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决战:辽沈篇(2)- 大战锦州

1948年9月12日,经过半年的反复讨论。东北野战军终于下定决心,先打锦州。

大军开拔,长途奔袭。

大战锦州,大致可以分成3个部分。

分别是

(1)最后一次动摇

(2)死守塔山

(3)攻占锦州

接下来,逐个介绍一下这3个阶段。

-- 最后一次动摇 --

决定打锦州之后,东北野战军是分成两批出动的。

首先是先锋纵队快速出动,切断北宁线、包围锦州。

接着是主力纵队从长春附近全速南下,准备进攻锦州。

备注:北宁线是指京沈铁路沿线。西起北京,东至沈阳,全长800多公里。是连接关内外的重要陆路通道。

为什么要快速切断北宁线,是为了彻底封闭东三省南下的通道。如下图所示。

学过中学地理的同学,看这种地形图应该都不陌生。

绿色的是平原。黄色的是山地。

东三省出入华北,只有窄窄的那绿色的一小条通道。其他都是山地,大军无法通行。这个窄窄的绿色通道也叫辽西走廊。

东北野战军的先锋纵队,快速穿插迂回包围,迅速的切断了北宁线。

说到穿插迂回包围,这是我军的经典战术,是一种攻击力极强的战术。

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吃过好多次穿插包围的苦头,近些年,美国陆军在局部战场上也在抄袭解放军的穿插包围战术。

比如当年海湾战争,美国打伊拉克的沙漠风暴行动,吹嘘的神之又神的左钩拳,其实就是解放军经典的穿插战术。

简单的说,穿插战术就是不正面强攻,而是分成几个点快速突破敌人防线之后,迅速向敌人后方突进,攻占敌人后方的交通要道,对敌人进行分割包围歼灭。

下图是我军在朝鲜战场上对美军进行的穿插迂回包围。

穿插战术要求突入敌人后方的作战单位有非凡的勇气和极强的单兵作战能力。所以虽然这种战术攻击力极强,能够抄袭的军队却非常少。

后面也会多次提到这种穿插战术。

东北野战军的先锋纵队切断北宁线、包围锦州之后,蒋介石一下子就着急了。

蒋介石在解放战争中,经常会进行微操,直接指挥部队。

这次一看东北野战军包围锦州,立刻就明白了,这是要封闭东三省,全歼东北的国军。

锦州绝对不能丢。

蒋介石亲自飞到沈阳,安排国军部队增援锦州。

为了全力救援锦州,蒋介石的安排是两路援军。

一路是华北援军,有10万人,由侯镜如指挥,从海路运输,葫芦岛登陆,从西往东打。

一路是沈阳援军,廖耀湘兵团,也有10万人。从沈阳出发,从东往西打。

按照蒋介石的计划,两路援军,东西对进,一举击溃东北野战军。

如下图所示。

这个救援锦州的计划,给东北野战军带来极大的压力。

虽说沈阳的廖耀湘增援部队磨磨叽叽的拖延,一直在摸鱼。

但是葫芦岛的国民党西路援军却是快速的赶到了。

林总在得知了葫芦岛增兵的消息之后,思想上有了辽沈战役中最后一次的动摇。

看过电影大决战的朋友,对这一幕一定不陌生。

林总给中央发出了一份电报,在电报中建议是否考虑重新打长春。

电报发出后,刘亚楼和罗荣桓去找林总。

林总说了一句话。

“问题?问题是我准备了一桌菜,结果来了两桌客人,这饭怎么吃?”

能感受到当时林总是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国民党援军葫芦岛登陆之后,就是攻击塔山。塔山距离锦州只有30公里,无险可守。

我军能够用于防守的,只有4纵。大约4万人。

以4万人阻挡10万人,并且是在无险可守的条件下,谁有这个把握。

一旦阻挡不住,国民党的西路援军直扑锦州,东北野战军就可能溃败。

但此时大军已经展开,再回头去打长春,对于军心也是非常不利的。

在大决战电影中,此处的剧情是罗荣桓政委起到了关键作用。

身为政委,他知道此时林总面临的巨大压力。就好比,拼命打架的时候,伸出两只拳头挡住敌人,中间用头硬撞敌人。至于谁先死,真不好说!

但是做为秋收起义就追随毛主席的老战友,他理解主席的战略决心。

他下了火车,陪林总沿着铁道线一起慢慢的走。

他诚恳的对林总说

“电报发出的时间不长,还可以挽回。”

“这个险值得冒”

林总看着老搭档,终于下定决心,喊来参谋长刘亚楼,做了战役部署的调整,确定打锦州不变。

这个情节,在电影中,可能有艺术加工。

但是在党史和军史上,都认可罗荣桓政委在这个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

罗帅逝世后,毛主席给罗帅写过一首悼念的诗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在锦州这个问题上,经历过的各种反复纠结,到此就彻底结束了。

我们没有退路了,这个险值得冒,必须冒。

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是否能守住塔山了。

这是整个战役是否能取胜的关键。

-- 死守塔山 --

塔山,名字中有个山。让人以为这是一座山。

其实,塔山根本不是山。

塔山是海拔几乎为零的平原。塔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这里有一个叫塔山村的小村子。

完全无险可守。

更艰难的是,塔山在国军舰炮的射程覆盖范围内。

国军派来了重庆号巡洋舰等大型军舰。

在《大决战-辽沈战役》中,蒋介石曾经跟海军司令说,把所有的炮弹都打出去。

那些军舰发射的巨型炮弹,一枚炮弹就能毁灭一个排。

在平原上构筑工事,极易被敌炮火杀伤。说白了就是要靠官兵们的血肉之躯抵抗敌人。

我军负责正面防御的军队,是4纵(11纵和独立师负责防御侧面,绝大部分攻击是4纵来扛)。

这一次,林总给4纵的命令,是绝对不能在运动中防御。我军必须就地死守。

4纵所有师、团指挥员,全都到阵地上,当着下属战士的面,指定自己的指挥位置,如果敌人杀到这里,自己就死在这。

这是真正的死守塔山。

1948年10月10日,国民党东进兵团发起了攻击,塔山阻击战正式开始。

国民党军集中了全部炮火,对塔山阵地全线猛轰。

炮弹几乎毁坏了所有刚刚修好的工事,地堡掀掉了,掩体炸塌了。

炮火准备结束后,国民党军排着密集的队形向塔山阵地发起了连续不断的全线冲锋。

4纵在炮击中遭到了巨大的杀伤,但是仍义无反顾的和国民党军拼杀在一起。

这次必须是死战不退。

每一个阵地都在反复争夺,甚至展开了白刃战。

此时,驻扎在牤牛屯的前线指挥部,林总他们也在焦急的关注中塔山阻击战的战况。

在《大决战-辽沈战役》中,有一段经典场面。

塔山来电。

“今天拂晓,敌人采用中央突破的战法,整营整连地集团冲击。塔山守备团,损失过半。”

听到这个电文,林总沉默了片刻。然后立刻转身,对参谋长说。

“给程子华发报!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立即发报!快!”

这是整部《辽沈战役》乃至《大决战》全集中,林总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话。

这才是战争。

没有什么和蔼可亲、没有什么通情达理。

在紧要关头,叱咤风云的将帅,是有杀伐决断的。

国民党军在解放战争中,经常是救援不卖力。

但是这次在葫芦岛登陆,救援锦州的国军,是真的卖力,甚至是拼命。

为了突破塔山,整营整营如海啸一般猛烈冲击。

进攻部队后面还有端着机枪的督战队,敢后退者一律打死。

国共双方都清楚塔山的重要性,双方都不要命的拼杀在一起。

国军给我们造成杀伤最严重的就是大炮。

正常情况下,铺天盖地的炮火,加上国军拼命的冲锋。

4纵一个纵队4万人,是无论如何也挡不住国军的10万人的。

此时,不得不说,有时候,一个小人物也能改变战局。

因为第一轮防守的3个团伤亡惨重,4纵派了三个团去换防。换防的部队中,有一个解放战士,原来在国民党军经常修工事,有一些经验。

他在堑壕边上挖个洞,国民党军炮击时就躲进去。只要炮弹不落到壕沟里,就伤不着他。

大家深受启发,把单人掩体都挖成“烟斗式”。

大炮一响,进洞躲藏,大大减少了炮火伤亡。

塔山阻击战,在无险可守的平原上,能够坚守6天,这个创新式的掩体,肯定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关于描写塔山阻击战的文学作品非常多。这里我就不详细写了。

虽然国民党军有飞机大炮,也非常拼命。

但是,在我军拼死一战的决心下,塔山阵地真正成了他们不可跨越的铜墙铁壁。

这场塔山阻击战足足持续了6天6夜。

国军被挡在塔山,没有前进一公里。

于此同时,攻击锦州的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

在塔山阻击战爆发的第五天,攻占锦州开始了。

-- 攻占锦州 --

10月14日,塔山已经快到极限时,锦州总攻终于发动了。

在讲述攻占锦州之前,先说一下锦州的外围战斗。

锦州总攻之前的外围战斗,也是非常激烈。

我军攻锦州,定的主攻方向是城北。

锦州城北的防御工事修的非常坚固。

为什么不从防御相对薄弱的城南主攻?

这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如果从城南主攻,万一战事不利,没有迅速攻下锦州。同时西南方向的国民党援军一旦突破塔山,就会对我攻锦部队造成夹击。

此时我攻锦部队将完全没有办法撤出战斗。

从城北进攻,即便短时间没有攻下锦州,国民党军突破塔山,虽然此战很可能会输,但是我们还有机会撤出战斗。

从城北进攻,扫清外围坚固的防御工事,就变得非常重要。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配水池争夺战。

看过《大决战-辽沈战役》这部电影的朋友,对那个猪肉炖粉条一定有印象。

为了争夺锦州外围的配水池阵地,我军和国军发生了激战。

炊事员把猪肉炖粉条送上阵地时,发现我方阵地上的战士已经没有活人了。

当时攻击配水池,我方出动了一个营,战斗结束时,一个营500人,几乎全部阵亡。

在付出了很大代价,扫清了锦州外围阵地后。总攻终于进入了倒计时。

10月14日,锦州总攻发起。

为了打下锦州,我军集中了1000门火炮,对锦州城进行轰击。

在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中,此时有画外音:

“上千门火炮同一时刻,向同一目标发出怒吼,这在中国战争史上还是第一次。”

通常说的火炮,是指重炮。

打锦州时,我们并没有那么多重炮。

当时东野炮纵有600余门榴弹炮,外加迫击炮等小炮,差不多有1000门。

这1000门炮的火力准备,相当的震撼。

锦州国民党守军的司令官范汉杰在城内三易指挥所。

范汉杰转移到哪里哪里就挨炸,他还以为城内有奸细。

其实完全是东野的炮火太强,覆盖面太大,根本躲不开。

随着炮火准备结束,东野攻破城墙,杀进城内,进行巷战。最终历时31小时,东野付出血的代价,拿下锦州城。

-- 大战锦州的尾声 --

锦州城失陷的消息传到葫芦岛的国军增援部队。

指挥官侯镜如意识到,此时就算突破塔山也没用了。

他立刻命令各部迅速与共军脱离接触,回到原驻地。

塔山阻击战也随之结束。

塔山阻击战,在无险可守的平原,4万人阻挡10万人。

4纵用死战不退的精神,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塔山阻击战,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一个局部战场。

塔山之战的胜负,不但关乎辽沈战役的进展乃至结局,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自此以后解放战争的进程。

这里我想起了一个著名纪录片的台词。

在人民解放战争中,有多少中华优秀儿女……有多少中华优秀儿女,献出了自己的一腔热血,他们随着属于自己的年代去了,他们的身影投映在大地上,将永远不会消逝。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接下来,将会是辽沈战役的第三篇,全歼东北国军。

(0)

相关推荐

  • 辽沈战役:惨烈的塔山阻击战,林彪: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冬季攻势结束后,东北战场上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国民党东北剿总卫立煌集团遭我军连续打击后,处境非常困难,其总兵力虽仍有55万人,但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 ...

  • 从塔山阻击战看执行力

    为什么有规章.有操作规程就执行不下去呢? 最近看了<辽沈战役>电影,感觉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国民党军队,很大一个因素就是我们的执行力特别好. 当然指挥得当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在战役中并不 ...

  • 【每天老照片】-1万-7664- 铁匠出身的梁兴初,在辽沈战役最关键一仗,阻挡了廖耀湘的进攻

    梁兴初是开国将军里著名的战将,在革命战争年代,为新中国成立,立下无数战功.因打仗勇猛,指挥有方,在战场上赢得梁老虎的称号.那么,像梁兴初这样的猛将,没有上过一天军校,在没有参加红军之前,他是打铁的铁匠 ...

  • 天下无敌舍我谁

    1948年10月10日至15日,当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委黄克成率领的第4.第11纵队等部8个师在辽宁锦西一个叫塔山堡的小村庄,拼死阻击国民党第17兵团司令官侯镜如指挥的"东进兵 ...

  • 《大决战》收官:辽沈战役精彩,平津战役细致,淮海战役有些平淡

    电视剧版<大决战>已经落下帷幕,从总体来说,辽沈战役拍得精彩.气势磅礴:平津战役拍得细致.符合史实:淮海战役拍得平淡.不尽如人意.对于这样一部史诗级的巨著,观众肯定会有不同的声音.听取不同 ...

  • 黑山阻击战后,东北野战军的一个连长名扬天下,他的结局如何?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同时也是三大战役的第一场战役.在辽沈战役期间,有两场著名的阻击战对辽沈战役在走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两场阻击战分别是塔山阻击战与黑山阻击战.其中,塔山阻击战的胜 ...

  • 开国少将带着两个儿子上战场,两个儿子都立了大功

    历史客栈原创视频:开国少将带着两个儿子上战场,两个儿子都立了大功 ----下面是文字版----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就出现了父子兄弟三人一起上 ...

  • 黎明前的决战:序篇,义无反顾的前进

    黎明前的决战系列,并不是只写三大决战. 序篇是从1947年8月写起. 19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以大无畏的勇敢牺牲,换来了整个解放战争战局的转折. 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千里跃进大别山&q ...

  • 黎明前的决战:淮海篇-小淮海打成了大淮海

    终于写到淮海战役了. 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场决战. 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60万战胜了80万. 这场70年前发生在中原的大决战,特别传奇. 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密切配合,以少胜多. 解放军在兵力.装 ...

  • 黎明前的决战

    六十八年前长江上的腥风血雨: 匹夫莫敢忘国勇,百万雄师过大江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 ...

  • 喋血辽沈(一)——锦州还是长春?

    小编前不久刚刚完成德法战争的剖析,现在我们把眼光转向中国的解放战争,开始一个小编一直都很想写的题材--战争历史纪实. 一. 林彪的顾虑--打锦州太困难? 1948年4月,哈尔滨双城,东北野战军司令部. ...

  • 都是战略级决战,辽沈和淮海两大战役有何不同?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共歼国军精锐154万,由此才有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彻底粉碎国民党划江而治的企图. 三场大战从布局.演变.打法来看,风格迥异各有巧妙不同,对比辽沈. ...

  • 品味人生•拭擦黎明前的黑 眼泪聚成一潭湖水!才女诗文6篇

    乡村的记忆 文/品味人生(内蒙古) 心儿藏着的那座象牙塔 青山悠悠    马头骨绿了一遍牧场 雪白的羊云追赶的辽阔草原 一簇簇相拥不起的油菜花 植被于心灵      那是落胎的根 缝满行囊叮嘱牵挂 是 ...

  • 品味人生•城市喧嚣里 驮着黎明前的黑暗 马不停蹄!才女诗文7篇

    觅灵魂家园 文/品味人生 在城市的喧嚣里 驮着黎明前的黑暗    马不停蹄 跟随生活节凑行走不停 至晚霞后的鸟雀归巢 但思绪里有一朵红杏越墙 她独恋墙外春光 竹篱的小笆拦不住它蠢蠢欲动蔓爬 因为她探出 ...

  • 辽沈决战,国军司令坐上最后一列航班,他的副官把省长都往下踹

    1948年那个寒冷的冬天,坐守沈阳的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的心中一定更加寒冷.锦州解放,长春解放,沈阳马上也要解放了.他这个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首也无力回天了. 必须早做打算了.这要 ...

  • 颈椎前路手术之“解剖篇”

    作 者:姜建元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编 辑:谢冬晓   河北医科大学 视频导读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颈椎疾患的常用术式,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