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很多现象,都被过度阐释了吗?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当下很多现象都被过度阐释了吗”?我们要谈如何认识一个人,这向来是一门困难的学问,在《论语》里面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意思是看清楚他正在做什么事,看仔细他一路走来怎么做事,再看明白他的心安在什么地方。一个人还能怎么样隐藏他自己?还能怎么样隐藏他自己呢?
孔子讲的这三点前面两点比较容易,他正在做什么事是现在,他一路走来怎么做事是过去,他的心安在什么地方是未来,这一点是最难掌握的。
孔子有机会就跟学生谈谈他们的志向,心安在什么地方?当然是你心里有一个志向,达成这个志向我就心安了。注意到现在的情况,过去的情况跟未来的情况,在时间的三个维度里面都掌握,一个人就很难遁形,就会显示真相了。
我们上次谈过现象学,它有一种所谓的自由想象法,自由想象法什么意思呢?就在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先尽量描述他由外而内的,由过去到现在的各种显示出来的现象,你可以自由想象这个人如何,去描述他,重要的是再接着下一步,你要怎么想象?
就要想象如果少了这个项目,他还是他吗? 如果少了那个项目他还是他吗?这就是自由想象。重要的是他是不是还是他这个人呢? 人活在世界上总有一些最根本的关怀,一个人会说我赚不到多少钱,或者我损失多少钱,我就不想活了。这句话就代表他把金钱当做他的本质所在,它存在的目的所在。
有些人说我如果失去名誉的话,宁可不要活了;我如果不自由,宁可死了;甚至还有人说我如果不能爱上某一个人,不能让某一个人爱我,我就不要活了,像这些都是我们平常会听到的,一个人显示他根本的关怀。到底怎么去思考一个人的本质,从各种复杂的现象,去找到这个人的真实的自我。
我们简单从四个方面来思考:
第一:生而具有的状况
第二:培养形成的条件
第三:努力取得的成就
第四:个人所做的选择。
第一生而具有的状况,要了解一个人现在具有什么状况有四点:年龄、外表、健康、聪明。这四点的重要性因人而异,有人很重视年龄,到了几岁以上说不要问年龄了。事实上年龄方面是很公平的,你只要活着年龄就不断增加,在这一方面我有一个很好的心得,什么是老年呢?“老年就是比你现在的岁数加上十五岁”,有时候大学生看到老师也不过四五十岁,就觉得很老。事实上老师那个年纪他看谁老呢?退休的人啊!年龄就是比你大十五岁算做老,这个观念很好。
很多人重视外表,现在很多整形美容的行业都非常的受欢迎。但是我们要知道外表只要让别人熟悉就好了。事实上对外表要执着,很辛苦的。
健康当然是必要的,一个人没有健康,怎么能活得愉快。
聪明就是一个人天生具有某种特别的能力,在科学、艺术、社会或人文各个方面。一个人在我看来,他对于自己生而具有的状况,首先要找出来自己的聪明在什么地方,因为聪明是一种可以发展的潜能,你在哪一方面聪明,代表你有这样的资质,如果发展的好,将来才能够自己可以自我实现,对社会也可以有所贡献。
第二方面是培养形成的条件,包括家庭、教育、专长跟职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有些人家庭非常显赫,有些人就比较平凡的,但这是父母给的。
教育,你不管学任何东西,毕业之后作为某些所谓的专长,但是今天这个时代所学跟所用要配合是不容易的。所以教育更重视的是生活教育,基本的礼仪,守法的态度这一方面。
专长就比较重要了,因为专长是跟着你走的,并且可以不断的加深它的水平,提高它的程度。
最后是职业,人在社会上总需要有某种职业,借此可以安身,职业肯定会有变动的。但是这四点来说,所谓的家庭、教育、专长、职业,我是觉得专长比较重要,专长是配合你个人的聪明,可以连在一起,让它不断的深化的。
第三方面是你经过一段时间,譬如十年二十年,在社会上工作,你会取得某种成就,也就是财富、名声、地位、权利。请问你要问自己这四点哪一点比较重要?说实在有的不是你要就有的,像名声、地位、权力皆是如此。地位还好,你在一个领域做久了之后,至少被称作前辈,地位总是有一些的,但是权力就不一定了。
然后对名声也不能太执著,因为名声是操纵在其他人手上的,并且名声一定好吗?也不见得,有的是恶名不好的名声,还不如不要。财富只要你手段正当,反而比较可靠了。为什么?因为你凭自己的努力取得应该有的财富,并且财富可以让你过一个比较安稳的生活。
现在很多人喜欢讲财富自由了,只要手段正当有正确的观念,借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说“你看到一个人有财富,就要问两点,第一,他是否用正当手段取得财富,他取得财富之后是否做财富的主人”。这两点都有就值得称赞了。你努力取得的成就,我觉得财富比较落实。
第四方面是个人所做的选择,包括朋友、志趣、社团跟信仰,你跟哪些人交朋友?认识一个人往往从他的朋友开始,他跟这些人做朋友,这个人是有一定的水平。志趣是志向跟兴趣,平常参加什么样的团体?或在大学的时代参加过什么社团,有什么样的兴趣?大家就不分你的本科是什么聚在一起,在社会上不分你的职业是什么,也可以聚在一起。
第三个是社团,社团就是比个人生命要长久,你加入一个社团,你离开的时候它还继续存在,它有某种历史性渊源。也包括第四点所说的信仰的团体在内,个人的信仰是自由的抉择的。
第四方面朋友、志趣、社团、信仰,信仰这个词是可以是广义的,不一定要指宗教信仰,也可能是一种政治上的信仰,或者是一般生活上的信仰。
现在列出十六项,你选择的时候就考虑一句话,少了这一点,我还是我吗?假如你要考虑别人的情况,就问少了这一点,他还是他吗?我们先说认识自己,我可以从里面选出三点,绝不可少的。我就了解我自己了。譬如说生而具有的状况,我选择聪明。第二个,培养形成的条件,我选择专长,我有聪明,也有我的专长。第三个努力取得的成就,我选择财富,为什么?财富是正当手段取得的,并且有了财富,我可以过更自由的生活,做财富的主人,而名声、地位、权力有很多其它的条件在掌握,不是我要就可以得到的。
第四点个人所做的选择象朋友、志趣、社团、信仰,你一定要有个人的信仰,或是宗教或是政治或是生活,至少要有生活的信仰,譬如你强调儒家的思想,就知道“与人为善”是快乐的。你如果有对道家了解,就知道要能够“悟道”,要摆脱许多现实的束缚。这里面不可少的也是朋友,总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人生就变得多彩多姿了。
在罗马时代初期的哲学家西塞罗尔(Marcus Tullius Cicero,106-43 B.C.)说得非常好,他说“朋友就像太阳一样,生活里面如果没有阳光,不是一片漆黑吗”?人总是需要朋友的,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你跟别人交往的时候交朋友,但是不要忘记朋友有好的也有不太理想的。孔子在《论语》里面也提过“易者三友,损者三友”,这些都是我们考虑每个项目的时候要做仔细的分辨。
我们透过现象学的启发,使用自由想象法去认识一个人,或是认识自己。认识了自己之后,如果要找交往的人,也是以类似的方式去思考,少了这一点他还是他吗?最后选出有三点绝不能少的,他就是他了。这三点跟你所选的三点能不能够配合?如果配合的很好,那就成为好朋友了。如果三点不能配合,这千万不要冲动,如果产生的是友谊或爱情,都可能是将来要后悔的,除非你善于改善自己,调整自己。
这一集我们谈到了很多细节,还是要费心厘清。一个人现在具有什么状况,他培养形成的条件如何?他努力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他个人所做的选择又有哪些?这是四方面十六项可选择的。我们去思考,少了哪一点,他就不再是他了,从这里就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本质所在。
第一:生而具有的状况:年龄、外表、健康、聪明
第二:培养形成的条件:家庭、教育、专长,职业
第三:努力取得的成就:财富、名声、地位、权利
第四:个人所做的选择:朋友、志趣、社团、信仰
下一集我们会谈到阅读的问题,你怎么样去读懂一段经典里面的文本,或者就算跟别人说话,听懂别人的一句话,你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