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痢疾

又名:肠澼、滞下。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辩证论治
一、肠道湿热证:308、芍药汤或846、葛根芩连汤 加减。若伴恶心欲吐,脘腹痞闷者,可用106、王氏连朴饮加减。
二、肠道寒湿证:537、胃苓汤加减。若兼表证而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者可用35、人参败毒散加减。
三、热毒蕴肠证:529、枳实导滞丸加减。
四、疫毒内闭证:264、白头翁汤加减,送服600、神犀丹;若痉厥者,加服864、紫雪丹;若痢止腹痛,大便闭塞,宜用74、大承气汤合264、白头翁汤加减。
五、邪陷正脱证:259、生脉散 合264、白头翁汤加减。
六、肠道湿热兼胃气逆证:110、开噤散加减。若汤药不能入者,先用189、玉枢丹含化,再予110、开噤散.
七、肾虚肠脱证:618、真人养脏汤加减。
八、脾虚湿热证:659、健脾丸 加减。
九、肠热阴虚证:512、驻车丸加乌梅、石斛、沙参等。
1.14.1暴痢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细菌性痢疾。
暴痢的治疗见1.14痢疾。
1.14.2疫毒痢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中毒性痢疾。
辩证论治
疫毒痢的治疗见1.14痢疾。
1.14.3休息痢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慢性痢疾。
辩证论治
休息痢的治疗见1.14痢疾。
1.14.4噤口痢
又名禁口痢。
指患痢疾而见饮食不进,食入即吐,或呕不能食者。
常见于疫痢、湿热痢重症。多因湿浊热毒蕴结肠中,邪毒亢盛,胃阴受劫,升降失常;或因久病脾胃两伤,中气败损所致。
症见不思饮食,呕恶不纳,下痢频繁,肌肉瘦削,胸脘痞闷,舌绛,苔黄腻等。
治疗见1.14痢疾。
1.14.5奇恒痢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阿米巴痢疾。
辩证论治
一、热毒蕴结证:264、白头翁汤加邪胆子、地榆、葛根等。
二、脾虚湿热证:402、连理汤加白头翁、鸦胆子、仙鹤草等。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