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琐忆‖铺炕·炕包

在我的记忆中,感觉儿时的冬天又冷又长……入冬之前,各家各户就开始了过冬御寒的准备,俺娘先用窗户纸糊前窗户,再用墼砌后窗户,砌好后再抹上一层泥防止透风,最后,屋门外再安上“风门子”。(“风门子”用谷的秸秆编制,用于挡风)还有一件事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铺炕”。

铺炕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草,玉米皮,麦秸……最适合铺炕的还是麦秸。

“过麦”时,麦秸经过碌碡的来回碾压,经过太阳的暴晒,变得又白、又轻、又细、又软……是最好的铺炕材料。

俺娘把这些铺炕的麦秸存放在闲屋,或垛在场院里,而且她还要把这些铺炕的麦秸垛在草垛的最中间,这样存放的麦秸,到冬天掏出来铺炕时还是那么柔软、干爽。

等拔了萝卜,收了白菜,俺娘就开始铺炕了……她从麦秸垛旁边挖洞,然后掏出中间保存的柔软新鲜的麦秸,拉回家在太阳底下晒一晌午头,趁着热乎劲,把麦秸抱在炕上,摊上厚厚的一层……她说“铺炕一定要铺厚,麦秸很“暄”,一压就薄了……”。

她铺的炕真厚啊!感觉就像睡在麦秸垛里,真是又暄和,又暖和……

那年,我第一次睡席梦思床,那软软乎乎感觉让我想起了俺娘用麦秸铺的大炕……

那时候烧火做饭都用柴火,如果下雨下雪了,还要提早准备“引柴火”,如果阴天下雨下雪的时间长了,“引柴火”用完了怎么办呢?铺炕的麦秸就派上用场了!俺娘烧火做饭的时候,就从席底下撕上一把麦秸就当引柴火了,不一会,灶堂里就有了火光,有了烟呛……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铺炕也升级换代,于是就有了“炕包”,炕包的外形就像被罩,一般用化肥袋子缝制而成,把麦秸捣进炕包然后铺在炕上,麦秸因为有了炕包的包裹,炕上显得整洁了,地下也干净了,“炕包”也有了席梦思的味道……

你可别小看“炕包”,它作用可真不少,如果去看坡,搭个棚子,地下铺上炕包,既隔潮又暖和,第二天把炕包拖出来一晒,还是那么蓬松软和。

在我的老家,炕包还有个用处,冬天卖菜时,最怕上冻把菜冻坏了,他们就用炕包把菜一包一盖,保准到了到了市场,蔬菜还是那么新鲜水灵,不会冻伤,保暖效果比棉被还好用……

现在,炕、铺炕、炕包早已难觅踪迹了,回忆却像极了麦秸,柔软着心底的温暖……

(照片取自网络,版权归拍摄者。加上老卜的水印实属无奈,抄袭者太多)

(0)

相关推荐

  • 【来稿选粹】董凤琴|又见炊烟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又见炊烟 站在老房子的白杨树下,微风轻轻地吹乱了头发,一缕白发挡住了眼睛,两只手臂环绕着粗粗地树干,儿时,大杨树下玩耍的小伙伴儿,你去哪里啦,身着青布对襟 ...

  • 坡刘村史 民俗 盘炕

                          盘炕 过去在关中地区流传这样的这样一个描述小康人家的俗语:"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土地和牛对过去的农家重要性自不必说,而&q ...

  • 【陕西】杨贤博丨散文/故乡,曾经的火炕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杨贤博:71年生于商州牧护关.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商洛市作协理事.打工于国家电网门下,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见省内外诸多报刊.杂志.出版有散文小说集<古道 ...

  • 亚凌随笔:老屋

    [张亚凌,教师,<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数十篇美文被选作中考阅读文或各种考试阅读文,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地方语文精英教材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散文集<回眸 ...

  • 在炕上睡觉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分分钟看"裆下事",全在这里了   过去的鄂尔多斯人家家有炕,一家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在一盘炕上.孩子多的人家,你听听睡下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需要家长大声喊骂,才能停下来. 我直到如 ...

  • 【滋水·散文】王锐锋:温暖的炕

    温暖的炕 王锐锋          小时候,我家没有床,没有暖气.电热毯之类的东西,我们取暖睡觉的最好地方便是炕. 炕,是用土坯垒成的睡觉的台,中间空心与烟道相连,用碎麦草和泥抹平,铺上炕席,再铺被褥 ...

  • 任军平 | 家乡的热炕

    家乡的热炕 文/任军平 我们陈炉人对热炕有深深的眷恋,以前医疗水平普遍低,新生儿大部分都是接生婆在炕上接生出来,因此坐月子那时就说到炕上了. 从才出生就与热炕结了缘,此后生活就与炕息息相关. 在我小时 ...

  • 乡情琐忆‖嫲嫲的石碾

    ​碾棚,在村子的前街.从我记事起,碾棚就只剩了下碾,没有了棚. 随着粉碎机.磨面机的到来,就"碾前冷落车马稀"了. 但也有用场! 比如俺嫲嫲,就经常在石碾上"做文章&qu ...

  • ​乡情琐忆‖挖炭泥

    小时候,虽说吃的不好,但是没饿着.因为小嘛,饭量也轻,生产队分的口粮基本就够了.父亲在外工作,省下的粮票还能补贴家用.劳力壮的就有些窘迫了,干活多,饭量大,不够吃的时候就只能细粮换粗粮的调剂,比如麦子 ...

  • 乡情琐忆‖白蒿芽·扒拉儿·烟袋杆

    ​一开春,白蒿芽就冒出来了,一到这个时节,俺嫲嫲就开始忙活开了-- 白蒿芽又叫茵陈,具有清热利湿,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利胆退黄的功效. 俺嫲嫲可不懂什么"茵陈",什么"功 ...

  • 乡情琐忆‖二大爷打猎

    ​邻居二大爷是"神枪手",一开始玩"洋铳",后来玩土炮(一种短筒土枪)再后来玩长瞄(长筒猎枪),至于什么气枪弹弓之类简直不值一提. 洋铳不像枪支,没有" ...

  • 乡情琐忆‖又是三月三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这是歌曲中唱的. "风筝"是课本或普通话中的叫法,在我们老家把风筝叫"鹞子",风筝的叫法也就最近几十年的 ...

  • 乡情琐忆‖“开火”

    ​村北有后埠,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村子筑有圩子墙,后埠就是村庄的天然的屏障,村子有东门.西门,南门,因为有后埠阻挡,所以没有北门,后埠成了圩子墙的一部分. 后埠成东西走向.绵延一二里路,高约三丈有余.由 ...

  • 乡情琐忆‖“开火”旧事

    ​小时候"开火",(分成两队,扔石子土块,模拟战争,冲锋)把小叔的头打破了.他一露头,我正好扔过去一块硬土坷垃,正中脑门,瞬间淌血.一见血,他捂着头哭着回家了,我也吓得哭着回家. ...

  • 乡情琐忆‖儿时的棉槐条子

    ​我的童年,正逢生产队时期,那时庄外的"沟头崖岭"上都长着"棉槐". 棉槐在我们老家又叫"紫穗槐",棉槐开花是一簇簇紫色的穗子,这或许就是& ...

  • 乡情琐忆‖馏干粮化了锅

    ​记得小时候,散学时老师基本不布置作业,夏天放学早,基本就是"拔草喂猪",坡里帮不上忙,也就在家搞搞"后勤".烧烧水,馏馏干粮什么的,那时特别"稀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