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丨儿时的土灶台

文/江浙一兵

图/来自网络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一年冬至夜,仿佛又闻到了儿时故乡土灶台煮长饺子的香味,我下意识地咽了一下口水,不知不觉离开故乡已有35年了,思乡的情愫倾刻间在冬至夜滋长,我的思绪也早已飘向了遥远的故乡。

儿时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土灶台,有两口锅的,也有三口锅的,外加一到两个汤罐,锅是那种大铁锅,锅盖是金木板做的。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全家6口人只住了两间破草屋,堂屋兼厨房,垒有两口锅的土灶台。两口大铁锅通常一只煮饭一只炒菜烧开水,缺衣少食的年代,锅中常常会煮一锅山芋,基本上是人吃一半猪吃一半。生火做饭用的都是稻草、麦秸秆、柴禾,还有黄豆杆、油菜籽杆什么的,每次生火煮饭满屋子都是烟雾腾腾的,迷的人睁不开看。

我们在七八岁年纪就已经学会了帮大人烧火做饭,别看灶膛生火,也是个技术活,烧稻草要用火柴引火,如果火柴受潮了,有时擦上好几根才管用。借助火剪子的帮忙,把干稻草打成一个个小把,不时地添到灶膛里,要确保火不能熄灭。大冬天生火做饭也是取暖烤火的最佳途经,烘烘冰凉手脚,顿觉全身暖和。小孩生火一不小心造成家中失火是最危险的事,一般地会有父母带着、哥姐教着。

生火时最开心的事是捡稻草上炸出来的爆米花,或在灶膛里扔进去一二个山芋,待饭烧好了,山芋正好烤熟可吃,那个皮焦肉黄的山芋香别提有多诱人了。小孩子生火大人会给奖励的,每当过年过节或家中来客人时,就会有大鱼大肉吃,母亲不时地从肉汤锅里挑一块肉骨头递给我,或者夹一块红烧大肥肉送到我嘴里,吃得满嘴流油,够回味半个月。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是我们徐姓人家送灶的日子,到了晚饭时分,母亲会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纯糯米饭,用小碗装上尖尖一碗,两只碗对扣并形成了元宝饭,放置土灶台最高处敬灶神,保佑全家人一年有饭吃。这碗饭一直放到年三十才能回锅。我们小孩子们吃着母亲盛的糯米饭,一顿能吃上两小碗,有一年我因贪嘴吃多伤胃了,结食了好几天。

儿时烧火用的燃料也是很紧张的,每年两季的稻草和麦秸秆根本不够烧,父亲常常会到鲁垛下荡用水泥船挖芦柴根烧,我们老家叫蕻,切成长方形的块儿,需要大太阳晒干方可烧火。用蕻生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借助于风箱,即便用干草引火点着了,也会经常性地熄火,此时只听到不停拉动风箱的声音。蕻烧出来的烟是黑黑的,会呛得人眼睛鼻子一起流,人是最受罪的,且会使人皮肤骚痒难忍,小手一抓就是一道道红杠杠。

土灶台对于小孩子最大的诱惑就是吃,只要有好吃的,我和哥姐会抢着生火,尤其大米饭锅巴,那是小孩子们的最爱,煮得好的饭锅巴焦黄适中,用点肉汤或菜汤泡泡,吃起来脆中带酥。每当年关将近时,土灶台是最热闹的地方,蒸大方糕、烙粘食子饼、淌烧饼等,刚出锅时吃起来特别带劲,且尽管放开肚皮吃。

大年三十晚上,母亲总会煮上一个咸猪头,慰劳全家一年的辛劳。咸猪头最好吃的部位莫过于猪口条和猪耳朵,母亲知道我们爱吃,早已切成了小块装在碗里,任由我们小孩子用手抓着吃。猪嘴巴我们是不敢吃的,怕大肥猪咬我们,母亲吃起来却津津有味。那时候农村养的都是黑猪,肉质非常鲜美,吃起来满齿留香。如今离开家乡这么多年了,再也没有吃到儿时的那种美味了。

土灶台最丰盛的一餐要数年夜饭了,那时的日子虽然清苦,但年夜饭总要忙上好几个菜,白汤肉坨子、蓝皮茨菇烧肉、红烧大花鲢和千张烧青菜,这几个菜是少不的。人说起来也怪,三十晚上饱餐一顿后,几天新年都不想吃,也许人们说的年饱吧!新年里家里来客人时,一碗红烧肉碗底一半是茨菇,且都是大肥肉,就是要让客人吃不下,一碗红烧鱼有时要端上桌好几次,出了正月初五小年一碗鱼才刚刚吃完。

儿时的土灶台已不复存在,农村的厨房早已被液化汽所替代,偶尔烧个柴禾饭烘个锅巴,已不再是儿时那个味儿。我儿时记忆中的土灶台已定格成永恒,尘封于历史的长河中,那袅袅炊烟和母亲熟悉的身影已经不见,只留下了浓浓的乡愁和永远的思念。

完稿于2020年12月21日弁山脚下。

(0)

相关推荐

  • 【西散原创】吴燕妮作品 | 乡村土灶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周末,我回了一趟父母家,看到母亲在老屋 ...

  • 儿时记忆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2014-03-13 14:51 去乡下朋友家,见朋友的妻子正在用柴火灶烧饭. 我小时候,父亲单位的大院里堆放有很多废弃的木头,既占地方又碍事.一天,领导要我父亲把木头处理 ...

  • 尤溪风物·柴火灶

    吃灶饭,拜灶公.过年灶火烧得旺旺的,福旺.财旺.事事旺. 尤溪风情第59篇原创推文. 烧火做饭 尤溪风情 我们用来烧火做饭的柴火灶历史悠久. <说文解字>中说:灶,炊穴也.早在远古时代,我 ...

  • 散文||消逝的土灶

    消逝的土灶 小时候,家里的土灶是土砖垒砌的,一大家人,锅大灶也大.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的家乡位于大别山南麓的丘陵地区,既依不了山,也靠不了水,历来都属于贫困地区.在我的记忆中,除了经常吃不 ...

  • 温暖的灶台

    温暖的灶台 文/周翠珍 我是吃着柴火烧出的饭菜长大的.几十个春秋过去了,我依然留恋灶台上的光阴,留恋灶台上的温情,留恋灶台上氤氲出的饭香,留恋围着灶台吃饭的那一刻时光. 那个时候,村里每家每户都有一口 ...

  • 乡土散文:远去的土灶台

    2021-04-27 08:30:00 这些日子,每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常常在梦境里穿行,在故乡的烟雨中徘徊.饱经风霜的老树在浅睡低眠,孤独寂寞的老屋亦沉默无语.脑海中忽然想起老家的土灶台,那红 ...

  • 老家的灶台

    老家的灶台 冯俊田 在我们老家,生火做饭是靠灶台来完成的. "尺八的灶台,二尺的炕",指的是高度.老家的灶台又宽又长,灶台上面一般埋设着一大一小两口生铁锅,大锅用来烧水蒸饭的,是主 ...

  • 【西散原创】李敬相作品 | 老屋·土灶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家乡留不住肉身,他 ...

  • 乡土散文丨儿时乡村的土鸡蛋,有着说不完的辛酸故事

    文/江浙一兵 图/来自网络 作为儿时生活在农村的我,对养鸡养鸭一点也不陌生,养鸡的目的除了食用以外,最主要是用来生蛋,换取日常柴米油盐等生活物资,"鸡屁股"银行的功劳可大着呢! 儿时的农村家家户户都会 ...

  • 乡土散文丨儿时的冬天

    文/江浙一兵 图/来自网络 我自18岁参军入伍离开家乡不觉已有30多年了,时下已进入冬季,生活在江南的我竟没有感受到真正的寒冷,却对儿时的冬天多了几分留恋. 儿时的冬天,年关总要下上一二场大雪,满天飞 ...

  • 乡土散文丨穷人怕过年

    图文/江浙一兵 曾经何时,穷人尽管对过年很期盼,但作为大人最怕过年,不是怕虚长一岁人又老了,而是怕过年负担不起,很多时候是勒紧裤腰带紧紧巴巴过了个年. 过年时大人总要给孩子添身新衣服,做双新布鞋,备点 ...

  • 乡土散文:儿时过大年

    犹记儿时过大年 年关又至,不禁想起儿时过年的景象. 儿童时期我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的农村虽说物质匮乏,但人情味十足,传统文化的氛围也很浓,对传统节日(尤其是春节)的重视程度很高,仪式感也很强烈,以后不 ...

  • 乡土散文:儿时生产队的老牛屋

    乡土散文:儿时生产队的老牛屋 文:张宗龙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土地没有包产到户以前的生产队时代,我们老家山东滕州界河镇东曹东村,共有五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都有自己的老牛屋.现在,老牛屋成了我们这一代人 ...

  • 乡土散文:儿时读书

    回忆儿时读书 回想七十年代的农村,穿过时光的隧道,忆海的单放机回放到我的童年时代读书的清晰画面.我们的村子是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背靠秦岭,傍依建子河.相传钟离权和吕洞宾曾在此修仙成道,终致聪慧超俗,名 ...

  • 乡土散文丨故乡里下河的草垛

    文/江浙一兵 图/来自网络(侵删) 在我儿时的印象中,我的故乡属扬州里下河地区,到处是一往无际的大平原,村庄沿河而建,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一个硕大的草垛,堆的如同连绵的山峰,也是乡村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

  • 乡土散文丨父亲的烟斗

    文/江浙一兵 图/来自网络(侵删) 我最喜欢听的歌曲是<父亲>,一首是崔京浩的,"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另一首是刘和刚的,"我的老父亲,我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