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大飞机项目运一10的下马对中国科技和...
当年大飞机项目运一10的下马对中国科技和经济方面的损失到底有多大?四个字:不可估量!
1970年7月下旬,毛主席在上海视察工作时说:“上海工业技术基础这么好,可以搞飞机嘛。”
1970年8月27日国家计委、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发文:原则同意上海市试制生产运输机的报告,并纳入国家计划。该项目定名为708工程,飞机代号为“运十”。
1976年第一架“运十”飞机出厂,运往陕西省进行静力试验(也称为全机破坏试验)。
第一架“运十”飞机在陕西的静力试验中,机身达到105%的设计载荷,机翼达到100.2%的设计载荷,也就是说完全能够满足安全系数,
“运十”飞机上飞机本体原材料100%国产化,包括所有的高强度钢材,铝合金板材、型材、大型锻件,起落架完全国产,机载附件95%国产化。
1980年9月26日,第二架“运十”飞机在上海试飞成功。
1983年国庆节,第三架“运十”飞机完成了65%的工作量。
1983年11月4日上午8时57分,第二架运一10飞机满载上海市领导和实验人员从上飞厂起飞,巡航高度11000米,航程3600公里,逆风耗时4小时48分,回程顺风仅用了3小时42分。
充分验证了“运十”巡航性能良好,所有系统工作正常,实用航程完全可以达到8000公里。
1983年,中国民族局指示上海飞机厂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组装MD-82飞机,并三令五申,多道金牌要上飞按美国FAA的要求整改,让出厂房,为与麦道合作创造条件。
可怜的第三架“运十”飞机,成了MD-82飞机练习的靶子,新工人在上面练好技术后再上MD-82操作。
初生的“运十”飞机,这个中国无数精英培育出来的健康婴儿,因为在摇篮之中得不到一滴乳汁而夭折,民航局局长指示从机身上拆走了四台发动机。
至此运一10大飞机项目正式下马,人员开始分流!一批企业转产或停产,甚至被解散。工人下岗、待退休,过着艰辛的生活。
2004年,参与运一10研发的一些同志重回上海龙华厂区参观,看到自己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工厂因土地开发,厂房被拆,具有先进水平的液压车间、热处理车间、机加车间、大件车间、中心试验室不复存在,看到厂区残垣断壁,他们心如刀绞,老泪纵横,瘫坐在地,望天长叹!
对“运十”飞机,国家共投资5.087亿人民币,上海市地方财政投入0.29亿人民币,中央和地方共投资5.377亿人民币。
上世纪70年代的一亿元资金相当于现在百亿资金。“运十”的夭折使国家财政损失了相当于现在的数百亿资金。
运十”飞机的机体100%国产化,机载附件95%国产化,强度试验达到100.2%和105%。
“运十”之后几十年来我国没有一架大型飞机做强度试验,没有一架大型飞机飞上蓝天,我国的民机市场被波音、空客占领,
麦道公司曾在美国《财富杂志》上毫不掩饰地说:“因为上海搞过“运十”,我们才与上海合作,如果不打倒“运十”,美国飞机就不好打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