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复脉汤与“复脉辈”的临床应用

复脉汤即炙甘草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其条文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其证是因寒邪损伤心阳所致。心阳虚衰,失于温养,鼓动无力,心动失常,故可见心中悸动不宁。心主血脉,心阳虚弱,无力鼓动血脉,则脉气不相接续,故脉象结代。治疗应益心气,温心阳,滋心阴,养心血,以复脉定悸。复脉汤以炙甘草为君药,配伍人参大补元气;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生地黄、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总之,本方以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生地黄、麦门冬、阿胶、麻仁滋阴养血润燥;姜、桂、酒辛温,具有温通心阳,通行血脉之功。诸药合用,温而不燥,通阳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损阳,阴阳调和,共奏益气温阳,滋阴养血,复脉定悸之功。本方为阴阳气血并补之剂,凡属阴血不足,阳气衰惫,心气虚弱者,均可加减应用。复脉汤中“复脉”之重点,在于复脉中之阳。

  复脉汤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复脉汤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要治疗心律失常(早搏、心动过缓、房颤),病毒性心肌炎,病窦综合症,扩张性心肌病等。也常用于汗证、白细胞减少症、季节性低血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复脉汤治疗以虚为主的心脏病疗效显著。但由于心脏病症状较多,因此临证时要注重药物的加减运用。如出现心前区憋闷疼痛,连及后背,可合用栝蒌薤白半夏汤,并加葛根、厚朴、枳实等以助其宽胸散结,行气通阳。如出现气虚便溏,可去生地、麻仁,加山药、茯苓、白术以健脾利湿。如出现头晕,耳鸣,头胀痛,可合用天麻钩藤饮以平肝潜阳。此外,要重视方中清酒的应用,清酒能够温通经脉行药势,亦能佐制生地滑肠之弊,增强药性。

  复脉汤的衍变与“复脉辈”的化裁运用

  1.复脉汤的衍变

  自复脉汤创立以后,常用于治疗以“脉结代,心动悸”为主症的临床疾病,如孙思邈用其“治虚劳”病,症见“汗出而闷,脉结悸”;《外台秘要》用治热病伤阴的肺痿;《张氏医通》用治“虚劳少血,津液内耗,心火自炎,致令燥热乘肺,咯唾脓血”的病证。

  至清代之叶天士,进一步阐发了立方之意,扩大了临床应用。应用重点主要是肝肾阴血亏的虚证,于仲景之论虽有阴阳缓急之异,但善师仲景之法,变通、扩大而用之,且具创新之举。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指出:“舌淡红无色者,或干而色不荣者,当是胃津伤而气无化液也,当用炙甘草汤,不可用寒凉药。”并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顾阴液,须投复脉”,临证之时,每根据辨证减去参、桂、姜、酒等味,变刚柔相济之方为“柔缓之法”。

  2.“复脉辈”的化裁运用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结合临床经验,在复脉汤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加减变化,创造出加减复脉汤、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一系列复脉辈方剂,用于温病后期肝肾阴亏之证,更好地发挥了临床疗效。吴鞠通说:“在仲景当日,治伤于寒者之脉结代,自有取于参、桂、姜、枣以复脉之阳,今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不得再补其阳也,用古法而不拘用古方,医者之化裁也。”

  加减复脉汤  由《伤寒论》炙甘草汤去人参、桂枝、生姜、大枣、清酒加白芍而成,以甘润存津立法,为滋阴养液之方,用于治疗温热病深入下焦,肝肾阴伤。方中炙甘草益气扶正。地黄、麦冬、白芍、阿胶养血滋阴退热。麻仁润燥。主治下焦温热伤及肝肾之阴者。

  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  温病热在下焦,出现阴虚热炽,阴液下泄,症见便溏者,则宜滋阴固摄,当选一甲复脉汤,方由加减复脉汤去麻仁加牡蛎而成。若真阴欲竭,虚风将起,证见手指蠕动者,治宜滋阴潜阳,以加减复脉汤加生牡蛎五钱,生鳖甲八钱,以滋阴潜阳熄风,名二甲复脉汤。方中以加减复脉汤诸药复其阴,用生牡蛎、生鳖甲二味质地沉重的甲壳药滋阴清热,重镇潜阳,以熄虚风。若兼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脉象细促,此乃温热伤阴,阴亏已甚,虚风内动,治宜滋阴熄风,用三甲复脉汤主之,即在二甲复脉汤中加生龟板一两以助滋阴熄风之力。

  大定风珠  临证若见神倦瘛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有时时欲脱之势者,为真阴大亏,虚风内动,急宜味厚滋补之品以滋阴养液,柔肝熄风,用大定风珠主之。

  大定风珠是由三甲复脉汤加五味子、鸡子黄组成。五味子味酸性温,有益气敛阴,益精,养五脏之功,乃生津之要药,收敛之妙品,鸡子黄能补脾精而益胃液,具有滋阴润燥,养血熄风之功,两药合用补阴液而熄内风。麦门冬、生地黄、白芍滋阴柔肝。龟板、鳖甲滋阴潜阳。麻仁养阴润燥。牡蛎平肝潜阳。五味子、炙甘草酸甘化阴。诸药相合,有滋阴养液,柔肝熄风之效。原书方后加减云:“喘加人参;自汗者,加龙骨、人参、小麦;悸者加茯神、人参、小麦。”可见,气虚明显时,可加用人参补气生津,龙骨、小麦收敛固涩以止汗,茯神开心益智,安魂养神以治心悸。

  大定风珠中有麦冬、五味子,再加人参即成生脉散,合二方于一剂之中,兼俱滋阴养血,潜阳熄风与补气生津,敛阴固脱之功,是挽回阴阳俱亡的急救之方。诸方分症有异,主律相同,故统称“复脉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吴鞠通加减复脉汤的作用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组成医案方解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 [配方组成]炙甘草六钱干地黄六钱生白芍麦冬五钱不去心阿胶三钱麻仁三钱 按:病重者,甘草可加至一两,地黄.白芍八钱,麦冬七钱. [用法]水八杯,煮取八分三杯 ...

  • 大定风珠—从滋阴熄风论治震颤麻痹综合症

    大定风珠出自吴鞠通所著之<温病条辨>,由生龟板.生牡蛎.鳖甲.阿胶.麦冬.熟地.麻仁.白芍.五味子.甘草.鸡子黄11味药物组成,具有滋阴熄风之功效,主治阴虚风动之证,临床应用以神倦瘈疭.舌 ...

  • 郑秀丽:三甲复脉汤临床应用发微

    <伤寒论>中记载了一则炙甘草汤,主要用于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而后世温病医家吴鞠通受此方启发,发现温病到了下焦主要是真阴的一个耗伤,所以就去掉了炙甘草汤里面补气.补血的参桂姜枣4味药.然后加上 ...

  • 陈学忠老师运用理中汤验案一例

    眉山市彭山区中医医院  佘滟 摘要:理中汤为<伤寒论>"四逆辈"主方,陈学忠老师善用经方,以理中汤治疗腹胀一例,效如桴鼓. 关键词:理中汤 陈学忠 陈学忠主任医师为全国 ...

  • 乌梅丸的加减治疗二

    根据六经的兼并,厥阴可以兼现很多东西,在六经病中,有两经的兼现最多,就是少阳跟厥阴,兼太阳表寒,重用桂.辛,甚至可以合当归四逆汤,我有个案例治痛经,基本就是当归四逆加用乌梅.黄连之类,因为病人有口苦: ...

  • 论加减复脉汤

    文:孔祥琦 <温病条辨>一书中的加减复脉汤是针对温热病或因迁延日久.或因误治,或体质素虚复感温病,邪热伤津耗液,最后深入肝肾,消灼精血,导致真阴耗损,甚则枯涸欲竭症候的代表方剂,体现了温热 ...

  • 【温病名方三甲复脉汤:养心复脉“止心痛”】

    [方名与出处]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 [组成用法]炙甘草(六钱)18g,干地黄(六钱)18g,生白芍(六钱)18g,麦冬不去心(五钱)15g,阿胶(三钱)9g,麻仁(三钱)9g,生牡蛎 ...

  • 『古方新解』正气来复是自愈的关键

    □ 谷万里 聊城市人民医院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载了许多关于疾病自愈的条文,其相关文字表述有"愈"."欲愈"."必自愈".&q ...

  • 『古方新解』缪希雍医案-诊脉

    缪希雍医案-诊脉 太学顾仲恭,遭乃正(正妻)之变,复患病在床,延一医者诊视,惊讶而出,语其所亲云:仲恭病已不起,只在旦晚就木,可速备后事.仲恭闻知,忧疑殊甚.举家惶惶,计无所出,来请余诊脉.按其左手三 ...

  • 『古方新解』《素问》五脏病机在临床的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作者在临床上运用<素问>病机十九条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 ...

  • 『古方新解』《内经》《难经》脉法拾萃

    历代医家关于"脉法"的论著及流派,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内经><难经>伊始,至近代为止,各家关于脉法的研究各抒己见,各具特色.然而,因医者悟性及知识面 ...

  • 『古方新解』升阳复脾 尿闭自解

    下面是李东垣的一则自治病案.重在说"法". 予病脾胃久衰,视听半失,此阴乘阳,而上气短,精神不足,且脉弦,皆阳气衰弱,伏匿于阴中故耳. 癸卯岁六七月间,霖雨阴寒,逾月不止,时人多病 ...

  • 『古方新解』论革脉之形状及治法

    革脉最为病脉中之险脉,而人多忽之,以其不知革脉之真象,即知之亦多不知治法也.其形状如按鼓革,外虽硬而中空,即弦脉之大而有力者.因其脉与弦脉相近,是以其脉虽大而不洪(无起伏故不洪),虽有力而不滑(中空故 ...

  • 『古方新解』陈潮祖详解真武汤

    陈潮祖(1929-2018),四川省宜宾人,著名方剂学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奠基人,其代表作<中医治法与方剂>刊印90余万册,该书问世后迅速被日本.韩国翻译出版,流传海外,陈老在著作 ...

  • 『古方新解』芍药汤解析

    笔者去年曾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过一篇名为"行气调血芍药汤"(见2018年6月20日学术版)的短文,对比了芍药汤与葛根芩连汤,并分析了芍药汤行气调血治疗湿热兼气滞血瘀 ...

  • 『古方新解』参苓白术散可治疗多种疾病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组成:莲子肉去皮一斤(500克),薏苡仁一斤(500克),缩砂仁一斤(500克),桔梗炒令深黄色一斤(500克),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