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读懂了“韬光养晦”后,你才有资格谈论人生
“韬光养晦”这个词是晚清的大实业家、大思想家郑观应在他的《盛世危言》中提出来的,是郑观应在读完易经后他自己悟出来的“道”,他在《盛世危言》的自序中这样写道:“自顾年老长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
这“韬光养晦”的意思其实就是说,要善于隐藏自己锋芒,不要外露。
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天下间所有为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可父母们却不知道所有的天才大多都活不过39岁,因神童们锋芒露的太早了,在很小的年纪就什么都懂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你早就修完了,没得修了,所以就得尽早去另一个世界了,其实隐藏锋芒也是“天道”。
人们都说大器晚成,觉得成器的时间太晚了,却不知,其实这才是符合“天道”的,果实还没有成熟你就把他摘下来了,你还能品尝到果实的滋味吗?花朵正在含苞待放的时候,你就把它摘下来了,你还能看到真正的美丽的花朵吗?
所以说,要善于隐藏锋芒,要待到时机成熟,你才能显露自己。
回过头来去看看那些但凡年少时就有才能的人,是不是长大后都会越来越平庸。
相反,其实上天有好生之德,那些真正的真命天子,都会有上天的庇佑,不会让他过早的展露锋芒,而是待到时机成熟时才会一飞冲天。这就是那些真正了不起的人,为什么年少时都很平常的原因了,也是我们平常常说的那句话叫“少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了。
真正乘时应运上天选中的人,是不会很早就露出锋芒的,因为你要是锋芒露得太早,早就被你敌人把你消灭了,你说你是真命天子,别人岂会容得下你?
所以叫真人不露相,因为一露你就没命了嘛,没有人会容得下你。真正了不起的人,就是能一直的“潜”下去,就是那句“潜龙勿用”,就是你在时机还没到的时候,你必须要“潜”下去,但前提条件你要是“龙”,是“龙”就要有龙的能力,你要是能力还不够,当还不能称之为“龙”时,那就要你继续修炼,等你修炼成龙的时候,你还要考虑“勿用”,意思就是要谨慎的选择开始,就是你要等待你的“时机”真正的到来。
按照我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应该是要我们积极表现啊,你看老师上课提出问题,要学生们回答,那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而那些不回答问题的,就要受到老师的批评。从小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要积极表现,要努力争取。
而且还屡屡凑效。可是我想说的是,当你展露锋芒过早的时候,你却还过得很安稳,只能说明一个道理,就是你还不配成为你的敌人的敌人,道理很简单,蚂蚁向大象挑战,大象会在意蚂蚁吗?因为你们根本就不对等,你所展露的锋芒,在别人眼里根本就还没有到达他出手的程度。
可为什么要“韬光养晦”呢?
其实只有“韬光养晦”,因为这才是真正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的,这就是所谓的“道”,《易经》乾卦的第一爻,也称天下第一爻,爻辞叫做“潜龙勿用”,“韬光养晦”这个词,就是郑观应从易经的这句爻辞里悟出来的。
无一例外,那些真正有成就的人,都学会了“潜”。
在刘邦47岁的时候,刚当上亭长没几年的他,刚在沛县响应了陈胜、吴广的起义,8年后,直至到最后他要成为九五之尊的时候,他其实还是没有想到,他真的会达到这个位置,如果刘邦在很早的时候就展露了他的才能,应该历史上就不会有汉高祖刘邦这个名字了,因为他会在很早的时候就被他的敌人给消灭了。
诸葛孔明“潜”在卧龙岗上数十载,躬耕于南阳。为了使自己成为“龙”,博览群书,开阔眼界,终于在刘备三国茅庐后,才觉得“时机”已到,辅助刘备成三国鼎立之势 。
姜子牙在渭水河边用直勾钓了好多年的鱼,虽然胸中有宏图大业,却无力施展,在他80岁的时候才遇到西伯侯姬昌,辅佐成就霸业,才实现心中的抱负。
柳传志在创立联想之前做过搬运工、当过倒爷、也拉过板车,创立联想的时候他40岁。
任正非在创立华为之前刚刚被被骗了200多万,妻子也因此离他而去,创立华为的时候他43岁。
张忠谋在创立台积电前给别人打了近30年的工,创立台积电时他56岁。
山德士在创立肯德基之前卖过轮胎也卖过保险,搞过运输也开过加油站,创立肯德基的时候他66岁。
世间所有的人和事都遵循着这个规律,在你还没变成“龙”的时候,你要尽可能的韬光养晦,要隐藏自己的锋芒,修炼自身,这样你成就才会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