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肺经的募穴--中府穴
中府穴为肺经的第一个穴位。
【别名】 膺中府,膺俞,府中俞
【穴名解释】 “中”,指三焦中的中焦之气;“府”,聚集的意思。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本穴为肺经第1穴,也就是中焦之气所聚集的地方,所以称为中府。
【穴义】 收募三焦腑中的气态物输供手太阴肺经。
【名解】 1)中府。中,与外相对,内部也。府,脏腑也。中府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脏腑。本穴为肺经首穴,气血物质来自由胸腹包膜包裹的各个脏器,故名中府。
2)膺中府、膺俞、府中俞。膺,胸也。俞,输送之意。府,脏腑也。穴名之意皆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源于胸腹内部。
3)肺募。肺经经脉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募集并传输肺经。
4)手足太阴之会。中府穴为手足太阴之会,非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手太阴和足太阴二经物质交会而成,而是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同时具有此二经气血物质的特性,以“手足太阴”名之是为了和其它的交会穴统一说法。
【定位】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功能】调理肺气,止咳镇痛。
【主治】1、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2、肩背痛。
【配伍】配尺泽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
【刺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肺虚肺寒肺湿则多灸或久留针补之;肺实肺热肺燥则急泻之或用水针,莫灸。
【附注】手、足太阴经交会穴。它的气血物质来源于胸腹各脏腑,尤以脾肺两脏的气血为主,故它同时具有脾肺二经气血的特征。
【临床应用】主要治疗咳嗽、胸闷、哮喘(过敏性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老慢支)效果尤为显著。还治疗脾气虚运化不良而致痰多、水肿等,在埋线法里属兑卦、坤卦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