机,有的都是交直流两用的,电池难买要花钱,用着心疼,尽量晚上用免费的交流电,受山和森林的影响吱吱啦啦信号不好,经常跑台。与世隔绝的小天地里,避繁就简,所有的生活辅助设施都省略了,除了吃饭,睡觉,劳作,几乎再无其他。女人们穿不到好看的衣服,即使穿了也没人欣赏,只好和男人一样穿着工作服,唯一的区别是喜欢系俄罗斯女人的头巾。工资都少,开销也少,粮食靠买,蔬菜靠自给,穿衣靠劳保,近乎原始的生活,想花钱都找不到地方。六支线只有一眼井,水甘甜,生喝比熟喝味长,吃水须天天去担。夏日女人洗衣物不愿用井水,三五成群去东面的小河。两步宽的河,曲曲弯弯,流水清澈,水里的石头浑圆滑腻腻的。伴着哗啦啦的流水、叽叽喳喳的鸟语,谈笑风生,乐此不疲。花花彩彩的衣物全在树间拉起的铁丝上晾起,层层迭迭,如办展销。翻动处,常露出女人的脸,立即又不见了。山里的女人和男人一样勤劳、质朴、顾家,做梦都想发财,芝麻大的便宜都要占,少有花枝招展懒在家里的。春天采山野菜,秋天采山货,好像漫山的财富都是自家的,去晚了会被抢光似的。卖的钱攒着,不舍得花。会调教男人的,都把日子过的红堂堂。 男人进山工作,午饭吃在山上。食堂送来的饭基本是老三样,馒头、花卷或者大肉包子外加咸菜疙瘩。我去过食堂,门前横躺竖卧着几棵用来当烧柴的大树,旁边散着一节节锯好的木段和一簇簇淡黄色锯末子,门口挂一小截钢轨,敲得叮当响时,就到了开饭的点儿。食堂里面满满的蒸汽,从屋顶的天窗涌出,对面不见人。馒头蒸得大而软,一个足有半斤。让我震惊的是炊事员竟用铁锹当铲子翻地般地抄着大锅菜。规定晚上5点开饭,由于工种不同,回来的人早晚不一,最晚的是拖拉机手。满心欢喜地盼着红烧肉,可盼来最多的往往是粉条炖大白菜、萝卜、土豆。秋天,收了自留地,家家竖起了玉米架,玉米挂了一层又一层,黄灿灿的。墙角下,旮旯处,堆放了大大小小的南瓜、萝卜、土豆、和大白菜。最香的是鲜玉米棒子,煮能吃,烤能吃;粗粮难吃,但用鲜玉米磨成的小碴子熬的粥却入味开胃,再吃不厌。红烧肉是男人们最爱吃的一道菜,虽肥腻,但能耐寒、抗饿,再来碗烧酒还能解乏。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是根据生存环境特点而生的地域习惯,特别适合高寒地区的林业工人。家里的小孩子都是散养的,和四处乱跑的鸡鸭一样,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到了上学的年纪,队里在民房中间砌一道火墙隔开,用厚木板钉几个架子,高的是桌,矮的是凳,一边一个年级,便成了学校。林场派的老师,一个人同时教两个年级的孩子,所有科目一人统揽。小孩子却没有学校的概念,集聚一起只是换了个玩耍的地方,依旧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很难收拢脱缰马的野性。大人们要求也不高,孩子长大反正是摆弄大木头,学习好孬无所谓,只要不把人脑袋打成狗脑袋就行。孩子大些后,到十几里外的林场中学就读。每星期往返一次,运气好了搭乘拉木头的森林火车,否则结伴徒步。在学校里除了学习不行干啥都行,带着散漫的野性,讨厌读书。混完初中有的就进入社会染了一身社会习气,高中毕业的也没听说有谁考上大学,真就是踏着上辈人的足迹摆弄大木头去了。尽管实际文化程度不高,还是有人当了官,有人发了财,不好好读书照样能活得人模人样,这是山里人普遍的认识。曾经,林业人看到东北进关铁路线上南去的木材列车,无不自豪。六支线部落竟然在深山老林中存活了三十年,那里的人近乎傻味,越来越少,唯一的梦想是走出深山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伐木,钻山,爬雪,直到无木可采,拆了铁路。风止月瞑,野蒿漫漫,一片蛐蛐鸣叫。 作者简介 乱云飞渡,黑龙江人,中学数学老师。喜欢散文。诚交天下文友,共享阅读、写作乐趣。 请点击标题分享 乱云飞渡老师的精彩文字 1、办公室的红蓝黄2、家乡的乌苏里江3、人间 ‖ 发小老马4、地理人文 ‖ 北大荒的草甸子5、回眸北大荒 ‖ 老路6、闲话散步7、人物速写 ‖ 老杨叔 赞 (0) 相关推荐 于广义:他们在山林中等了我一百年 「导演写作专栏」:<木帮>十年 「DIRECTURE导筒」将开设「导演写作专栏」,欢迎独立/艺术电影/纪录片导演投稿关于电影的创作心得.幕后手记等,请发文至directube2016@gm ... 【江苏】曾心《搬木头比赛》指导老师:吴菊 搬木头比赛 盐城市聚亨路小学 曾心 一天春暖花开,森林里一年一度的搬木头比赛又举行了.经过前几天激烈的比拼之后,进入决赛的是小熊.小猪和小猴这三只小动物. 决赛的要求是:每人将一根1米粗2米长的老树干 ... 林场和铁路乡镇没有了曾经的辉煌,大兴安岭的森林却开始焕发生机 林场和铁路乡镇没有了曾经的辉煌,大兴安岭的森林却开始焕发生机 30年只为守护大山深处那片绿(林草榜样) 梅金成 文/图 10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一则<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人选公示>的信息瞬间被全国各大媒体关注.12月7日,<中国绿色时报>刊 ... 【上海诗刊】No.91321期B版||岁月回眸 (六 首)文/韦绍恒 shanghaipoemliterature 上海诗刊 欢迎阅读 <上海诗刊>是纯文学平台,我们致力于华语文学的精神新高地!时尚.前沿.先锋,是我们的追求,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为风雅颂 ... 【小说】《回首有你的岁月》第十六章 你的远方我的诗⑤ || 作者 陈璞 <回首有你的岁月> 第十六章 你的远方我的诗⑤ 作者 | 陈璞 作者陈璞,笔名石桥,甘肃会宁人,兰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关山明月>(70余万字),曾获甘 ... 大学岁月(二十六) 大学岁月(二十六) (连载小说) 作 者:好人一生平安 图 片:选 自 网 络 薛松和刘宏急忙跑到系主任办公室,陈书记.张主任和韩梅都在那里,校学生会主席丁伟也在那里,丁伟和他们都是同班同学.见他 ... 【诗歌】张超我/缘于一万年前的那次回眸(外六首)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缘于一万年前的 那次回眸 (外六首) 张超我 缘于一万年前的那次回眸 命运注定今生和你相遇 我不知道你是谁 鹊桥渡劫成功的有缘人 我们燃烧的激情 ... 【岁月回眸】 70年代精美年画,仿佛那过去的岁月历历在目! 这本<年画选>是上世纪1976年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距今以30余年,在书柜里收藏了许多这样的美术资料,翻开它们,仿佛那过去的岁月历历在目: 这本年画选里许多年画作品都曾贴在30多年前家家户 ... 《岁月回眸》序 我的好友夏甫临,是我的母校湘潭大学同专业的师弟,现任湖南广播电视台的广告总公司副总经理.湖南省广告协会常务副会长.他为母亲出了一本小册子,表现了一代老知识分子的情怀,很有意思.我很荣幸地为本书作序. ... 岁月回眸,感恩有你! 你,是唯一的,是不可替代的,有自己的思想:你,是美丽的,是不可鄙夷的,有自己的世界:你,是自豪的,是无以伦比的,有自己的生命.学会善待自己,别去背负太多:学会尊重自己,无需卑微自己:学会深爱自己,因为 ... 岁月的足迹(六) 我们家在"黑楼"一直住到1971年,才搬到新盖不久的21号楼. 那个时候,对夏天没有太深的的记忆,因为那时的夏天确实不是很热,但是冬天很冷,所以记忆深刻. 期盼冬天,期盼下雪.那时 ... 相儒以沫的岁月——结婚二十六周年 文/星落雨夏 相儒以沫的岁月 --结婚二十六周年 文/星落雨夏 相儒以沫的岁月 如歌甜蜜 相儒以沫的岁月 如酒浓厚 相儒以沫的岁月 如茶清芳 相儒以沫的岁月 如梅暗香 风风雨雨二十六年 有争吵有抱怨 更有 一份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