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之战:天京事变后太平军的第一次反击战,大败清军扭转颓势

【太平天国系列252,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1856年夏秋之交,太平天国形势一片大好:长江沿岸从武汉到镇江都是太平军势力范围,清军难以插足;天京城外,江南大营被攻破,清军守将向荣带着残兵败退;江西省内,石达开带队将清军扫荡,得到了几十个县,太平军在江西的势力进一步扩大。

然而,在这势头正盛的时候,天京城内,韦昌辉在洪秀全的授意下带兵血洗东王,东王府中数千人被杀,随后杀红眼的韦昌辉大势搜捕杨秀清的党羽,不少军人和百姓死于韦昌辉屠刀之下。原本应该趁着江南大营破败之时扩大战果的太平军不得不停滞不前,失去了收拾天京周围清军的机会。

太平天国内讧之事很快就传到清军的耳中,清朝廷抓住机会,趁势反扑:以和春代替向荣的职务,将之派往天京附近,命他伺机重建江南大营;派安徽巡抚先从太平军守军薄弱的安徽北部入手,逐个拔出太平军留守各县城的势力,希望他能够到达安庆外围驻扎,静待时机(一段时间后,清廷如愿重新控制了安徽北部大部分地方,太平军仅仅控制了安庆和桐城)。

安庆和桐城两地,太平军在安庆派兵更多,所以清军将目标锁定在了桐城,桐城位于安庆北部,既是安庆的屏障,也可以和安庆相互援助,桐城如果落入清军手中,安庆将失去重要的助力。清军将领遂带兵直扑桐城,声势浩大,“清朝帅将大小营寨百有余座,自庐郡(今安徽合肥)三河、舒城、六安、庐江、巢县、无为等处,节节连营,道道严密,困逼桐城”。

当然,太平军也是意识到问题之所在,李秀成奉命从三河镇驰援桐城,“力敌桐城,保固皖省”。天京事变后,太平军第一次桐城之战就此拉开帷幕。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李秀成一到桐城就派出探子打听清军内部消息,很快便得知清军虽有攻取桐城之意,但是领军将帅不和,各自为战,甚至纵容士兵抢夺百姓之家。李秀成仔细分析后觉得集结兵力围攻城外清军是最佳的办法。于是他一边请示洪秀全,一边命人带着书信前往陈玉成军中,请求陈玉成的援助,陈玉成应允。

李秀成和陈玉成会面后,两人商定:李秀成回桐城稳定大局,坚守等待陈玉成,陈玉成则找准时机进攻清军,而后两军前后夹击清军。

机会真的被他们等到了,洪秀全派来的援军陈仕章赶来,陈玉成假装带人攻击攻击清军周边,清军调庐州守军增援,陈玉成则虚晃一枪,转而去攻占无为州和巢县,会合陈仕章,“引军上界河,攻大关,绕过桐城,断清军粮道”。城中李秀成见城外硝烟四起,遂引兵杀出,前后夹击,清军大败。

清军粮断,成天豫(陈玉成的职位)由外包来,我(李秀成)领军由内攻出,两面合攻,清军大败。

这次桐城之战的胜利,对于清朝而言,切断太平军长江布防的计划破灭;而对于太平军而言,这是天京事变后,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稳固了军心,扭转了前期安徽北部的败局,再次控制住了安徽北部大部分城市。

参考资料:罗尔纲、王庆成,《太平天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