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老楼加装电梯”这件事了吗,说说你的看法
老旧楼房加装电梯,是各地为改善居住在无电梯楼房中老年人的出行条件而采取的一项惠民措施,出发点是好的,必须予以肯定。
但在推行这项惠民措施的同时,对于其可能带来的后遗症,也应该有所预见,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这两天,我看到本地的一些媒体都在转发这样一则新闻:
我市出台《运城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文件指出,对符合条件的电梯加装项目,每部补助15万元。其中,省补10万元,市补5万元。
其实,这项惠民政策已经公布很久了,许多城市都在进行当中,但推进一直缓慢,主要是因为居民众口难调,无法形成“加梯”的共识。
原因很多,主要是有以下以点:
首先,部分居民对加装电梯的安全性心有疑虑。
需要加装电梯都是老楼,大多建于2000年之前。那时候的楼房,大多采用砖混结构,楼板也以预制空心水泥板为主,楼板与墙体之间多数都是简单搭接。整幢楼房的整体性、结构力、抗震性都比较差,楼板开裂更是常有的事。
而电梯井会对楼房产生拉力,加上电梯的长期运行,可能会对房屋的结构产生一定的破坏力,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影响房屋的使用寿命。
一旦遇到地震或者狂风天气的恶劣条件,很容易酿成事故。所以说,对于房龄超过30年的楼房,一般不宜进行加装电梯。
其次,后期电梯的保养谁来负责。
老旧小区的一大特点,就是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人员比较多。一部电梯少则二三十万,多则六七十万,住户分摊了安装费用,如果用不了几年,估计很多人不会甘心。
对于运行几年后的保养、年检费用的分摊可能会比较困难,估计到时候会忽视电梯的日常保养及年检,使电梯长期处于疲劳运行状态,从而构成安全隐患。
所以,对于那些没有物业的小区,最好由街道、社区承担起电梯使用的安全监督责任。
第三,从技术角度来讲,一直有一个难题未曾解决,那就是:大多数加装的电梯,都无法实现平层入户。
目前采用最普遍的方案,就是在原有的两跑楼梯外侧,直接加上电梯。不管你是上还是下,都还是要爬半层楼梯。
年轻人腿脚灵活,根本无法体会老年人和腿脚不方便的人,面对走半层楼梯时的无奈。
这种“半层入户、加装电梯”的解决办法,其实是一种鸡肋方案。
你说它没用吧,它确实让人少走了不少的踏步;说它有用吧,临门一脚还不能解决彻底。
老人们最怕摔倒,而台阶是老人摔倒最大的诱因。
最最最主要的,就是加装电梯会遭到底层住户,尤其是一楼住户的强烈反对。
加装电梯对一楼的影响最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采光问题。原本一楼住户的光线就不太好,不管再怎么解释,都会对一楼采光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是隐私问题。乘坐电梯、或者等候电梯的人,可能会不自觉的窥到一楼室内,侵犯一楼的隐私权;
三是影响出行。电梯井都是遮挡在单元门前,既影响一楼进出单元门,也影响道路通行;
四是噪音影响。电梯运行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噪音,一楼住户不用电梯,却要忍受噪音污染,肯定不能接受。
站在一楼的角度,整个楼道他是受影响最大的,为维护自己的财产和权益不受侵害而提出反对意见,既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完全合法、正当的,这个问题不能用道德来衡量。
根据调整后的政策,要求有楼道三分之二业主同意,即可加装电梯。但实际执行时还是行不通,也不合法。
楼道所有业主都是加装电梯的利害关系人,必须全部同意,加装电梯才可以实施。如果一楼坚持不同意,强行安装就构成了侵权。
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必定会引发邻里矛盾,破坏和谐社会,成为不稳定因素。
现代社会就是如此,利益多元、观念多元,每个人往往都能为自己的诉求找到合理的支撑。
矛盾的双方如果一味地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任何美好的设想都只能悬在半空,永远无法落地。
最恰当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强各方面的沟通,达成一致。但这并不容易,它需要建立在居民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之上,而这恰恰是城市文明里最稀缺的。
通过开展社区活动等途径,让楼上楼下、左邻右舍相互熟识,结下邻里情谊,当冰冷的建筑物有了更多的人情味儿,“老小区加装电梯”等设想才不会沦为看起来的美好。
2020.12.24于山西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