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考点 | “人工智能”带来的新闻生产变革及启示

公  告

核心概念辨析

一、“人工智能”的定义(注意名词解释)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人工智能技术将使新闻生产更加高效便捷,受众行为分析更加精准,媒体传播效果更加优化,它对新闻的内容生产、议题设置、运作方式等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比较经典、学术的一段话,记住!)

二、人工智能带来全新的新闻生产

2015年9月,腾讯财经推出了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用时一分钟写出了第一篇报道;11月,新华社写稿机器人“快笔小新”正式上岗,可以写体育赛事中英文稿件和财经信息稿;2016年3月,韩国写稿机器人上岗,仅0.3秒就写出一篇股市行情的新闻稿。(简单记住这几个例子,论述题中可援引)

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机器人新闻,尽管在国内尚属新鲜事,但是国外几年前就已成为现实,机器人早已开始协助写稿、编辑、校对等。路透社、美联社、《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雅虎、赫芬顿邮报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公司都已纷纷采用机器人生产新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机器人的计算能力和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传统新闻生产的方式将逐渐被颠覆。过去依靠专业记者生产内容(PGC)的手工模式,继走向“专业生产+用户生产”(PGC+UGC)的Web2.0模式后,又将走向Web3.0新阶段:算法生成内容(AAC),与PGC和UGC三者鼎立。(这三个专业名词,务必都掌握,写进答案会很加分)

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6月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讨论人工智能对新闻业影响时认为,未来人工智能至少会从内容生产和消费两端对媒体发展带来变革。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大数据深度结合,将催生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媒体”,在图像识别、视频处理、跨文本翻译、数据库激活等领域,推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

短期而言,体育报道、财经报道、房地产分析报告、民意调查、市场调研报告等比较容易实现标准化生产的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迅速普及推广。

二、人工智能带来全新的议题设置

传统媒体的议题设置,主要取决于当时的新闻热点、宣传管理部门的指令、媒体同行的选择和编辑记者的经验。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后,媒体议题设置和编排分发的旧有规则被打破了。算法推荐新闻,以及受众之间的相互推荐,逐渐开始争夺内容分发的主导权。

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数据挖掘。媒体的受众分析将比以往更精准,内容的聚合与分发,将更加精准化、智能化、对象化、个性化。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个人信息行为追踪,新闻机构可以做到为用户智能推荐,实现个性化的新闻定制。全球新闻生产从人工整合向技术整合的趋势愈加明显,人工智能向传媒领域进军已成潮流。人工智能技术宣告了个性化新闻时代的全面到来。针对每个订阅用户的专属评论和定制化报道,已经成为现实。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使得“用户画像”更清晰,可以为用户量身定做内容。过去,“一点对多点”的、千篇一律的生产模式将转变为个性化、对象化、差异化的内容生产模式。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受众进行详尽的统计分析。“你在看手机时,手机也在看着你”,互联网巨头悄然地收集着用户所有行为数据——除一般性的用户数据(如性别、年龄、地域分布、情感倾向、注意力偏好、行为喜好、渠道偏好、消费能力、生活轨迹、关系圈、终端匹配等),还有产品数据(如产品形态、产品资费、渠道、品牌、类型和终端要求等),以及网络能力数据(如网络功能、利用率、效率等)。新闻客户端“一点资讯”的创始人郑朝晖曾坦言:“比阅读重要的是阅读者的行为”。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受众进行场景化适配,这是传统议题设置望尘莫及的。在不同时段、不同地理位置,用户对新闻的需求都不同,机器人可以在后台实时调整。如此,就不会出现将传统媒体内容照搬到PC端,PC端内容复制到手机端,将白天信息需求视为和夜晚等同的窘境。

与场景时代相关的有五大因素: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它们都和内容生产关联起来。“从哪来—现在哪—去哪里”三个阶段,用户接收的内容都不一样。如受众走路或运动时,可以通过谷歌眼镜、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接收短小精悍的突发新闻;受众在等车候机时,可以通过手机接收碎片化、趣味化的内容,受众在临睡前,可以接收娱乐类、情感类的内容。

最后,人工智能技术使媒体更加社交化,更加注重对社交媒体数据的收集和挖掘。对媒体来说,没有大数据,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未来媒体的竞争力,取决于其数据挖掘的能力,而非简单的叙事能力。过去的议题设置,片面追求新闻热点,忽略多元化用户的需求。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内容选择,取决于兴趣引擎以及长尾理论。今日头条的竞争对手“一点资讯”也深谙此道。它通过微博绑定,推测出用户的兴趣爱好。用户使用时间越久,基于兴趣引擎的媒介工具会越来越懂用户,在频道内容和排序上会更符合其胃口。

三、传统媒体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简答题/论述题的最爱)

首先,传统媒体不能一味沉溺于“内容为王”的路径依赖,而要考虑“内容+技术+渠道+市场+人才”的全产业链运作。片面强调“内容为王”,对科技发展视而不见,最终会导致传统媒体的彻底边缘化,丧失主流舆论阵地。

其次,传统媒体除了培养“全能型记者”,还要引进软件算法工程师。一方面,媒体需要复合型的人才队伍,需要记者掌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其除了必备传统“报台网”的采访、编辑和写作技巧,懂得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制作技能,还要懂得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发稿流程。另一方面,媒体队伍需要专门的算法工程师。媒体队伍的知识结构,不能局限于中文、新闻、传播等文科领域,还需要大量的IT人才,满足TMT、ICT的融合趋势。

第三,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步步紧逼,传统媒体不能画地为牢,需要打破藩篱,既要开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一体化运营,也要做好内容集成服务商,在媒体聚合平台安营扎寨(如媒体公众运营号),还可以主动聚合自媒体(如发起自媒体联盟),实现平台共享。

历年真题

  1. 简答题:机器人写作适用于哪些报道领域?(2017年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334)

  2. 分析题:根据2016年新浪未来媒体峰会提出的:未来媒体十大趋势,即用户体验技术、大数据、新内容时代、流媒体、手机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共舞、创客文化、货币化、新平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写作,分析媒体的未来趋势对新闻媒介的影响。(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专硕334)

相关论文拓展

  1. 智媒化:未来媒体浪潮——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2016)—彭兰《国际新闻界》(拓展阅读)

  2. 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与再造—梁智勇、郑俊婷《中国记者》(深度阅读)

  3. 智能化:未来传播模式创新的核心逻辑—兼论“人工智能+媒体”的基本运作范式—喻国明、兰美娜、李玮《新闻与写作》(深度细读)

  4. 试论人工智能技术范式下的传媒变革与发展——一种对于传媒未来技术创新逻辑的探析—喻国明、姚飞《新闻界》(深度细读)

△ 需要这些论文PDF文件的同学,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进群即可下载

每日一问

Daily Question

Q :结合经验谈谈传统媒体如何搭上“人工智能”便车,实现跨越转型?

(每日锻炼答题能力,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标准参考答案见下期每日考点)

上期问题:请你谈一谈对“付费墙”的理解,以及“付费墙”对中国传统报业的启示。每日考点 | “付费墙”的成功要素及对报纸转型的启示

答:1、从传统纸报的内容为王向数字时代的产品为王的转型

数字媒体的产品一般由内容、规则、渠道(关系)三个构成要素。如果说“内容”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资讯”与“观点”的话,那么“规则”就是内容与内容、内容与载体、产品的功能流程、媒介与用户之间的关联方式;渠道(关系)则是承载内容的数字介质平台。从“内容”走向“产品”,接触终端规则与体验者需要对内容生产的制约凸现出来,用户的分享、评论、参与制作,已经成为数字媒介产品的重要特质。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崛起,社会性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移动互联网的“SoLoMo”模式将社交(Social)、本地化(Local)、移动(Mobile)三者“混搭”结合,从而将虚拟网络与真实生活连接起来。

2、以品牌影响力为基础,培养重度体验者和品牌忠诚者

付费墙始终将品牌影响力的拓展与深度开发,和纸媒品牌资产的数字化转化,作为自己培养重度体验者的基础和动力。数字媒体把内容(包括UGC)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用户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广告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媒体经营模式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把媒介品牌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媒介的产品、用户、广告商、经营模式都指向品牌,指向重新创建用户信任以及社区关系。如果媒介能重塑这一关系,就能进入数字领域的大部分区域中,并立于不败之地。规模付费者,只是原杂志的一部分重度体验者和品牌忠诚者。这个强大品牌促进用户忠诚度和满足感,以至于部分用户愿意采纳小额支付。

3、建立系统的市场推广模式

从市场的角度看,报纸付出了巨大成本而形成的有价值的产品及其服务不可能永远成为“免费的午餐”。付费墙的成功,有赖于其系统的市场推广模式。这一市场推广模式包括客户、产品、呈现、价格、促销五个要素策略。当然,统领这一模式的核心要素是客户与产品。对客户的深度洞察,挖掘体验者的阅读需要,建立客户数据库,为目标市场提供对位的产品与服务,这是成功设置付费墙的前提。通过体验者数据库,在对目标市场深刻洞察的基础上,形成内容生产平台,为客户提供高价值的、专业的、不可替代的和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是吸引并粘着忠诚体验者的不二法宝。如果产品的价值不存在的话,无论呈现和促销、价格等做得怎样精致,“终端占有”如何地“全媒体”或者“云端化”,都不可能黏着体验者,也不可能成功地设置付费墙。

4、重视受众调查

洞察用户需要付费墙是一种数字化时代报业运行的市场机制。毫无疑问,新媒体的出现使受众在如何接收和处理新闻和信息方面有了根本的改变。今天的受众每天拥有比以往更多的信息来源,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而且在选择信息来源和接收信息的时间上拥有从未有过的极大的自主权。同时,现有的社会学、心理学和大众传播学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受众如何选择和使用媒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且与他们对媒体的信任程度、使用媒体的经历、受教育程度、和年龄等许多因素有关。

因此,成功的媒体管理人员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和借助社会科学方面的调研手段,积极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有关自己目标受众的各种数据。注重市场/受众调研不仅可以帮助媒体管理人员全面地了解和理解自己的受众,而且可以帮助报业在决策过程中真正做到“让数据说话,”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自身在新媒体环境里的传播力和竞争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