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素食物 匠心传承 山西朱柿花股麻花 只送不“卖”

“出城五里上北坡,年前户户支油锅,男人压面女人搓,花股麻花香得多。”在临猗人人都能来上这么一段顺口溜,沿县城北上,有一条绵延数里的缓缓长坡,当地人形称为“五里坡”,它因地势高低将临猗县分为坡上与坡下,朱柿花股麻花就产于这里。

相传明永乐帝朱棣兵起北方,行至临猗峨眉岭,见黄土高坡上有连片成林之柿树,柿子个头虽然不大,但颗颗鲜红夺目,挂满枝头,似玛瑙,又似红灯笼,蔚为壮观,尝一口,甘甜可口,糖汁顺嘴流。朱棣连连称奇,与兵士饱餐一顿,命当地百姓大力栽植以为贡品,且将此种小颗红柿命名为朱柿。

后来,当地百姓发现朱柿汁与优质小麦面和在一起炸麻花,竟使麻花色彩斑斓,且香脆可口,食后余香满口。于是,朱柿麻花与朱柿同成每年必缴之贡品,亦成为临猗一带百姓逢年过节招待贵宾之特色食品。

麻花是我们小时候的记忆,是晋南农村置办年货中的重头戏,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麻花。那个时候都是许多亲戚在一起,帮忙煮麻花,都是家里人自己做。现在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小时候的记忆已经消失了。

沧桑流变,物换星移,朱柿花股麻花历经数百年之演变。制作花股麻花更是一项既麻烦又费功的高技能厨艺,临猗县的坡上方圆十里会炸麻花的不多,能炸花股麻花的更是凤毛麟角。

和面用的野生朱柿子,朱柿营养独特,是柿中精品,个小味甜,红红的小朱柿,糖度非常高,朱柿富含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等有益成份,美味又营养的柿子在麻花中完美融入。

朱柿花股麻花如果提前做的时间长了,麻花的酥脆就会打折扣,因这个缘故,麻花得现做,与晋南地区传统麻花制作不同,朱柿花股麻花的面由两种构成,白面四成,黑面六成加朱柿(朱柿剥皮揉成汁液),得在白天12点的时候开始发面。

凌晨2一3点,年轻的小伙子要开始压面,用根小腿般粗的扛子,一头一人压着,一次压近200张面,面片经反复压排,四层重叠,压成后白面在上,(皮)黑面在下,压好后,一定要弄得整整齐齐的,白面和黑面大小,方正要一模一样,实在不行的就用刀把多余的切掉,弄成一样的。

早上9点左右,切条,切好后,面还需要再发一会。

之后女人们开始介入搓条,搓条这活必须得手巧的女人们来完成,这个阶段手糙的男人们是帮不上任何忙的。

上乘的朱柿花股麻花不仅需要上好的面粉,上乘的柿子,黑面和白面的配比的掌控,娴熟的压面、和面和切面时功夫的把握上...更重要的还在于搓条时的功夫。

面切好后,然后搓,一种面皮儿一根,白面四成,黑面六成,搓好后翻过来再搓,搓成后一捏,就这样缠在一起...

流程大抵就是这样,但是每种手工活里面都有她的诀窍,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但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了时间所沉淀下来的精湛技艺。

搓好后的条被码放整齐,等待棉籽卫生油的洗礼,油炸也是个眼力活,火大了皮容易焦,里面却炸不到,不酥,火小了,麻花漂不起来。

棉籽卫生油,耐高温,抗氧化,不易爆沸

放麻花的时候也很讲究,一是要轻放,放重了油可能溅到手上,除此之外,还得准备两根长长的筷子,麻花放进油锅的时候,得把它捋直,不然炸出来的麻花就弯弯曲曲,不好看还会影响麻花的酥脆感

两种面坯散发出不同的颜色,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未发酵的一股呈浅黄色,发酵的一股因加配朱柿原汁自然着色呈橘红色,红黄相间,色形俱全。

炸好后的麻花被捞了上来,不细看的话以为是两条面条缠绕而成的,如若凑近看的话,其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缠绕,花股因此而得名。

稍稍晾会,金黄醒目,一口咬下去,在嘎嘣嘎嘣声中,甘甜爽脆的味道萦绕在舌尖,这种植根于记忆的味道,酥脆耐嚼,余香浓郁,让味蕾在瞬间被唤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