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之六【谨言】
在广泛的涉猎基础上,曾国藩为什么强调谨言?孝在中国文化中有哪些意义?谨言又有那些原则?。现在社会很多资讯,很多人就会很乱,所以特别把《曾国藩修身十二条》拎出来,希望把国学的精神和当下的生活结合到一起。
01
—
谨言孝敬
你在读书的过程里, 你是在享受着这样子读书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变成一个明白人。 不要首先为国家为苍生读书(应该是读书的第二目的),首先是让自己书读得愉快且读得健康,这个比较重要。
为什么曾国藩先生那么强调谨言?是不是那个时代里面, 说错一句话就很容易赢引来杀身之祸呢?显然不是得,曾先生的谨言是他自己对自身的要求, 是自身对自己的要求。 其实谨言也是同一个目的,就是“敬”这个心法。这个敬,绝不是一个有对象的,就是我要敬重你,尊重你。刚才还有一条没有提到, 就说“你不读书就是不孝”。 不孝是个大问题,我们今天的人,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你是个孝子吗?” 回答这问话不好说, 你回答“我不是个孝子”。 这样也不对。那回答“我是个大孝子”。这也不对。孝这个字几乎已经把中国人给将死了。
再来看看孝字的部首是什么?《说文解字》说史老字部,按我们现在查字典, 变成了“子”。查子字部的概念是什么? 孝好像只是个儿子对爹娘的事情, 但是在《孝经》里头, 有大夫之孝, 有王侯之孝,有各种各样的孝。这些孝全是在干什么呢? 全是在做一件事情, 叫“敬”。只有敬且孝,《礼记》讲法,孝的是要顺于道 ,才是孝。
刚说完《五篇箴》的第一篇: 立志, 志于道。孝也是其中一个道, 孝是一个很重要的志于道的标准。应该可以这么说:敬就是一个没有具体对象的孝; 而孝是一个有具体对象的敬,而这个对象往往可以具体化到谁,具体化到自己的父母身上等。孝是有对象的敬,敬是没有明确对象的一种心法。
02
—
谨言原则
为什么要谨言? 用互联网的道理来说,就是在网上乱说话之前,自己觉得说完就完了,随风而走了这个话说出来就随风而走了不留下一丝云彩。然而现在呢,那些话永远在那儿,随时在那儿。那些话的数据一直保存在那儿, 一百年之后, 搜索引擎还是能找出来的。 所以需要我们谨言。
谨言有一个语言的准则:
第一条,如果我说的话不是真话, 不是实话, 那就不要说出口,保持沉默。不骗人。第二条:说的话需真话, 是实话。 第三条:如果这件事情,说了对对方有好处,对方也有可能接受,但也可能说以后了,对自己不利,会导致对自己形成伤害。这个必须说的时候如果不说是不对的。
这三条准则中,前面两条是讲什么话不能说,最后一条是讲的有些话你必须说。谨言的三条原则: 第一条代表着“真”, 第二条代表着“善”, 第三条代表着“美”。对自己,对世界,对人类负责,而且决不能够做的事情是什么?
所谓谨言,就是现在很多人说话就是发泄一下,说完了就爽了, 但是你爽了,就会刚才说的你就更“牛”一点儿呗。那就是你的的疯“牛”病,病的更深一点,其实就是对自己心智伤害更大了。
所以有的时候,看到很多人网上漫无目的的骂人, 通常这种人现实生活中是很”温文尔雅“的样子。 然后在网上的时候有一种叫嚣。其实我觉得,不光是他们这样子讲出来的时候, 对别人有伤害,被骂的人伤害了, 更加重要的时候,当你骂别人的时候, 你对自己的心性造成的伤害。你伤害了什么? 你伤害了自己内心的一种谦卑感。 你每一次在宣泄的时候, 你会加码,在内心里面加码, 然自己更加疯狂。总会有一天,在某个情形之下,你会被另外一个更疯狂的人伤害, 因为你心理已经没有了尊敬。
我们无法逃脱天地之间的养成方法, 一条条就是我们现在说这十二条, 特别重要的一条就是“谨言”。“谨言”特别重要,且时刻留心这是第一个功夫。
比方说, 前面谈早起, 每天早上起来就那么一下; 谈读书,每天就读呢么一会, 每日全点十页嘛;谈到静坐,每天静坐两小时 等等这一切,都是比较短暂的一会会,然而说话是只要能见到人,就要说话。当然一定程度上,如果你有一段时间每天至少用半小时的时间, 不和任何人 说话, 不想任何事情, 就在这里坐着,对人心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可以花点时间留心一下“活”这个字:一个三点水,一个舌头的舌,活就是舌头上的水的意思。 舌头上有水就是活。所以当你在说话的时候,就是口水在浪费的时候,你的活力其实会减少。 所以作为一个讲话的主持人, 如果不是因为你真的很喜欢这个事情, 讲的东西很不愿意和大家讲的话, 真的没有必要,这是个太昂贵的一个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