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最令人头疼的往往是英语语法。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于是,许多同学索性放弃单选和语法,转而主攻分值较高的阅读等。事实上,英语语法在整个英语的学习过程中都至关重要。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语法学不好,听说读写都会受影响。在听听力时,当老外说一句稍微复杂一点的句子或者使用虚拟语气之类的特殊结构,语法不好的同学立刻就崩溃了。比如老外说“If I was going to supermarket tomorrow, I would buy you something you like”,老外本意是想要表达自己明天不去超市,要去别的地方,所以使用了虚拟语气,言外之意就是“你就别让我帮你买东西了,我根本就不去”。而如果同学们的语法不过关,听完这句话之后还以为老外是在提供帮助,那就可能会闹笑话了。语法在口语表达中也很重要。前段时间我去泰国旅游,入住酒店后我问服务员酒店里有没有健身房(gym或者fitness room),然而对方根本听不懂我说的gym。尝试几次仍然无果后,我决定换种说法,使用了定语从句the place where I can get fit来解释gym,对方立刻就听懂了,问我是不是找geeeeeeem (请自行想象泰式英语的发音)。设想一下,如果我的语法不过关,不会使用定语从句表达,恐怕我就无法在酒店健身了。阅读和写作中的语法运用更不必多说,没有良好的语法基础,很多长难句和文章我们都无法理解,而且在写作中也不可能写出有含金量的句子来。我刚开始当老师时,语法水平其实不高。我大学学的专业是“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低温与制冷方向”,这个名字听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不过诸位可以看出来这个专业和英语没有任何关系。坦白讲,在高中时期我最讨厌的也是英语语法,因为总是记不住那些语法知识。每次去问老师,老师总是说“这是一个特殊情况”。后来听说英语老师有四大法宝:你想多了、根据句意、固定搭配、中西方文化差异。回想当年自己跟英语老师的对话,事实果然如此。我说:“老师,这题我又选错了。”老师说:“这题是你想多了。”我说:“那怎么才能不想多呢?”老师说:“你得根据句意来判断。”我说:“我根据句意判断了,但还是选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儿?”老师说:“这是固定搭配。”我说:“老师,为啥有这么多固定搭配?”老师说:“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四大法宝齐用在我身上,让我叫苦不迭。当年的我拿语法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比如名词性从句的引导词有时用what有时用that;比如that作为定语从句的引导词有时可以省略,而作为名词性从句的引导词却不能省略。此外,还有一大堆特例。比如主将从现,我那时就是无法理解为什么非得是这样。再比如反义疑问句,I开头的句子有时要用I进行反问,有时不能用I进行反问。特例实在是太多,我无法理解,也无从记忆。所以当年我的英语错题本上面几乎都是语法单选题的错题。学英语在我看来就只有做单选题,而单选题却是越做越错,错误永远一大堆。后来,我靠死记硬背在高考时考出了140分的成绩。然而当了老师之后,我起初只是讲词汇,每当自己试着讲一些语法题时,却怎么也无法把某几个选项解释清楚。我买了好多语法书,但怎么看都看不懂。于是我开始思考,是不是我学习语法的方法完全错了?既然词汇和语法都是学英语的基础,词汇如此好学,语法为什么那么难呢?难道老外不知道基础的东西要具有普适性,所以必须要简单易懂吗?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对语法书的钻研,我发明了一套学习语法的方法——WHW法则。这个法则使我的语法水平飞速提高,也让我的学生们的语法水平开始突飞猛进。下面我跟各位分享WHW法则,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攻克语法。WHW法则中的第一个W指的是why。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语法点前,必须想清楚一件事情:老外为什么要发明这个语法点?任何一个语法点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不会有一群外国人凑在一起,很开心地说:“嘿,我们发明个语法吧,看今天云淡风轻,就发明定语从句吧。”任何一个语法点的出现都是因为老外遇到了表达困难,为了解决这个表达困难,老外才发明了该语法。我们以名词性从句为例来说明。最初,人们是可以用“词”来满足全部的表达需求的。比如“我吃了一个苹果”就可以表达成“I ate an apple”,这里面的每一个成分都是由词来担当的。本来这种生活过得挺好,但是忽然有一天,老外发现自己遇到了问题:如果没有一个“词”能够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该怎么办?比如想要表达“我知道他很笨”的时候,老外找不到一个词来表达“他很笨”,所以不得不把一个句子改编成一个词,这才有了名词性从句。也就是说,名词性从句的本质就是将一个句子变成一个名词。理解了这个本质,同学们也就不会再有“that不知道放在哪里”“搞不清楚考查的是定语从句还是名词性从句”等问题了。同样,多去想想为什么也会帮助我们理解一些本来需要死记硬背的语法点,尤其是语法特例。我们用反义疑问句来举个例子:I told you that he was late, _____?A. didn't I B. didn't you【分析】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A。相信很多同学会觉得奇怪:老师不是讲过I开头的反义疑问句是特例,不对I进行反问吗?为什么不选B或者C呢?提出这种问题的同学就是典型的没有理解特例只靠死记硬背的同学。我们可以先来想想:老外为什么要发明反义疑问句呢?我认为,老外是为了表达“自己不太确定,希望通过提问让对方帮自己确认”的意思才发明了这一语法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I当主语,当然可以用I来反义提问,表达“我做过吧?”这一意思。所以上面这道题为了表达自己不确定,就对I进行了提问。那么同学们说的那个特例到底存不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特例的情况是以I think、I suppose、I am sure等开头时,需要对除了I以外的代词进行反义提问。很难记吧?其实一点也不难。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只能是这些情况。经过观察不难发现,这些情况全都是主观臆断,无法让对方来帮忙确认。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跑来问你“我认为他需要买一本书,我是这样认为的吗?”或者“ 我确定你刚刚吃过饭了,我确定不确定呢?”,你一定会觉得这个人疯了。由此可见,掌握了why这个法则,就可以有效地记忆很多语法细则,并且通过理解老外需要解决的表达障碍,进一步理解该语法点。WHW法则中的H指的是how。也就是说,老外为了解决遇到的表达障碍,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思路。这个步骤操作起来相对简单,我们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只需要稍加思考就可以实现。我们继续用名词性从句来举例说明。老外发现自己没办法用一个特定的单词来表达自己希望表达的意思,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造词。不是没有单词来表达吗?我造一个出来!以上文提到的“我知道他很笨”为例,这里我们来造一个宇宙无敌的词abulaxitukaka (这个词不存在,大家千万别用哦),意思是“他很笨”。这样我 们就把老外的所有需求解决了,同时也可以造出我们上面想要表达的句子“我知道他很笨”了,即I know abulaxitukaka。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其他人都不知道这个词表达什么意思,怎么办?不要着急,老外想了个新的方法。首先,旧的方法,即造词,不能更改。然后,新的问题是一般人看不懂,所以新的方法就是造一个人人都能看得懂意思的词,也就是直接在句子上加个小东西that,让人们既能够看出来这个词的意思,也能知道这不再是一个句子而是一个词了。这就是how这个法则的功效。由于这个法则与下一个法则结合紧密,我们直接来看下一个法则。WHW法则中的最后一个W指的是what。在了解了老外遇到了什么问题、老外提出了什么解决思路后,我们还需要搞清的就是老外在提出解决思路后,提供了什么样的方案来实现这个思路。我们还是用上面那个例子。老外在明白了如何解决表达问题后,希望通过改编一个句子来实现它。本来的句子是he is stupid,老外规定在这个句子前面加一个that,使之变成一个词,所以现在我们有了一个跟abulaxitukaka功能一样的词that he is stupid。自然,名词怎么用,这个词就可以怎么用,并且可以兼顾我们的表达需求。名词可以当主语、宾语、表语、同位语,所以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新造出来的词充当上述成分:作主语:That he is stupid surprises me. (这句话通常使用形式主语,变成:It surprises me that he is stupid. 此处这么写只是为了阅读方便。)作宾语:I know that he is stupid.作表语:The truth is that he is stupid.作同位语:I know the fact that he is stupid.各位同学可以尝试将上面四个句子中的that he is stupid统统圈出来,体会一下什么叫做“把句子变成名词后使用”。同时也可以想想名词性从句的后续问题:如果我们想要把“他到底笨不笨”变成名词,原句该怎么变化?如果我们希望把“他到底在哪里”变成名词,原句又该如何变化?想清楚了这些事情,才算是彻底理解并且拿下了名词性从句。上述WHW法则就是我自己在学语法过程中的心得,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和帮助。语法学习本身并不痛苦,使我们痛苦的是学不会,而学不会往往是因为不理解,因此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多多理解,多多实践,一举拿下语法!
本文源于网络,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