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秋
摸秋
□骈国华
在我们苏北地区,流行着中秋之夜摸秋的习俗。
民间传说,元朝末年,淮河流域有一支纪律严明的农民起义军。一天夜里,起义军在淮河岸边露天宿营时,有几位战士饥饿难忍,在田间摘了一些瓜果充饥。此事被主帅发觉,便准备将那几人治罪。村民们得知后,纷纷向主帅求情。为开脱战士的过错,有一老者随口说道:“八月半摸秋不为偷。”那几个战士因此话而获赦免。那天正好是中秋节,从此留下了这“摸秋”的习俗。
我的家乡盱眙县淮河镇沿淮村地处淮河流域,中秋之夜玩火把、摸秋由来已久。“文革”中这个习俗被当作“四旧”破掉了,可“文革”之后又被重新传承下来。
中秋节这天的晚饭后,老人们门前品茶赏月,青少年们则点燃起用麻杆、芦苇扎的丈余长的火把,欢天喜地的奔向田野去“摸秋”。中秋时节,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田野里的稻子黄了,棉花白了,花生、黄豆、玉米、山芋等都先后成熟,村前村后的园子里也瓜果累累。那年中秋节,我大概十二三岁,得到祖父的允许,一吃过晚饭,就跟门东的堂叔举着火把奔向了田野。每个村庄都有人玩火把,一支支火把在月夜的田野里挥舞、奔跑、跳跃,照得田野如同白昼。田野里蟋蟀和其它秋虫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甚是悦耳动听,令人心旷神怡。
“八月半摸秋不算偷”。玩火把的大人孩子在火把即将燃尽时,便跑到田里去摸秋,有的拔棵花生,有的刨个山芋,有的扳掰个嫩玉米棒,有的跑到人家的园子里摘个香瓜,其实,都是象征性的,表示摸到了秋天丰收的果实,图个吉利。堂叔指挥我们几个小孩子捡了一大堆枯草放在路旁。他到这块地里拔几棵花生,又到那块地里拔几棵黄豆,埋在枯草中,再用火把把枯草点燃起来。不一会,火堆里的花生果、黄豆角便发出了噼噼啪啪的爆裂声。待枯草燃尽,我们用树枝从灰烬里拨出烧得黑乎乎的花生果和黄豆角,边扒边吃,清香满口,虽然一个个弄得满脸是灰,但都乐得合不拢嘴,直玩到深夜才尽兴而归。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好想回到童年,好想回到老家,好想再去和儿时的同伴们玩一回火把,摸一回秋。
作者简介:骈国华,一个退休十多年的省农垦系统老同志。退休后,书香文字伴流年。在《淮安日报》《淮海晚报》《老年周报》《大江晚报》《江苏农垦人报》《智慧》《思维与智慧》《银潮》等报刊以及网络公众号《洪泽湖文学》《目耕缘读书网》《里运河》上发表千字左右的短散文500多篇。
扫
码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