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瓷器怎么断代
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的基础上绘制釉里红纹饰的一种瓷器修饰手法,是中国瓷器珍贵的品种之一。
青花釉里红是一种高温釉下彩。它是以钴为着色剂的青花与以铜为着色剂的釉里红同施于一器,绘制出纹样。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继续烧制。
青花釉里红是历代的名贵品种,因烧制难度极高而产量稀 少,所以价格也是比较贵的。在当今的拍卖市场上也时时拍出天价。
釉里红最早出现于元代,当时的红并不是那么鲜艳,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掌握的并不是很好,因为铜红料高温极易挥发,一旦高于烧成温度,就化了,变成无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烧飞了。而温度低则根本烧不出红色。
青花釉里红始烧于元代中期景德镇。元代青花釉里红在创烧时期烧造水平并不高,呈色也不纯正。后来烧造水平提高,能够成功地烧造出青花釉里红,无论是青花的发色,还是釉里红的呈色均较为纯正。到元代末期,随着社会的动乱,经济衰退,瓷器的烧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又出现像最初的釉里红呈色不鲜艳,甚至发灰、发黑现象,青花呈色也由明丽的靛青变为灰暗的色调。
釉里红瓷器是指用一种金属铜红料在白胎上着彩,然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使釉下呈现出红色花纹的瓷器。这个过程与青花瓷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青花用的是钴,呈色为蓝色,釉里红用的是铜,呈色为红色。
青花和釉里红两种瓷器,青花瓷的呈色剂是氧化钴CoO,而釉里红的成色剂是氧化铜CuO。其实矫情的是铜离子这东西,想让它变成红色,对温度的要求非常苛刻。温度稍微低一点,颜色就会变深,出炉一看,坏了,釉里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