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字画鉴别的基本常识有哪些
徐渭营造了一个空而不虚、意境深远的艺术空间。以书法笔意入画是《驴背吟诗图》的又一特色。图中人、驴、树、藤的画法隐有真、行、草、隶之笔意,令人感觉其间有一股勃勃不息的活力,这正是徐渭之画能脱俗免尘、卓尔不群之处。明末清初的张岱对徐渭的书画艺术创作有过中肯的评价:“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余亦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琅嬛文集·跋徐青藤小品画》)
徐渭聪颖异常,文思敏捷,六岁读书,九岁能文,十多岁时仿扬雄《解嘲》作《释毁》,小小年纪,竟能写文与杨雄针锋相对,一时之间引起轰动。但是纵有才情满腹,但家庭破损、家道中落,少年时的徐渭在世态炎凉之中,也渐渐形成了孤傲自赏,郁郁寡欢的性格。
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代著 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徐渭自幼聪慧,文思敏捷,六岁读书,九岁便能作文,被称为神童,当地的绅士们将其与东汉的杨修、唐朝的刘晏相提并论。他一生遭遇十分坎坷,落魄至极,癫狂自残,杀妻入狱。获释后,贫病交加,以卖诗、文、画糊口,潦倒一生。
徐渭的戏剧作品后和创作理念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很多剧作家。一部中国戏剧史,半部都要拿来写浙江,有这个说法主要归功于徐渭,《四声猿》的创作手法和理念是中国戏剧创作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胡宗宪得知徐渭的才能之后,便重金邀请其出山,几番邀请后,徐渭入府成为了幕僚,几年之间,胡宗宪对徐渭总是以礼相待,徐渭也不辜负胡大总督的盛情款待。他以“先定大局,谋而后动”的八字方针指挥作战,取得了抗倭的巨大胜利。他写《进白鹿表》代胡宗宪献给皇帝,受到莫大的赏识,随即又一篇《再进白鹿赐一品俸谢表》巩固了胡宗宪在朝廷的地位,而自己也因此赢得了胡宗宪无限的欣赏和信任。可这胡宗宪,既是徐渭的伯乐,也是他命中逃不掉的劫数,给他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灾难。
徐渭最 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他的大草。他的大草气势开张,行列之分相互交融,是将自己情感融化于笔墨的最 好体现。我们之前从技法上解读过欧阳询和王羲之,很多人看不懂,这次我们不从技法上讲,单从整体的面貌与精神气质,相信都会给每个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
徐渭的画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对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譬如近代的徐悲鸿和齐白石等人,那都是受到过他的影响。他画得最 好的是葡萄,而当时人们并不欣赏他的画作,这件事情也是让他很伤感,所以他在世时生活孤苦无依,在这首《题《墨葡萄图》》一诗中,便是能够感受到他的无奈,还有骨子里悲痛之苦,明明自己的画作水准很高,可就是没有人欣赏,也没有来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