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养育的不止是中国父母,斯坦福教务长:这是全世界父母的通病

美国知名教育者、曾任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10年、被称为美国“国宝”的朱莉 (JulieLythcott-Haims)发现:
著名高校新生都十分聪明,表面上几乎毫无瑕疵。然而,大多数新生看起来并不“独立”。

很多父母过于努力地保护着他们的孩子,确保孩子们远离失望、失败和艰辛,并走向成功。这么做,其实长期危害巨大!
1
中产家庭,都很“焦虑”
Julie用她十余年的从业经历撰写了《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这本书,成为纽约时报和亚马逊的双料热榜推荐书籍。
在书中她亲身考察了美国无数个来自不同国家组建起的中产家庭,她发现这些家庭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都面临的同样一种情况:
在加州南部的圣克拉丽塔,有位匈牙利妇女带着很多孩子学小提琴。Julie问一位学生的妈妈:“为什么这儿的人都这么紧张?”这位妈妈解释说:“这儿的人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
一位以色列妈妈在当地求学并从事高技能专业工作多年后,搬到了硅谷地区。
她跟Julie说:“我不再工作,而是加入了一群非常有成就的女性群体。我发现她们什么都不做,就是开车带着孩子到处跑,为孩子拥有一份漂亮的简历奋力打拼。”
威廉明娜是达拉斯的一位妈妈,她的孩子3岁时在学校的演讲比赛中一举夺魁。
“现在是第二年,我们得保住自己的名声。轮到她上场时,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
我心想:自己这是干什么呀,她才4岁!可我就是有这样一种感觉,觉得有一定的责任要确保她表现良好。”
达拉斯的妈妈尼基有5个孩子。她说:
“我要培养冠军水平的孩子,他们将是所在领域的顶尖人才,他们要产生某种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世界。我负责创造有这种能力的人。他们是我留给这个世界的遗产。”
无数父母都在陪孩子上着各种兴趣班、辅导班,让孩子从小就能掌握各种技能变得越来越“优秀”。
一方面是成就感带来无与伦比的快乐,另一方面却是不断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学家称之为“养育悖论”
不仅是美国,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希望孩子的未来能够顺利、幸福,也总说要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他们经历过的人生不断告诉他们,很多事情都因为小时候没条件、不知道而错过了一次次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机会。
因此他们必须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当孩子没有达到他们想象中的样子时,气馁与挫败感开始让他们感到焦虑与抑郁,而这种情况根源就是作者Julie想要传达的问题——过度养育
2
我们的努力究竟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
心理学家发现:高学历女性将她们的能力倾注到了子女的养育中,她们在思想上成为育儿专家。
不少高学历妈妈都喜欢用读大学或者念研究生院的方式“做养育”——
如果我们选择了工作世界,全身心投入其中,像运作学生小组、公司会议那样运作家长教师协会,或者足球比赛间隙的加餐。
如果我们以这种方式投入孩子的生活,那就像是把他们当成了我们私人小公司的任务指标,和可交付的成果。
孩子看起来怎么样,他们吃什么东西、穿戴如何、参加什么活动、取得什么成绩,通通都成了对我们的反映。
反映了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好像他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成就,他们的失败就是我们的过错。
我们不仅通过孩子的成就衡量自身的价值,还把成就的标准设定得如此之高,所以要不断地强烈参与。
叫醒他们,接送他们往返学校,提醒他们最后期限,把他们忘在家里的作业、午餐送到学校,风雨无阻地站在赛场边。
与教练和老师进行艰难的交谈,同他们一起做项目、写论文,或者干脆直接帮他们完成任务。
这些事情让有些人觉得自己对孩子有价值,这些责任需要时间、精力和努力,把我们搞得疲于奔命。
达拉斯企业家米娅的女儿已经成年。她说:“在我女儿长大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每一个决定都事关我是否表现得像个好妈妈。不是一个真实的人,而是好妈妈这个角色。”
威廉明娜是达拉斯的一位企业律师,她有两个孩子。她说:
“每个月我都有一两次彻夜不睡地安排孩子的活动,即便这样,也没有多少进展。我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床,连周末也不例外。不知道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
那位有5个孩子的妈妈尼基以前是达拉斯一家公司的工程师,她说:“我把带孩子这件事推向了极端。
对我来说,这件事事关我自己,如果孩子没有获得那种自信心和无限感,我会觉得身为家长,我辜负了他。
母亲的身份让我迷失了自己,我觉得我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个人。我需要为自己做一些事情,但我没有。”
这些描述符合朱莉所形容的美国式母亲的整体性特征。为了成为典型的现代母亲,妈妈们丢掉了个人身份。
很多父母都会把养儿育女视为一项 “工程”。希望孩子成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不那么健康的地方在于,中产阶级向上的父母们往往因为自身的能力而拥有超强的动力。
他们希望孩子在某个方面,或各个方面与众不同。孩子们实现这个目标的压力非常大,而确保那样的巨大成就能够实现,就成了妈妈们生活的焦点。
在美国,有些妈妈的话题似乎只关乎孩子的SAT和成就。等到大学派发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除了少数最有吹牛资本的人以外,各种竞争和比较让所有人都坐卧不安。
这对孩子不好,对妈妈也不好。

加州妈妈梅利莎认为,她有些朋友“不屈不挠”地把社交媒体作为“广泛的平台,一味吹嘘孩子及自己的成功。”
名叫蒂娜的西雅图妈妈说:“这是一种荒诞不经的文化,人们为自己的孩子搞公共关系。也许也是为了他们自己。”
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加州南部名叫玛丽娜的妈妈已经40多岁了,要比周围的妈妈们年长10~20岁。“
我不属于每次转个身就有奖杯可拿的那代人。你要么赢了,要么输了;你或者得到了那个角色,或者没得到,你从中学会了面对现实。
但是这些爸爸妈妈们从小就听人说他们是多么优秀,他们似乎需要别人称赞他们是好爸爸、好妈妈。
他们太自我中心了。孩子们本应是所有关注的受益者,但并不是这样,因为家长这样做是为了自己。”
我们把自我放错了地方,把带孩子这件事推向了极端。
3
学会做孩子成长途中的观察者

"过度的帮助"可能可以让孩子在走向社会时拥有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简历,但也会让孩子失去了解他们究竟是谁、他们热爱什么、以及去探索这个世界的机会。
父母总觉得轻易就能看透孩子,凭借自己的臆想,过多地打断孩子,甚至给孩子当头喝棒,扼杀的不仅是孩子的想法,更是孩子的心灵。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小朋友拿了两个苹果,妈妈问,宝贝可以给妈妈一个苹果么?
小朋友看着妈妈的脸,把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此刻,妈妈的内心有一种莫名的失落。
小朋友咀嚼着苹果,一会儿对妈妈说,妈妈我把这个更甜的苹果给你吃。
做一个有耐心懂得倾听的父母,才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放慢我们的脚步,陪孩子一起长大,最后你会发现收获的是一整颗苹果树。
当我们不再对孩子的未来指手画脚,当我们耐心的与孩子沟通,或许你会发现,孩子渴望的正是你从未看到、想到的事情,你会被孩子的想法震惊,你会惊讶于自己对孩子的缺乏了解。
当我们选择去支持孩子的想法,又会看着孩子遇到各种挫折与阻碍,我们该做的或许不是与他共渡难关,而是鼓励他为了自己热爱的事情坚持下去。
可我们也不能忘记,成功并不是优秀的唯一标准。哪怕他失败了,也同样会收获一份经历,他曾为自己热爱的事情努力过、付出过,而这才是他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