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好的管理,首先要解放人、激励人
管理大于经营会影响企业发展,但现在很多企业的问题在于管理远远滞后于经营。
这两年,有一些观点甚为流行,管理大于经营会影响企业发展是一类,重文化、轻管理是一类。
类似观点的文章在华为内部也引起过巨大争议。有一位华为高管问我怎么看,我的回答是,这至少是概念上的混淆。
中国企业现在经营上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不是管理大于经营,而是管理远远滞后于市场、滞后于经营。
许多企业在所谓的“机会窗”时期,一味想着抢风口,萝卜快了不洗泥,几乎把全部战略资源都押注到外部,押注到市场的单边突进上面。然而,司空见惯的是,当欢呼声四起时,企业内部却危机四伏。
为什么改革开放40多年了,我们真正经营走向全球化的企业却只能以个位数计?
这一问题本质上就是管理的薄弱,是管理在理念和制度层面与西方公司的巨大差距。这是我们必须要有的清醒认知。
前不久去华为北京研究所交流,负责人告诉我,研发员工晚上常加班,所长和人力资源主管经常晚上10点左右去看望大家。我将此信息告知任正非,任正非说,“你告诉他们,要给大家送点吃的喝的,每人送一杯咖啡,罐装咖啡也行。”我回答,他们是这么做的。
20多年前,任正非经常晚上10点左右到华为研发办公室,和大家“吹牛”“画饼”,展望未来,也会吆喝大家出去吃夜宵,或者在每个人桌上放一个汉堡和一罐可乐。也有人回忆说,老板会给大家炖一大锅汤带到办公室。
这是管理吗?当然是。这样的管理多点好还是少点好?当然是多点好,多多益善。
管理包含一套理念体系、制度与流程体系,同时它也是一连串的管理动作的连续体。关键在于:
第一,知行合一。制度忠实于理念,管理行为忠实于理念和制度。
第二,理念必须是对的,制度必须是良制,管理行为必须服从于企业的价值创造,服从于激发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服务于组织的健康发展。
制度的第一属性是激励人、解放人,第二属性是约束与管控。良好的管理无疑是在释放“人性善”与约束“人性恶”两方面达成了动态平衡。因为事实上,人会变,制度会自演化,良制很容易失去弹性、丧失活力。制度的第二属性常常会掠食第一属性的空间,使管理在不知不觉间成为管控至上,控制成为目的本身。
这样的管理不是所谓“管理大于经营”的问题,而是管理的扭曲和变形,是良制向劣制、恶制的异化。
一是制度从双属性大幅倾斜为以管控为主,管理者的行为模式趋于防御和保守,趋于安全第一,趋于卫生型和防卫型,无限放大人性恶的一面,花大功夫围剿并企图消灭一切组织病菌,而不是以解放生产力为主要指向;
二是管理流程日趋复杂严密;
三是大多数管理者追求过程最优,为过程负责而忽视结果导向,从“以客户为中心”变异为“以过程为中心”。
还必须看到的是,许多企业的所谓“管理大于经营”其实是一种伪现象。表面上管理制度叠床架屋,规章、规则一套又一套,但是由于缺乏顶层设计,不愿意投入成本“买管理”,或者企业家本人自以为是,拒绝拥抱科学管理,导致企业要么“左边漏水,右侧补洞”,要么“一人患病,人人吃药”,管理制度与管理行为充满了矛盾、冲突以及盲目性和随意性。
更要命的是,这些企业虽然有成摞的制度条文,却没有鲜明而系统的文化理念做统驭,所以这些只是一套乱麻式的条例、规则,一套不成体系的工具箱,这样的管理仍然带有浓厚的原始积累期的痕迹。
是因为管理的落后(弱管理或乱管理)而不是“管理大于经营”造成了许多企业的困境,这才是中国企业今天普遍存在的基本现实。
摘自 | 《领导文萃》2020年11月下
稿件来源 | 《理念·制度·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