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冬至
从前,有一位太守, 冬至这天把监狱里的犯人打发回家去过节。过完节后犯人大都回监狱了,只有一个人没回来。当时狱卒就给太守汇报这件事,太守就说这事你不用管,这是我的事情。结果到了第二天,那个犯人就回来了,解释说是因为他妻子怀孕了,所以回来晚了。这件事情虽然说明了太守的为官之道,但我们也可以看出冬至在当时人们的心目当中是多么重要。
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岁节”“亚岁”等。早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节起源于汉朝。 《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这一天官员放假休息,商旅停业,亲朋互赠美食,度过一个欢乐的节日。
宋代孟元老著有一本书叫《东京梦华录》,书中记载:“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可见宋朝人对冬至相当重视。直到今天,民间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每当冬至来临,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通常都要举行一些活动。
那么为什么人们要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呢?
传说在东汉末年, 医圣张仲景担任长沙太守。有一年冬天,他回到南阳老家探亲,来到白河岸边,看见很多穷苦的老百姓衣不蔽体,冻得手脚生了冻疮,甚至有人耳朵也冻烂了。见到乡亲们这种情况,张仲景心里非常难过。 时局动荡,民不聊生, 老百姓的日子实在太难过了。他希望用自己的医术为乡亲们做点什么。他叫他的执事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了个棚子,盘上大锅,在冬至的那天开始,给穷人舍药治冻疮。他的药叫叫“祛寒娇耳汤”。做法是用一些辣椒和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等熬好后,把羊肉药物等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的娇耳下锅,然后分给来有冻疮的人,每人分给一大碗汤和两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只觉浑身发暖,两耳生热,不久,冻疮就痊愈了。
此后,每到冬至这一天,人们就用驱寒药材和羊肉辣椒等食物用面皮包成饺子来吃,一方面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功德,另一方面又能起到驱寒保暖的作用。据说谁在这一天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