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旧时的街道名称竟然有这些说道!

哈尔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一个故事多多的城市,即使是一条街道,也会有着它传奇的故事。街道的故事沉淀出哈尔滨这座城市浓厚的人文风情,走进哈尔滨名街名巷,去寻找哈尔滨的另一面。

百年老街——天一街

天一街旧称裤裆街,当属哈尔滨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因为这里是哈尔滨渔村的发源地。早在200多年以前,这一带水泊、沼泽、小河纵横交错,草木繁盛,禽兽麋集,是一块沉睡的宝地。

裤裆街,顾名思义,这条街是“人”字形,一些当铺、小店就在“人”字形两撇的交点上。这条街由太古街到裤裆街开始分道,一条通往道外边的渡口,一条通往道里的兆麟公园(原有三五渔棚)、九站(原有哨卡一座),这便是裤裆街的由来。

1933年,因“裤裆”二字不雅,改称天一街。如今,天一街早已从市区地图上消失,但那时候人的创业精神、功绩将会永存。

(天一街旧照)

石头马路——地段街

1898年由于中东铁路的修建,工程局总部设在香坊的田家烧锅,而大批铁路建筑器材却堆卸在道里区九站一带,为了沟通道里与南岗、香坊之间的交通,工程局首先在松花江边与南岗之间修筑一条石头马路,于1899年建成,当时本无路亦无名,只因铁路工程局第九施工段驻扎在此,故俄人称之为“地段街”。

这条路修建极为艰苦,这一带地势低洼泥泞。人们只好先用树干、树枝垫底,再用长满青草的地皮、沙土堆高,最后用小块石铺砌,以免夏季翻浆。所以,它是哈尔滨有史以来的第一条石砌马路,就是在整个东北,也是独领风骚。

1915年5月,俄国贵族出身的铁路工程师、中东铁路管理局副局长希尔科夫升任俄国黑海铁路公司总办。在离任前夕,“哈尔滨市董事会”授予希尔科夫哈尔滨市的“荣誉公民”称号,并因此人曾是第九段的段长,故把“地段街”改称“希尔科夫王爵街”,俗称“王爷街”。1926年后,中国地方政府收回哈尔滨市政管理权,取消了“王爷街”,仍称地段街。

昔日沼泽——新阳路

“偏脸子”这个名称对那些上了年纪的哈尔滨人是多么熟悉啊,而现在却无人提及了。原来,偏脸子位于经纬街偏南新阳路两侧,该地的街道都以“安”字命名,安国街、安定街、安顺街、安良街等共有20多条。这些“安”字头的街道除安德街和安隆街外,其余所有的街巷都偏斜,故将这一地区称“偏脸子”。

1932年哈尔滨发大水,水退之后,日伪即开始筹建贯穿偏脸子的大马路,1933年开工。为实现日本帝国主义长期霸占东三省的美梦,便以爱新觉罗·溥仪的年号命名这条路——大同路。

解放后,大同路去掉屈辱的名字,改为新旧路。它经过两次改建,第一次为1958年,这两条马路中间的土台上开出一条路;第二次为1976年,拓宽了中间道,两边自行车道也向外拓宽,并铺柏油路面,新阳路面貌一新,成为哈尔滨同三肇、黑河、大庆、同江等北部边陲联接的纽带。

泾渭分明——国境街

国境街就是今承德街。原来,1898年,由于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的修建,将香坊、南岗、道里划为铁路租界,所谓“哈尔滨铁路城”及其美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仅限于此区。而将傅家店、田家烧锅圈出,是“哈尔滨铁路城”的城外乡村。

当时,哈尔滨铁路城与城外傅家店的分界线为现在道外区承德街东侧市房,位于道外区中南部,南起南岗区陡岸,北至景阳街中段,全长1.7公里,车行道宽15米,此街北端开阔,称承德广场。1926年,中国地方当局收回“哈尔滨自治市”的管理权,才改“国境街”为承德街。

1933年7月1日,滨江市(即傅家甸)正式并入哈尔滨市(即道里、南岗),直到这里,“国境街”(承德街)作为两市之间的划界作用才得以最后丧失。与此同时,松浦市(即江北)、东省特区附属地(即香房、顾乡)也并入哈尔滨市,合四为一成立了哈尔滨特别市。

烧酒飘香——安埠大街

香坊区最古老的街道,当属1895年形成的安埠大街。这条街道的形成起因,还要从著名的田家烧锅说起。

相传大约在1805年左右,山东黄县的田保辉兄弟6人在其祖父和父亲的带领下,辗转来到哈尔滨。按当时清朝的规定,汉人不得任意开荒。于是,田姓便认住在阿城的一户旗人为房东,开荒种地,并积年有成,开设了第一家烧锅。香坊水质好,酿酒有奇香,田家兄弟待客又和善,遂使田家烧锅远近闻名。在田家烧锅正门口,买酒的人多,自然走出了一条“酒路”。

后来,因土匪骚扰田家烧锅停业。1900年义和团为夺回田家烧锅,与俄军展开战斗。终究因寡不敌众,田家烧锅被毁。1901年,在安埠大街旧址重修聚源烧锅。由于义和团被平定后,此街渐成集贸中心,故取名“安埠”,即有“安定”之意。

龙脊龙背——大直街

1898年,俄国工程技术人员初登哈尔滨,即看中了这块临江背岗的“风水宝地”。1899年,铁路工程局首先对南岗进行了重点街道规划,其范围北至铁路街,南到马家沟河,大直街横贯南岗区的中心,笔直而宽阔,被称作“大直街”。

在大直街两侧主要是两类建筑,一类是刺破青天的高层建筑,如圣·尼古拉大教堂(俗称喇嘛台)、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今哈铁路局)、哈尔滨商务学校(今哈工大图书馆)、哈尔滨莫斯科商场(今省博物馆)、中东铁路俱乐部(今哈铁路文化宫)、秋林公司等;另一类是掩映在榆树丛中庭院式高级住宅和单元式普通员工住宅,它们主要分布在花园街、夹树街和民益街两侧。大直街宛如“子午线”将这座“东方小巴黎”一分为二,一半临江,一半着陆,演绎着都市生活的五彩缤纷。

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更改了一些街名,如中央大街改称防修大街,地段街改称反帝街,大直街亦改称为“东方红大街”。1976年,又恢复“大直街”原名。

历史聚焦——红军街

丁字形的中东铁路的交点就在站前广场。1899年10月,在现在的哈尔滨火车站行李房处(分岔)设立车站,这就是现在的哈尔滨火车站,当时的站舍十分简陋,临时搭起一座小房子,作为站长办公室、电报室和行车人员休息室。与此同时,在车站街的另一端,圣·尼古拉大教堂(俗称喇嘛台)也落成了。

在近车站左侧最前方那座反映欧洲新艺术思潮的俄式建筑,现在是哈铁招待所,当年是俄国“军官克路市(俱乐部)”,老百姓称其为“戈比旦乐园”,是寻欢作乐的休闲场所。日俄战争又临时辟为伤兵医院,变成了痛苦呻吟之地。后一度改为俄国总领事馆。日伪时期变成接待军政要员的大和旅馆。其不寻常之处是,沙俄财政与交通大臣维特伯爵,以及日本关东军参谋长小矾国昭、宪兵司令东条英机、伪产业部次长岸信介都曾于此下榻。

车站大街的右侧,从上往下,头一座是巴洛克式建筑,现在的博物馆,当年是莫斯科商场。往下坡,现在的哈铁俱乐部,当年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日本宪兵队。再往下,是大日本帝国总领事馆(现哈铁公安局)。最坡下的一座大楼,便是俄国的税捐局。1945年,苏联红军来了。过后便留下了“红军街”这条街名。

青史照街——兆麟街

19世纪末,中东铁路工程局为了解决哈尔滨机务段供水塔的水源,在街北临江处,修建了铁路水源地,这条街取名水道街。民国时期,在水道上铺着长方块的花岗石。

在这条街上,修建了哈埠第一座市场——道里区八杂市,有236家店铺,是当时哈埠最大的一座“超级市场”,买卖甚为兴隆。1923年,在这条街上建立了一座哈尔滨广益中学,后改称东省特区第一中学,今为哈尔滨第一中学。二十年代末,英商汇丰银行在近水道街的南端修建了一座哈尔滨汇丰银行分行的办公大楼(今哈尔滨市教育局处)。三十年代初,第一中学斜对面,修建了当时道里区最大的饭店之一——宴宾楼饭店。

1946年春,由李兆麟将军创办的领导的中苏友好协会,就设在这条街上的一座小楼内(今哈尔滨市委办公楼处)。3月9日,水道街9号二楼,一场蓄谋已久的政治谋杀在这里得手,李兆麟将军壮烈的死在国民党特务的刀下。3月15日,隆重的丧礼之后,水道街正式命名为兆麟街,道里公园改为兆麟公园,以资纪念。

沧桑巨变——中山路

在100年前,中山路是田家烧锅通向南岗的乡间无名小路,大约于1890年左右形成。1898年6月9日,一艘汽船的长笛打破了这条乡间小路的宁静。一队骑着马驮着器材的“洋人”出现在这条小路上,在路的尽头田家烧锅安设了修筑铁路的大本营。

为尽快沟通香坊与南岗的交通,中东铁路工程局首先拓宽铺垫了这条路。中国人习惯称通道大街,俄文原名:老哈尔滨公路(香坊大路)。那时的中山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僻静和粗放。从原喇嘛台到现在省政府一段,路面是用大石块铺成的,再往南至香坊则是土路。沿路两侧是一抱多粗的大桷树,枝叶参天,绵延数里,蔚为壮观。

1921年4月5日,哈尔滨市公议会推举中东铁路管理局第一任局长霍尔瓦特为市“荣誉公民”。同时,便将这条大街命名为“霍尔瓦特大街”。1925年改为陆军街,1931年日军入侵改为“土肥园路”(日本人名)。1946年5月18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成立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这条街改为中山路。

洋味十足——中央大街

哈尔滨最富有“洋味”的街道当属中央大街(旧称中国大街)。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来自关内及邻省的劳工大量涌入哈尔滨。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尽是荒凉而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

于是中东铁路工程局将沿江荒地拨给散居哈尔滨的中国人,至1900年即形成“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在狭窄的街道两旁是阴沟,铺上木板、铁板,供人行走。

1928年7月,中国大街正式改称“中央大街”。现在的中央大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长1400米,马路宽11米,人行道各宽2至6米,仍保持原光滑的方块花岗石铺砌的路面。街道两侧商业、饮食服务网点近200家,形成了门类齐全,服务较为完备的商业中心。特别是近年来,各商家纷纷重新装饰门面,贴金镶银,张灯结彩,把中央大街打扮得更加富丽堂皇,成为哈尔滨最著名的最富有特色的商业一条街。

来源:你好哈尔滨、发现哈尔滨

(0)

相关推荐

  • 老道里的老街故事 一

    街名.地名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民俗文化的结晶.地名是一笔无形的文化资产,流淌城市文化血脉的河流. 历史老街区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它见证并记录了城市的沧海桑田,是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不 ...

  • 那时候哈尔滨的老街老故事(二)

    炉边亱谈 围炉亱谈,感受不一样的风景 10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历史老街区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它见证并记录了城市的沧海桑田,是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东方小巴黎&qu ...

  • 哈尔滨街道名称变迁

    东省特别区街道名声一览表. □侯正航 伴随着中东铁路的汽笛声发展起来的近代哈尔滨,是一个十分开放的新兴城市.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中东铁路开始施工,金发碧眼的洋人就出现在哈尔滨街头.他们不仅将 ...

  • 五一劳动节,这名称竟然翻译错误?

    今天才知道,心率和寿命成反比,生命在于运动大概率是错误的!行动迅速的老鼠,每分钟心率900次,自然寿命只有2年!木讷的大象心率每分钟40次,寿命却有80年:乌龟的心率是10,寿命100年以上:运动导致 ...

  • 涨姿势!保定市各街道名称原来是这样来的

    保定的城市道路自金.元之际(1227)年.金降蒙古大将张柔移驻保州重建城池,划市井.建衙署,定居民时开始出现.历经元.明.清.民国数百年,城市道路纵横交错,小巷胡同相互通达. 上世纪初京汉铁路建成通车 ...

  • 城事 | 闵行九镇四街道名称来历一览

    城事·第130期 在刚刚过去的11月27日,闵行融媒宣布牵手自媒体共建"媒体+". "天袁地访"有幸与"财经早餐"."灰鸽叔叔&q ...

  • 「你知道吗」临沂市区主要街道名称的来历

    临沂, 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穿行在临沂城中, 各种路名总会引起着人们的想象. 路名,不仅仅是路的标识, 也成为了临沂的历史的写照, 默默地诉说着她的变迁. 临沂古城历代为郡.国.州.县治所,是政治. ...

  • 街道办竟然可以组织拆迁,签署补偿协议?

    房屋拆迁不是少见的事了,对房屋拆迁时就要对被拆迁人进行补偿,补偿之后实施房屋拆迁,而进行主持拆迁的主体单位是谁呢?北京京康律师事务所主任.西北政法大学物权与土地研究所联席所长史西宁律师为您解析,街道办 ...

  • 德国殖民史:街道名称仅仅只是个开始

    两年前,我第一次到访柏林.当时,我居住在威丁区(Wedding)所谓的非洲社区的一间合租房里.在这片街区,街道都是以非洲国家来命名的.尽管当时这些路名肯定已经引起了我的注意,但我对相关的历史和政治关联 ...

  • 呼和浩特地名:回民区中山西路街道办事处的老街巷名称来历

    中山西路街道办事处:南起吕祖庙街,北至新华大街,东起锡林郭勒路,西至南顺城街.辖12个居民委员会.该办事处解放后以所在街道中山路而得名. 中山西路:街道.东起锡林郭勒路,西至旧城北门外.此路是呼市市中 ...

  • 呼和浩特地名:回民区海拉尔西路街道办事处的老街巷名称来历

    海拉尔西路街道办事处:位于回民区西北部.南起京包铁路,北至防风林带,东起赛罕路,西至守备师驻地.辖11个居民委员会.此地原是水泉村,水府村.1958年因建有新生钢铁厂,俗称新钢地区或钢联.1970年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