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荒山之中的观音禅院,对于观音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

(博士论西游第六〇四讲,选自《西游谜中谜》(424)第八章――观音努力之谜)

通过前面几讲的讨论,我们已经了解,以东土大唐为主体的南赡部洲,其地盘基本被三股势力占据,一是孔夫子的儒家,二是太上老君的道派,三是燃灯古佛的小乘佛派,没有给观音留下太多的生存空间,她只能蜗居在南海一隅。

虽然观音在南赡部洲倍受排挤,那么,她是不是在其他部洲大受欢迎呢?俗话说,“墙里开花墙外香”,这种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然而,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奇迹并没有发生在观音身上,她在其他部洲的生活,也是相当困难!

我们在对玉帝地位的讨论中,已经说过,要想了解一个神仙的实际地位,不用看别的,只需要看他在人间有几座庙宇即可。庙宇多,自然信众多;信众多,自然供奉就多;供奉多,自然收入也就多;收入多了,地位自然也就上去了,反之亦然!

为到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观音与木叉来到长安城中,变成两个疥癫游僧,在城中游荡,直至天晚。既然已到歇息时分,观音就需要找一个暂时安身之处,安顿下来,仔细筹划寻找取经人事宜。

一般情况下,观音应该来到供奉自己的庙宇,正如凡间的帝王一样,每到一处,都到自己的行宫休息安歇,并进行公务的处理。然而,观音却不是这样,她与木叉“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庙祠,二人径进。”并且,她还告诉土地,“借你庙宇,权住几日。”也就是说,观音“闯”进了一座供奉土地的庙宇,而不是去她自己的庙宇!

那么,为什么观音要闯进并挤占长安城土地的庙宇呢?难道在诺大的一个长安城,观音就没有一座庙宇吗?现实还真的如此残酷,观音确实在长安城中没有一座庙宇,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她在南赡部洲也没有一座庙宇。

其实,观音的这种尴尬情况,我们也很好理解。在本讲的开头已经说过了,南赡部洲已经被孔夫子的儒家、太上老君的道派和燃灯古佛的小乘佛派占据,怎么可能让观音再在这里有生存空间呢?看在观音是天庭任命的南赡部洲的行政长官的面子上,在南海给她一席之地就可以了,她若是心存拥有庙宇的奢望,那是根本不可能得到满足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观音在南赡部洲受排挤程度,那就是,“南赡部洲之大,却连观音的一座庙宇都放不下!”

在南赡部洲没有一座庙宇,我们已经理解了,不过,作为天庭和佛派的高层神仙,难道在其他地方就不能有一座庙宇吗?有,还真有一座庙宇,在西牛贺洲有一座“观音禅院”,就是观音的“留云下院”。

当小白龙在观音的点化下,变成白龙马加入取经团队之后,唐僧、悟空二人与白马一匹走了有两个月的光景,“又值早春时候,但见山林锦翠色,草木发青芽;梅英落尽,柳眼初开”。到了傍晚时分,“三藏勒马遥观,山凹里,有楼台影影,殿阁沉沉。”唐僧看到的这座楼阁,就是所谓的“观音禅院”。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取经团队正走在山间之时,发现山里有一座寺院。也就是说,“观音禅院”坐落的位置,既不在繁华富庶的都市,也不在人烟稠密的农村,而是在人迹罕至的山区。

观音禅院偏僻的位置,说明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观音在西牛贺洲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庙宇偏僻的位置,根本不可能带来较多的收入:

一是信众的数量将难以大幅度增加,既然人际罕至,怎么可能有大量的信众去朝拜供奉呢?二是信众没有太多的收入来进行供奉,既然地处山区,与都市和平原地区相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必定相对较低,信众怎么可能有多余的收入对观音供奉呢?

由于观音禅院地处荒山,对于观音就意味着:信众数量少,信众收入低,两项不利因素叠加,那就是,收入出奇地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