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散治疗下眼皮出血点
一、原方主治:温疫发热,烦躁,大便燥。
二、组成
白僵蚕(酒炒)二钱,全蝉蜕一钱,广姜黄(去皮)三分,川大黄四钱。
三、用法:共研细末,和匀。据病之轻重,分2~4次服,用黄酒,蜂蜜调匀冷服。中病即止。
四、方解
①白僵蚕、蝉衣,清轻升发透郁热(痰瘀)。
②大黄、姜黄,苦寒沉降,泻火解毒热与痰郁热瘀。 ③《内经》曰“火郁发之”,火(瘀、痰)郁当发散出去,就如一个人在房间里呆得太久,郁闷想出去,不出去就生闷气则气机紊乱,加重痰瘀热毒,导致气机更加紊乱.....解郁的关键在调畅气机,气机舒展则郁开火散(火散则痰解瘀通),见《赵绍琴温病讲座》。
④瘀和痰、郁热三者可以相互转化,互为因果。虽然重点在散火郁,但是同时可以解痰解瘀,解郁。所以一切痰、郁、瘀阻杂病都可以运用升降散。
总之,杨栗山对内经“火郁发之”之旨颇有研究。他认为:温病乃怫郁为重,郁而化热,阻塞气机升降,治疗上须采用“郁而发之”的原则,倡导宣郁清热为法则以调节表里三焦气机升降,使周身气血流通,升降复常,阴阳平衡,独创升降散即是此意。
五、辨证要点
有热、有火、有风、有瘀、有阻碍不通为主要证候,伴有心情的不舒畅、唉声叹气、失眠,舌质红、舌苔干红、脉细数、想喝水、能解渴、甚至大便干、小便黄短等一系列综合症状。
六、病机辨证:阳明火郁气滞证。
七、案例:陈某,男,4岁,2018年6月24日就诊,每次感冒发烧后,下眼皮、耳垂都会出现皮下针尖大小的红色出血点,来了求诊,我因不疼不痒没啥症状,感觉比较棘手,只好让他妈带他去医院查血常规和凝血,查完结果显示都正常,这可是难为我了,只好说先观察看看吧。没过多久,孩子又因发热,体温38.8℃,咽红,咽痛,咳嗽,腹痛,大便干来就诊,查体,发现下眼皮,耳垂,颜面部以至前颈部都可见到红色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舌苔黄,脉数,我当时就说喝中药看看吧,因为前几次孩子小,怕不给喝中药,没想到这次居然同意了。根据上述症状,辨为阳明火郁证,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处以升降散。处方如下:
僵蚕10克 蝉蜕10克 片姜黄10克 大黄10克
连翘15克 元参10克 薄荷10克 桔梗10克
甘草6克 茯苓15克 杏仁10克 紫苏叶10克
2剂水煎服,每剂药煎400毫升,每次100毫升,一日三次。
6月28日,二诊,发热,咽红,咽痛,皮下出血点都好转,现症:咳嗽,咳而即吐,舌苔黄,脉浮数。辨为表热证,处以桑杏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药物如下:
桑叶10克 杏仁10克 浙贝母15克 淡豆豉10克
栀子10克 沙参10克 紫苏叶10克 陈皮10克
茯苓10克 甘草6克 枳壳10克 生姜10克
2剂水煎服,每剂药煎400毫升,每次100毫升,一日三次。
7月1日,三诊,咳嗽好转,因孩子平素食欲差,形体偏瘦,给予外台茯苓饮善后,处方如下:
党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甘草6克
陈皮10克 枳壳10克 生姜10克 紫苏叶10克
炒三仙各20克
2剂水煎服,每剂药煎400毫升,每次100毫升,一日三次。
至今3月,间断来过几次未曾出现出血点,中途感冒几次未见有出血点,待后续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