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岁月三十九,战友个个都成“贼”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们今天与明天的成长经历。。。

兵团岁月三十九,战友个个都成“贼”

文/谈笑风不生

这个标题是借用了一则不知出自哪个朝代的小故事。一老夫人做寿,家人请了一帮文人作诗助兴。有一秀才提笔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儿女怒目圆睁;此时只见秀才又写了下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原来老太太不是人是仙女,众儿女脸上顿时阴转晴;秀才写了第三句:“儿女个个都成贼”,众人又要发作;秀才不慌不忙写了第四句:“偷取蟠桃奉至亲”——儿女也是神仙。随皆大欢喜。

战友们当然不是神仙,此贼也非彼贼。只是一个玩笑。但是当年有一句类似的话却让我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们几个人搭连队的马车去团部。车上还坐着营军管组的组长、驻格尔木汽车团的营教导员老郭,他要回部队办事。路过烟台知青组成的九连,看到人家宿舍门前放着一个铁皮炉子。因为是星期天,都还没有起床,院子里一个人也没有,于是有人跳下车把炉子给搬上来,赶车的战友很配合,扬起手中的鞭子,催马快速离去。郭军管看到这一幕,苦笑着说了一句:“当兵的不偷,五谷不收。”

郭军管的这句话是当时青藏线上的一个写照。那年月高原上的条件非常艰苦,物资供应十分匮乏,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有些就是有钱也没有地方买,所以汽车兵往往是运什么偷什么。另外,车上配备的汽油桶、帆布、备胎之类在行驶途中遗失了,回去没法交代,只好去别处偷了顶数。

兵团的条件比汽车兵又差远了,所以这句话同样适用在我们的身上。

偷东西做贼,历来是让人鄙视和仇恨的。但是在那个环境下,有时偷也是为了生存而无奈采取的一种手段。当然就是偷还要分偷谁的,偷公家的可以理解,偷个人的必遭谴责;还有重要的一条要看偷来东西的去向,偷回来小部门公用或者大家共享可以,若是个人独吞,则是不太光彩了。

我们连最早的“失窃”事件是发生在连部。指导员是位国民党的起义兵,后参加过抗美援朝。是他从青岛把我们带过去的,人挺好,就是心眼多。他买的橘子露三番五次被人偷喝。有一次晚点名时,指导员得意洋洋地说:“我用尿加白糖自制的橘子露昨天又被人偷喝了,不知现在这位的感觉如何?”大家哄堂大笑,可又觉得他的做法有点过分。到现在也始终不知是哪位吃了这个哑巴亏。不过像这种做法与其说是偷,不如说是恶作剧。

有战友要结婚了,连里分给一间小房子。他给屋里的地面换新土时,挖出来一大堆鸡蛋皮。连里把之前住在这里的两个战友找来一问,招了:一年前,两人从伙房仓库的天窗下去,分几次偷了一筐整整50斤鸡蛋。晚上用钢精壶煮了吃,鸡蛋皮就地埋在屋里。据他们说,最后真是吃草鸡了,也不敢叫别人来吃,怕走漏风声。最后把吃不了的也埋了。大家知道后都谴责他俩吃独食。

最可笑的是有一位战友偷鸡不成蚀把米。连队每月都要去一两次格尔木或者团部拉副食品,回来时就天黑了,炊事班卸车时,往往有好多人跑来看热闹,为的是趁人不注意捞点什么。有一次晚上卸车时,有战友趁黑从马车上拖出一大块肉就往后面递,一位穿皮大衣的战友接过来踹到怀里转身走了。回到班里在煤油灯下一看,原来是一块黏黏糊糊的猪大油——把件皮大衣给毁了。

还有的去草原偷哈萨克牧民的羊。偷猪的事是去年才听一位战友坦白的——当初只听说连里多次丢猪,可就是没有抓住现行。

前两年去看望一位老领导,听他讲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有关偷猪的故事。一天,机务连一位很活泛的复员老兵给团政委家送了一条鲜猪腿。政委是三八年的老革命,可那时他们家也没有肉吃——借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过了几天,机务连的指导员跑去找政委汇报,连里养的一头准备过年的大肥猪不知被谁偷走了。政委一听,顿时想到了那条猪腿,立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据说,他把脸一板,斥责这位指导员:“你连头猪都看不住,还有脸跑来和我说!”指导员莫名其妙地讨了个没趣,悻悻而去。

在农业连队,偷点地里的土豆萝卜、蚕豆豌豆,结婚后偷点麦子喂鸡,偷块木板偷根绳子,比较普遍,算不上什么丢人的大事。不过我可是真的基本没有偷过,哪怕是一棵白菜一个土豆。因为从小对偷有心理障碍。当然我也没有那么清白,班里的战友出去偷鸡摸狗时,知道我下不了手,就让我在班里劈柴烧水,等着偷回来下锅。

连队菜园班养的一只看菜园的狗就让我们班给偷着宰了,连夜炖了吃了。第二天菜园班的人从我们班的房顶上找到了狗皮,大家仍然死不认账,问谁都是一问三不知。菜园班男少女多,面对八九个大男青年,也无可奈何。后来,我们几个人住在连队以外放水时,养的一条大狗,也被别连的人路过时给偷走了。

偷个萝卜拔棵葱,甚至偷个鸡摸个狗,即使被抓住了,顶多挨顿批评、受个处分。但是也有的胆大妄为,偷大发了,为此坐了牢,就得不偿失了。

至于说用播种机上的轮子做杠铃,用汽车活塞做烤饼的锅,用汽油桶做取暖的火墙,那就不能叫偷了。因为有些东西这里根本就没有卖的,包括团里、连里的干部,也只能揩公家的油了。其实那年头,在工厂里,用公家的材料干私活的也不在少数。

上图:格尔木小岛上的原师汽车连的驻地。当年能到这里开车,简直是上了天堂。出车时可以到外地去捎点吃的用的,就是出去“偷”点什么也是很方便的。

————————————————

编辑:青藏线老兵之家

(0)

相关推荐

  • 史锡腾——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之六:箭,已在弦上

    友谊关外的难忘岁月(6) --援越抗美生活纪实 6.箭,已在弦上 新兵连一班长肖重阳 不知不觉在新兵连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又一个星期天快到了.这天,一班长悄悄提醒我们: "注意,你们没去过桂林 ...

  • 永远的青春驿站:邹平“英雄神炮连”

    一个人的一生中,注定会有很多难以磨灭的记忆.在我的心底,深深刻着一个名字--"十连".闲暇时候,很多与十连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涌现出来.十连有个响当当的名字--"英雄 ...

  • 褚丽君——我与战友赴山东看望原铁道兵东北嫩江农场二分场十一连老领导

    今年春节前一位战友因为看了我写的关于铁道兵东北嫩江农场系列文章之一(北大荒的八千三),知道我们很想念原嫩江农场二分场十一连的老领导,给我提供了我们连指导员黄全章的电话,得已找到了分别四十八年的老连长姜 ...

  • 军中硬骨头(九)军功章前硬六连

    ▲小尖山战斗前夕,各级首长来六连慰问.壮行,并与六连及加强分队排以上干部合影.这是六连干部最全的合影照,在此后的小尖山战斗中,前排左一林祖武排长.后排左四谢关友副指导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作 者:  ...

  • 知青:遭遇狼群的回忆

    遭遇狼群的回忆  作者:曹 军 我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回北京20多年了,但在25团的一段不寻常的经历,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1974年的事情,当时我是23连的卫生员,承担着连队几百人的医疗保健工作, ...

  • 一个神圣的军礼

    原创:流星似箭 电话铃响,那头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你是老指导员吗?"这显然是三十年前的称呼,多年来战友们各奔东西,许多人都没有联系了,听到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心中不由的一阵激动,忙问:"你是哪位? ...

  • 兵团岁月之九·缺水的日子

    连队平时吃水没有问题.昆仑山的雪水源源不断地流淌下来,汇成格尔木河.河水通过兵团水利连队修建的水利枢纽和东.西大干渠,及一条条支渠引入各个连队灌溉田地,也进入我们连在院里挖的大蓄水坑,解决二百多人的生 ...

  • 何振声:乌加河畔三声唱

    导     语 与生命同在的知青情结像磐石,牢牢地把我们铸在一起.任凭时代大潮的冲刷而傲然挺立.在知青们进入晚年的今天,这套记载着我们青春风雨以及人生沉浮的<乌加河之殇>,再次把这个群体的 ...

  • 铁二师史锡腾——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之十七:告别九分队

    英雄的铁道兵 援越抗美生活纪实 17.告别九分队 地里的稻谷又黄了,妇女们都在忙着收割.越南的水稻也闹不清一年几熟,反正总是见到他们在插秧.在收割,因而也无法由此来判断目前是什么季节.但是从村前村后的 ...

  • 史锡腾——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之五:苦中有乐

    友谊关外的难忘岁月(5) --援越抗美生活纪实 5.苦中有乐 好不容易星期六到了,终于盼来了一个星期天.明天可以暂时把沉重的学习放在一边,轻松愉快地玩一天了. 不过在部队里过星期天,可不象在家中那样, ...

  • 【散文】天南地北战友情

    天南地北战友情  文//包瑞莲 四十七年前,天南地北的热血青年响应祖国的号召,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开发边疆.建设边疆"走到一起,穿上绿色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兵团战士. 我们虽没有 ...

  • 铁二师史锡腾——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之二十七:再见了 老战友

    援越抗美生活纪实 27.再见了,老战友 李武兵战友在吊车上 今天在连里修车,李武兵意外地前来看我,弄得我又惊又喜.在学校,我们俩就是很好的朋友,到新兵连后两人分在一个排,一到了自由活动时间就更是形影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