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light成长规划丨孩子粘人的背后的心理需求
∨
SPOTLIGHT
>
掌握父母之道
Be In The Spotlight
Start Living Your Dreams
<
∧
最近总是遇到妈妈们问:
“孩子就爱粘着我,出个门都不愿自己走路,老要抱着。我该不该抱?”
从母性的本能来讲,妈妈真的很想满足孩子求抱抱的需求,但会担心这样是不是会宠坏了孩子。这些妈妈就很羡慕那些能脱离父母撒欢玩的孩子。
其实,根据年龄的不同,孩子粘妈妈、求抱抱会有不同的情况。
孩子不爱走路,父母要先找原因
有些孩子,不喜欢自己走,随时要抱抱,则可能是缺乏安全感。这样的孩子你会发现一些特征,比如:
在家里不是常常需要大人抱,出门在外,或进到陌生环境,就挂在大人身上不肯下来了;
出门外在,玩的很嗨的时候,常常忘记了求抱抱,一旦专注力不在玩上,就会慌张求抱;
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对周围环境比较慢热,相对比较胆小害羞,容易受到惊吓。
当然,这样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个类似这样的父母,比如:
爸爸参与育儿少,陪伴少;
妈妈经常出差,或在孩子3岁以内有过长时间的分离;
平时和孩子的肢体接触少;
孩子的居住环境或主要照料者经常更换。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表现出更加的粘人,渴望和父母有更多的亲密接触和交流,喜欢被抱着。对于因为缺乏安全感而拒绝自己走路,常常要抱着的孩子,一定不要做:
无论孩子哭闹还是恳求,坚决不抱。
干脆自己快走,孩子被迫跟着。
这两种做法,只会让孩子更加怀疑自己是不是被爱的,周边环境是不是安全可靠的。
对于这类因为缺乏安全感而不愿意自己走路的孩子,唯独从根本上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支持,比如:
高质量的陪伴、多抚摸、拥抱、亲吻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被爱,孩子才会慢慢获得前进的力量。
孩子求抱的背后,有多种心理需求
在孩子1.5岁到2岁前后,许多父母都会发现一个现象:
孩子原本会走了,而且走的很好,这会儿突然不乐意下地了,百般撒娇,一定要大人抱才行。
这其实是一个特殊阶段,表明孩子进入了依恋高峰期。这个时期的小孩,自我意识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他们越来越希望自己给自己做决定,对外部世界也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但同时,孩子也逐步明白,妈妈并不总是他需要的时候就会在,他想要什么就应允。妈妈不是专门为了他而存在的。
早期的那种婴儿式的全能感,一点点在孩子心里丧失;与妈妈完全共生(我和妈妈就是一个人)的关系,也在悄悄发生改变。这个时候,孩子小小的“我”,处于这样一个矛盾的情境中:
又想要自由,又放心不下妈妈。孩子内心因此充满犹疑和焦虑。尽管他独立探索的进程不会终止,但却会更频繁地回头找妈妈。
呈现出来,就是这个时期的小孩会特别特别地粘人。比如:
不分场合要粘住妈妈不放;
不管在家还是在外,动不动就要妈妈抱;
有的妈妈上个厕所都困难,因为孩子随时需要跟在妈妈屁股后面。
此时,保持情绪的稳定,尽量满足孩子就好了。你可以用行为和语言去反复跟孩子确认:
妈妈一直在这里、妈妈很爱你、妈妈不会抛弃你。
你陪孩子度过这个特殊阶段,孩子将会用更加独立的姿态回报你。
还有一种原因就要另当别论了,不是孩子的问题,也不是父母的问题,而是真的有一些客观原因的存在。
首先要排除孩子的鞋或脚部有不舒适的情况,不要强硬地要求孩子自己走,更不要严厉地拒绝抱他。如果是孩子感觉某些地方不舒服,也会不愿意活动的。
妈妈可以先观察孩子走路的姿势和面部表情是不是看起来别扭又痛苦,再检查一下他孩子的鞋子是不是合脚。
可以问问孩子:
“这鞋子穿着舒服吗?”、“你走路的时候,腿疼不疼?脚疼不疼?”
如果孩子因为腿疼或脚疼而不愿意走路,需要排除这些客观因素,比如换鞋或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会不会是骨骼和肌肉的问题影响他走路。
很多时候,孩子不愿自己走路,并不是懒或存心捣蛋。父母分辨出孩子受哪一种因素影响,才能有针对性的引导。
END
spotlight成长规划,让你的孩子做优秀的自己:
“spotlight成长规划”是以国际权威、科学的测评技术为基础,采用港澳台及国外教育局广泛使用的一对一测评分析体系,对3-18岁孩子的性格与思维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以及家长期望,由专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导师为孩子度身定制的一套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SpotLight资深教育顾问(美东分部)
学生规划和美高学生托管辅导部总监
旅美华人、美国公共卫生管理硕士
用“马”的方式培养教育了两个“哈佛”女儿,被称为“哈佛妈妈”
历任美国市政府卫生部门领导,负责美国联邦政府指令的每年1.5亿美元早期干预治疗项目的审批,管理和运营工作
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兴趣特长培养方向问题
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学业规划问题
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素质教育问题
职业规划问题
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学习模式、思维方式、人际交往等培养问题
出国留学咨询
留学生校内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