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西药治疗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以降糖为主,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或者肥胖的患者也要同时进行相应的治疗。根据降糖药作用效果的不同,可分为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TZDs)、α-糖苷酶抑制剂、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及胰岛素。 (1)磺脲类药物属于胰岛素促泌剂,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磺脲类的降糖作用有赖于尚存在功能的β细胞的数量(30%以上)。磺脲类药物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1.0%~1.5%,临床应用时间长、降糖效果确切。适用于新诊断的2型非肥胖、饮食运动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应用双胍类等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的患者和胃肠道反应不能耐受者。 (2)格列奈类药物为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该类药物主要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药物起效快,在餐后血糖高峰时,刺激分泌的胰岛素也同时达到高峰,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且对胰岛细胞有保护作用,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lc)0.5%~1.5%。该类药物主要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需在餐前即刻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磺脲类以外的降糖药联合应用。 (3)噻唑烷二酮类(TZDs):作用于胰岛素受体的胰岛素结合位点后,减少胰岛素抵抗,抑制肝脏的糖生成,提高外周组织的糖利用从而降低血糖,可使HbA1c下降1.0%~1.5%。目前中国使用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包括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4)双胍类:该类药物通过肝细胞膜G蛋白恢复胰岛素对腺苷环化酶的抑制,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肝糖原异生,减少肝糖输出,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促进糖无氧酵解。此外,该类药物还降低体重,减少脂肪酸氧化,改善血脂谱,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该类药物可增加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不刺激内源胰岛素分泌,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可以使HbA1c下降1.0%~1.5%。现在二甲双胍已成为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的首选药物和全用药。 (5)α-糖苷酶抑制剂:该类药物对小肠刷状缘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起抑制作用,延缓了双糖或多糖向单糖进行转化过程,从而明显降低餐后血糖,可以降低HbA1c0.50%,并能使体重下降。在进食第一口食物后应立即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最适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患者,用于使用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后基础血糖已达标,餐后血糖尚未达标者。 (6)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及类似物通过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抑制肝糖原分解及肝糖原异生,减少肝输出葡萄糖,促进肝摄取葡萄糖及肝糖原的合成,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和氨基酸,促使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和储存,促使肝生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并激活脂蛋白脂酶,促使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抑制脂肪及肌肉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抑制酮体的生成并促使周围组织对酮体的利用。胰岛素在糖尿病治中占有重要地位,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在出现急性并发症、严重慢性并发症,手术感染等应激状态、多药联合治疗后血糖仍控制欠佳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较高时,应启用胰岛素治疗。 (7)人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属于肠促胰岛素类药物,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模式刺激胰岛素分泌、减少过高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轻微延缓胃排空,通过减轻饥饿感和能量摄入降低体重和体质量。GLP-1受体激动剂降糖效果显著,降低HbAlc幅度约0.8%~1.5%。可单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以及单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最大可耐受剂量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患者,与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联用。 (8)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DPP-4酶对体内GLP-1的降解,增加活性GLP-1水平,改善β细胞对葡萄糖的反应性并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DPP-4抑制剂的降糖作用也具有葡萄糖依赖性。该类药物可降低HbA1c约0.5%~1.0%,且安全性良好。 (9)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SGLT2功能降低病理性升高的肾糖阈,抑制肾小管葡萄糖重吸收能力,促进尿葡萄糖的排泄而降血糖。该作用在血糖水平较低时明显减弱,这就大大降低了低血糖风险。SGLT2抑制剂完全非胰岛素依赖性机制降糖,可降低HbAlc约0.5%~1.0%,而且具有独特的降糖外效应,可减轻体重1.5~3.5kg,降低收缩压3~5mmHg。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以降糖为主,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或者肥胖的患者也要同时进行相应的治疗。根据降糖药作用效果的不同,可分为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TZDs)、α-糖苷酶抑制剂、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及胰岛素。
(1)磺脲类药物属于胰岛素促泌剂,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磺脲类的降糖作用有赖于尚存在功能的β细胞的数量(30%以上)。磺脲类药物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1.0%~1.5%,临床应用时间长、降糖效果确切。适用于新诊断的2型非肥胖、饮食运动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应用双胍类等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的患者和胃肠道反应不能耐受者。
(2)格列奈类药物为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该类药物主要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药物起效快,在餐后血糖高峰时,刺激分泌的胰岛素也同时达到高峰,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且对胰岛细胞有保护作用,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lc)0.5%~1.5%。该类药物主要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需在餐前即刻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磺脲类以外的降糖药联合应用。
(3)噻唑烷二酮类(TZDs):作用于胰岛素受体的胰岛素结合位点后,减少胰岛素抵抗,抑制肝脏的糖生成,提高外周组织的糖利用从而降低血糖,可使HbA1c下降1.0%~1.5%。目前中国使用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包括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4)双胍类:该类药物通过肝细胞膜G蛋白恢复胰岛素对腺苷环化酶的抑制,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肝糖原异生,减少肝糖输出,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促进糖无氧酵解。此外,该类药物还降低体重,减少脂肪酸氧化,改善血脂谱,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该类药物可增加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不刺激内源胰岛素分泌,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可以使HbA1c下降1.0%~1.5%。现在二甲双胍已成为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的首选药物和全用药。
(5)α-糖苷酶抑制剂:该类药物对小肠刷状缘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起抑制作用,延缓了双糖或多糖向单糖进行转化过程,从而明显降低餐后血糖,可以降低HbA1c0.50%,并能使体重下降。在进食第一口食物后应立即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最适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患者,用于使用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后基础血糖已达标,餐后血糖尚未达标者。
(6)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及类似物通过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抑制肝糖原分解及肝糖原异生,减少肝输出葡萄糖,促进肝摄取葡萄糖及肝糖原的合成,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和氨基酸,促使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和储存,促使肝生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并激活脂蛋白脂酶,促使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抑制脂肪及肌肉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抑制酮体的生成并促使周围组织对酮体的利用。胰岛素在糖尿病治中占有重要地位,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在出现急性并发症、严重慢性并发症,手术感染等应激状态、多药联合治疗后血糖仍控制欠佳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较高时,应启用胰岛素治疗。
(7)人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属于肠促胰岛素类药物,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模式刺激胰岛素分泌、减少过高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轻微延缓胃排空,通过减轻饥饿感和能量摄入降低体重和体质量。GLP-1受体激动剂降糖效果显著,降低HbAlc幅度约0.8%~1.5%。可单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以及单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最大可耐受剂量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患者,与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联用。
(8)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DPP-4酶对体内GLP-1的降解,增加活性GLP-1水平,改善β细胞对葡萄糖的反应性并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DPP-4抑制剂的降糖作用也具有葡萄糖依赖性。该类药物可降低HbA1c约0.5%~1.0%,且安全性良好。
(9)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SGLT2功能降低病理性升高的肾糖阈,抑制肾小管葡萄糖重吸收能力,促进尿葡萄糖的排泄而降血糖。该作用在血糖水平较低时明显减弱,这就大大降低了低血糖风险。SGLT2抑制剂完全非胰岛素依赖性机制降糖,可降低HbAlc约0.5%~1.0%,而且具有独特的降糖外效应,可减轻体重1.5~3.5kg,降低收缩压3~5mmHg。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