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论剑 ――汉代剑术研究之上篇

《吴越春秋》是东汉赵晔的著作。赵晔根据东周以来的史书记载,描述了吴越两国相争的历史。《吴越春秋》与《越绝书》类似,均可视为正史的外传和补遗,其内容在细节上或有赵晔个人的想象,但大部分文字当有所本,许多材料可能是收集于前人留下的散碎史料或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书中记载,为准备伐吴,范蠡为越王推荐了精通剑术的越女以教练军士。摘文如下:

越王又问相国范蠡曰:“孤有报复之谋,水战则乘舟,陆行则乘舆,舆舟之利,顿于兵弩。今子为寡人谋事,莫不谬者乎?”范蠡对曰:“臣闻古之圣君,莫不习战用兵,然行阵队伍军鼓之事,吉凶决在其工。今闻越有处女,出于南林,国人称善。愿王请之,立可见。”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

处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于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惟公试之。”于是袁公即拔箖箊竹,竹枝上枯槁,未折堕地,女即捷末。袁公操其本而刺处女。

处女应即入之,三入,因举杖击袁公。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

见越王,越王问曰:“夫剑之道则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无道不习,不达诸侯。窃好击之道,诵之不休。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滕兔,追形逐影,光若佛仿,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欲试之,其验即见。”越王大悦,即加女号,号曰“越女。”乃命五校之队长、高才习之,以教军士。当此之时皆称越女之剑。

此文尚不甚深,理解不难,故不再做重复,首先,龙哥以为,这则故事中的越女恐非杜撰之人。

卧薪尝胆

王充在《论衡·别通》中记载:

剑伎之家,斗战必胜者,得曲城、越女之学也。两敌相遭,一巧一拙,其必胜者,有术之家也。孔、墨之业,贤圣之书,非徒曲城、越女之功也。成人之操,益人之知,非徒战斗必胜之策也。故剑伎之术,有必胜之名;贤圣之书,有必尊之声。

王充提到两大剑术名家:曲城和越女。指出凡是得其真传的,每战必胜。按王充所言,越女与曲城侯、孔子、墨子并列,后三人皆有其人而独越女为杜撰,显然不合常理。再者,王充与赵晔同是东汉初人,基本上生活在同一时期,故而王充的《论衡》引用《吴越春秋》的可能性不大。由于二人均在著作中提到越女,因此笔者认为,东汉初尚有关于越女的可信记载,二人著述引用材料很可能同源,均为战国流传下来的关于越女的事迹。

吴王光剑·沪博

吴越具备产生高超剑术的客观条件。《汉书》云:“吴、粤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春秋战国吴越之地铸剑技术极为发达,吴越之人善于用剑,江南水乡战车无法驱驰,剑就成了步兵的主战兵器。吴、越、楚之间的频繁用兵,必将促进击剑技术的提高。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位剑术杰出的代表不是男子呢?其实也不意外,吴越民风彪悍,女人参与生产和战争并不新鲜,钻研剑术又不需靠蛮力,靠的是悟性和勤奋,女人完全可能会登上顶峰。再者,后世著名的咏春拳,不也相传是女人发明的吗?

越王勾践剑·鄂博

也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这么有名的女剑客竟然连真实名字也没留下呢?龙哥觉得这其实不难理解,如前文《“击剑”与“剑道”溯源》所述,在汉代连汉初曲城侯的名字都已经搞不准了,越女是春秋末期人,搞不清她的真实姓名不也很正常么?事实上,越女叫什么名字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吴越剑术发达是实,聘用剑术高手教授军士提高剑技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当越王向越女问及剑道是什么样的时候,这位越女对出了这段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的剑论。

在分析这段剑论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两个名词:“门户”和“阴阳”。“门户”,在明清乃至现代武术仍然常用,可以理解为招式、架势,也可以理解为人体攻击部位,如《水浒传》第九回:“(洪教头)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明俞大猷《剑经》:“手动时,即下定四步,门户方密。”清张孔昭《拳经拳法备要》:“下盘之门户在膝。”“阴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概念,《易经・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阴阳”可以理解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统一,又能相互转化。唐豪在《中国古佚剑法》中对越女论剑的“门户”和“阴阳”概念做过极为精辟的阐释:“越女之剑,有门户,有阴阳,门户即后世之势,开门为饵之以入,闭门乃严之以守;阴阳系一笼统之术语――攻击、防御、虚实、变化,无所不包”。

洪教头与林冲比武――“使个旗鼓,吐个门户”

(图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版连环画《水浒》)

越女首先开宗明义地对剑道进行了总体性评论:“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她指出,剑道理论看似浅显,但其内涵却很幽深,剑道既有攻防招式,也有虚实变化,攻防发生转换就必然伴有形势的变化。这也不难理解:以拳击来类比,大家都知道出拳分为直拳、钩拳、摆拳等等,但是要想真正成为拳击高手却很不容易;同样地,用剑进行格挡、突刺、斩击的这些技法大家也都了解,但是真正根据击剑时的瞬间变化而做出恰当的反应动作也并不容易。

随后,越女对剑道如何对战进行了论述:“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滕兔,追形逐影,光若佛仿,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这段话充分阐释了形与神、动与静、快与慢的辩证关系。她指出,凡是交手,一定要内紧外松,全神贯注,从容不迫,未出手时表面看象文静的女子,一旦动手就要象可怕的老虎一样,交起手就不用再考虑过多,而是要根据瞬息万变的敌情尽情地发挥自己,不给敌人丝毫喘息之机。这种理念所达到的境界,与岳飞的“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随机应变、成竹在胸的作战理念几乎相通。这种理念所达到的境界,也与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所提倡的如出一辙:“只要能够无限制的去运用自己的身体,使到在剧烈的动作上也能从心所欲,一心一意,尽忠表达自己。”

李小龙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练习剑术以及拳术需要以快制胜,倘若等对方进攻时现思考如何接招拆招,速度一定快不起来,必然会被动挨打。功夫要下在平时,需要在平时长时间高强度的反复实践和练习中,锻炼形成不需要经过大脑处理的快速条件反射才能够真正做到快速、直接、有效。打个比方说,当你刚开始接触电脑,刚刚学会打字,与别人聊天时一定快不起来,因为虽然你已学会了输入法但还不够熟练,所以你的精力完全停留在输入法上。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训练,输入法烂熟于心并近乎透明,打字已成为你指头的条件反射,你只需专注于对方而达到忘我的程度之时,才能真正随心所欲地与人交流。键盘侠们,是不是这样啊?

龙哥认为,这其实也是学武应达到的境界,因为这个时候你不用再考虑具体的招式,身体便会自觉感知形势的变化从而做出恰当的反应。

另外,现在武术谚语的“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正是“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通俗化的描述,暗含了“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的动静转化的作战原则,为各类格斗技术所推崇。

李小龙绘制的女侠(传为越女)形象

最后,越女指出了剑道应当达到的目标,那就是以一当百,百人当万。越女这篇精妙的论剑之文,反映了先秦两汉剑术理论的成熟与发展。

借越女剑之大名,金庸曾创作了短篇武侠小说《越女剑》,描述了剑术高手越女阿青的爱恨情仇;另在《射雕英雄传》中,还塑造了一位越女剑法的传人:郭靖的七师傅――江南七怪之一韩小莹。

越女阿青·李赛凤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