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地理 | 一颗沙棘,脱贫致富
沙棘脱贫
“没有任何一种水果可以和沙棘相提并论”。这是德国一位生物学博士阿而布莱西德所说的话。沙棘不仅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我国北方地区分布很广的防沙治沙树种之一),还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等许多领域。
此外,沙棘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也可以强化产业发展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贫困户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形成增绿与增收、治山与治贫、兴林与兴业的良好发展格局。沙棘真正成了地球的生态树、绿化的先锋树、人类的健康树、农民的致富树。
沙棘简介
沙棘,一类落叶灌木或乔木,(北半球)花期为春季(4—5月),果期是秋季(9—10月)。沙棘的(杆上)棘刺较多且粗壮,果实圆球形,为橙黄色或橘红色。其特性为喜光,耐旱、抗风沙,耐寒又耐酷热,且可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故常见于谷地、干涸河床地或山坡(对土壤适应性强,多为沙质土壤)。
沙棘产业
沙棘不是我国特有树种(沙棘属植物共有6个种和12个亚种),但我国却是一个沙棘资源大国(占世界沙棘资源总量的90%,我国有6个种和8个亚种),可以说“世界的沙棘在亚洲,亚洲的沙棘在中国”。沙棘既是防治荒漠化的“生态奇兵”,又是深藏千亿价值的绿色金矿。在国内沙棘主要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等地。
其中以新疆、青海(青藏)、陕西(或内蒙古)、四川等地沙棘最有特色,与高中地理的农业区位因素关系最大。诸如,新疆阿克苏的乌什,21世纪初即被国家称为“中国沙棘之乡”;青海地区,则有“世界沙棘看中国,中国沙棘看青海”的广告语,被誉为沙棘的发源地和主产区……
青海省即使不算人工培育的沙棘林,已经拥有丰富的野生沙棘资源(26万多公顷,占全国沙棘资源总量的20%以上)。青海种植沙棘的优势条件如下:位于青藏高原,高海拔、强紫外线以及氧气稀薄等特殊自然环境,沙棘生长周期长,品质较好(病虫害少);青藏地区,白昼气温高,光照充足,沙棘光合作用较强(夜晚气温低,植物呼吸作用弱,积累的有机质较多;或答昼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多);高原地区,高山雪水浇灌生长,再加上人类活动干扰少(工农业污染少),其营养成分高(纯)。
新疆的乌什县(位于南疆阿克苏地区西部),戈壁广布(占县域面积27.6%,余者以山地为主,占比仅五分之三)同样分布着大面积野生沙棘林(约十万亩。1亩≈0.067公顷)。为了摘掉“贫困帽”及巩固脱贫成果、增加农民收入,乌什县政府决定规模化种植耐寒、耐旱、耐盐碱的沙棘,打造沙棘生产基地。
乌什县种植沙棘的优势,除了常规的(优势)自然因素(水源、土壤、地形、气候——光照、热量、温差等),还有政府政策支持——乌什县充分利用沙棘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等生态特性,规模化种植沙棘,实施百万亩沙棘生态林建设工程,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开展沙棘育苗、种植。
乌什县境内的托什干河流域是野生沙棘林的主要分布区(注:相对人工林,野生沙棘林长多生长于有水的河谷地带),针对沙棘见效周期较长的实际,乌什县某些村镇选择养殖鸡鸭等牲畜,增产增收——沙棘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可以充当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在畜禽的发病防治和促进生长方面有优良效果(鸡鸭通过捡食沙棘林中的昆虫、嫩草、沙棘叶和沙棘果实,其肉质和蛋也具有药效作用,同时味道更加鲜美)。
注意:东北黑龙江省的青山镇,还有利用沙棘果树还未长到覆盖土地这段时间,在盛果期之前,(林下)套种西洋参(一上一下)。套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生物种类多样,可以提高“果园”的生态稳定性;其次,沙棘灌木或乔木可以起到挡风、遮阳保暖作用),提高复种指数(一定耕地上,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复种指数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用百分数表示。不过,复种指数并不是越高越好,指数高容易破坏土地肥力,导致产量减少及作物质量下降),提高年总产量(作物种类增多,降低农业收获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沙棘作用
一、生态价值
1、恢复植被。中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干旱少雨,土壤贫瘠(土层稀薄),乔木栽种难于成活(成活者多为“小老头树”——即干旱地区,由于水肥不足,生长不良,形成树干弯曲、枝叶稀疏、难以长大的一类树木)。
沙棘的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特点,再加上其苗木较小,栽种简单(劳动强度小),单位面积荒地栽种数量少,且4—5年即可郁闭成林,便于进行大规模种植,快速恢复植被。
2、调节气候。沙棘通过其茂密的林冠层、林下草坡层、枯枝落叶层形成了良好的水分生态环境和森林生态结构,沙棘林冠、根系可截留降水及流水,通过蒸腾作用,为当地提供充足的水汽(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吸收热量),当空气中的湿度达到一定程度,大气温度适宜时,水汽结合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凝结核),形成降水,改变林内小气候(保持或增加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
3、改良土壤。沙棘有良好的水分生态适应性,它以发达的根系,可吸收上层和深层土壤水分,增加其供水量。随着沙棘生长年限增加,土壤物理性质和肥力状况得到改善,其持水力和渗透性能明显提高。沙棘林形成的低湿层,因其渗透性和持水力得到改善,这样能接纳更多的天然降水。
沙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氮素及其营养元素,它又可通过根瘤固氮补充氮素。与此同时,枯枝落叶的分解,植株的淋溶作用以及根系自身的穿透、挤压、胶结、死根的腐烂等作用,改善了土壤结构,使营养元素返回到土壤中,以维持土壤养分平衡。
3、保护生物多样性。沙棘种植7—8年以后,即可形成林茂草丰的灌木、草木群落。环境的重建和恢复,使野生动物不断增多,出现蛇类、鸟类鼠类、野兔和獾子等,增加了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及和谐性。
4、保持水土。沙棘成林速度快,而林下杂草繁茂(层次分明)。5年龄以上的沙棘林枯枝落叶厚度大,保持水肥能力强(可达自身重量的2倍以上)。此外,沙棘根系发达(根系主要集中于1米深的土层),可以形成牢固的根系网,起到巩固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
泥沙是黄河水患根源,而水土流失多源于黄土高原,故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也就成了国家一大根本问题。其中,沙棘林对黄土高原的砒砂岩(松散沉积岩)治理尤为有效,形成了“地上一把伞,地面一层毡,地下一张网”的沙棘保护网络。沙棘林覆盖沟壑,可拦截降雨(阻缓暴雨落地强度,保护地表),缓和径流流速和拦截泥沙。
二、经济作用
随着沙棘的大规模种植,沙棘资源开发利用也逐步兴起、发展、壮大。沙棘在保持水土、治理小流域的同时,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叶子、枝干可以做饲料)也得到挖掘和开发,沙棘产业兴起。
沙棘是“第三代水果”(指分布于荒山林区,属于没有被开发利用正处于野生状态的山果及一些新开发的优特水果,诸如桑葚、钙果、树莓等)。根据专业人士统计,沙棘好栽、易活,管护投入成本低,以大果沙棘品种为例,每公顷土地可栽幼苗1250株,按照每株最低产果5公斤,按照往年市场价每公斤10元计算,每公顷每年可创收5万元。
沙棘是世界上含有天然维生素种类最多(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珍贵经济林树种。沙棘果实除鲜食外,主要产品有沙棘汁、沙棘原浆、沙棘果油、沙棘籽油等。此外,围绕沙棘建成集、种植(规模化栽植)、加工(专业化加工销售)、研发、生产为一体的产业基地,并以沙棘为原料开发沙棘面膜、沙棘化妆品、沙棘酒等高附加值产品,扩大经济效益,全力打造生态富民产业链(为当地居民增加了就业机会,栽植苗木、采摘嫩叶和果实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已经成为各地的共同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