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岁月三十九,战友个个都成“贼”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们今天与明天的成长经历。。。
文/谈笑风不生
这个标题是借用了一则不知出自哪个朝代的小故事。一老夫人做寿,家人请了一帮文人作诗助兴。有一秀才提笔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儿女怒目圆睁;此时只见秀才又写了下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原来老太太不是人是仙女,众儿女脸上顿时阴转晴;秀才写了第三句:“儿女个个都成贼”,众人又要发作;秀才不慌不忙写了第四句:“偷取蟠桃奉至亲”——儿女也是神仙。随皆大欢喜。
战友们当然不是神仙,此贼也非彼贼。只是一个玩笑。但是当年有一句类似的话却让我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们几个人搭连队的马车去团部。车上还坐着营军管组的组长、驻格尔木汽车团的营教导员老郭,他要回部队办事。路过烟台知青组成的九连,看到人家宿舍门前放着一个铁皮炉子。因为是星期天,都还没有起床,院子里一个人也没有,于是有人跳下车把炉子给搬上来,赶车的战友很配合,扬起手中的鞭子,催马快速离去。郭军管看到这一幕,苦笑着说了一句:“当兵的不偷,五谷不收。”
郭军管的这句话是当时青藏线上的一个写照。那年月高原上的条件非常艰苦,物资供应十分匮乏,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有些就是有钱也没有地方买,所以汽车兵往往是运什么偷什么。另外,车上配备的汽油桶、帆布、备胎之类在行驶途中遗失了,回去没法交代,只好去别处偷了顶数。
兵团的条件比汽车兵又差远了,所以这句话同样适用在我们的身上。
偷东西做贼,历来是让人鄙视和仇恨的。但是在那个环境下,有时偷也是为了生存而无奈采取的一种手段。当然就是偷还要分偷谁的,偷公家的可以理解,偷个人的必遭谴责;还有重要的一条要看偷来东西的去向,偷回来小部门公用或者大家共享可以,若是个人独吞,则是不太光彩了。
我们连最早的“失窃”事件是发生在连部。指导员是位国民党的起义兵,后参加过抗美援朝。是他从青岛把我们带过去的,人挺好,就是心眼多。他买的橘子露三番五次被人偷喝。有一次晚点名时,指导员得意洋洋地说:“我用尿加白糖自制的橘子露昨天又被人偷喝了,不知现在这位的感觉如何?”大家哄堂大笑,可又觉得他的做法有点过分。到现在也始终不知是哪位吃了这个哑巴亏。不过像这种做法与其说是偷,不如说是恶作剧。
有战友要结婚了,连里分给一间小房子。他给屋里的地面换新土时,挖出来一大堆鸡蛋皮。连里把之前住在这里的两个战友找来一问,招了:一年前,两人从伙房仓库的天窗下去,分几次偷了一筐整整50斤鸡蛋。晚上用钢精壶煮了吃,鸡蛋皮就地埋在屋里。据他们说,最后真是吃草鸡了,也不敢叫别人来吃,怕走漏风声。最后把吃不了的也埋了。大家知道后都谴责他俩吃独食。
最可笑的是有一位战友偷鸡不成蚀把米。连队每月都要去一两次格尔木或者团部拉副食品,回来时就天黑了,炊事班卸车时,往往有好多人跑来看热闹,为的是趁人不注意捞点什么。有一次晚上卸车时,有战友趁黑从马车上拖出一大块肉就往后面递,一位穿皮大衣的战友接过来踹到怀里转身走了。回到班里在煤油灯下一看,原来是一块黏黏糊糊的猪大油——把件皮大衣给毁了。
还有的去草原偷哈萨克牧民的羊。偷猪的事是去年才听一位战友坦白的——当初只听说连里多次丢猪,可就是没有抓住现行。
前两年去看望一位老领导,听他讲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有关偷猪的故事。一天,机务连一位很活泛的复员老兵给团政委家送了一条鲜猪腿。政委是三八年的老革命,可那时他们家也没有肉吃——借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过了几天,机务连的指导员跑去找政委汇报,连里养的一头准备过年的大肥猪不知被谁偷走了。政委一听,顿时想到了那条猪腿,立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据说,他把脸一板,斥责这位指导员:“你连头猪都看不住,还有脸跑来和我说!”指导员莫名其妙地讨了个没趣,悻悻而去。
在农业连队,偷点地里的土豆萝卜、蚕豆豌豆,结婚后偷点麦子喂鸡,偷块木板偷根绳子,比较普遍,算不上什么丢人的大事。不过我可是真的基本没有偷过,哪怕是一棵白菜一个土豆。因为从小对偷有心理障碍。当然我也没有那么清白,班里的战友出去偷鸡摸狗时,知道我下不了手,就让我在班里劈柴烧水,等着偷回来下锅。
连队菜园班养的一只看菜园的狗就让我们班给偷着宰了,连夜炖了吃了。第二天菜园班的人从我们班的房顶上找到了狗皮,大家仍然死不认账,问谁都是一问三不知。菜园班男少女多,面对八九个大男青年,也无可奈何。后来,我们几个人住在连队以外放水时,养的一条大狗,也被别连的人路过时给偷走了。
偷个萝卜拔棵葱,甚至偷个鸡摸个狗,即使被抓住了,顶多挨顿批评、受个处分。但是也有的胆大妄为,偷大发了,为此坐了牢,就得不偿失了。
至于说用播种机上的轮子做杠铃,用汽车活塞做烤饼的锅,用汽油桶做取暖的火墙,那就不能叫偷了。因为有些东西这里根本就没有卖的,包括团里、连里的干部,也只能揩公家的油了。其实那年头,在工厂里,用公家的材料干私活的也不在少数。
上图:格尔木小岛上的原师汽车连的驻地。当年能到这里开车,简直是上了天堂。出车时可以到外地去捎点吃的用的,就是出去“偷”点什么也是很方便的。
————————————————
编辑:青藏线老兵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