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亚平影视史学文选》出版
《丁亚平影视史学文选》是著名学者丁亚平的影视史学论文精要选编,围绕中国电影电视的梳理,对影视史的现象、人物、事件及作品的题旨,做出符合历史与创作实际的归纳和评析。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册,内容具体分为六卷,共百余万言。入选文章以综合性研究为主,资料翔实,观点精到,具有开拓意义。第一卷为研究电影史学理论、方法及电影史的特征与史学观念分析的专题。第二卷是关于电影史学的类型发展、史学作品与人物评述的个案研究,以及中国电影研究的学术通论与史学辨析,凸显立论主轴,从中也可窥得著者为学的方法与心路历程。第三卷借助宏观视野的考察与反思,对中国电影的发展进行了多角度的诠释与分析。第四卷以开阔的思想,对百余年中国电影的流变进行系统论述,是其历年发表的重要论文。第五卷为中国电视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是著者关注的重要维度和论题。第六卷是从影视学科入手,整体上研究中国当代影视学科的发展脉络,厚积薄发,展现出对影视史与社会历史的一种洞察和把握。
作者简介
丁亚平,影视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夏衍电影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影视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出版有《艺术文化学》《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影像中国:中国电影艺术1945—1949》《影像时代:中国电影简史》《影像心灵:二十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与电影家》《中国电影通史》(两卷本)等多部专著。
总目录
从戏剧、文学到影视史学研究(代序)/ 1
第一卷
电影史学的兴起与发展 / 3
何谓电影史 / 10
有关中国电影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 17
我的电影史研究之路 / 33
历史撰述与现代化
——论《中国电影发展史》的电影史学主体意识及其演进 / 48
论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嬗变及其新走向 / 61
原典实证、小历史与电影史研究
——从 1896 年电影在中国放映说起 / 76
创新是电影史学发展的终极源泉 / 87
70 年中国电影研究的演进、自体反思与走向
——兼论《中国当代电影艺术史(1949—2017)》的写作思考 / 109
第二卷
电影文化史的两个母题 / 129
电影、城市与文化之思 / 138
社会空间、当代电影运动与电影史 / 147
性格、命运与电影知识分子的自我书写 / 180
电影历史图志:分享共同的记忆 / 189
延安电影的兴起、发展及其史学意义 / 194
创一个时代
——《电影史学的维度:李少白学识与人格研究》代序 / 222
电影史何为 / 229
历史之门
——李少白先生电影史学教育思想与实践 / 245
电影史研究与方法论取向 / 268
史学意识、实证理性及其自我确证的要求
——论 60 年新中国电影史学话语的演进 / 273
论近年来中国电影研究的现状与走向 / 286
70 年中国电影研究的发展、问题及未来走向 / 328
第三卷
表现美好生活与走向超越
——新中国 70 年电影创作的发生、流衍及选择 / 347
“中国学派”与中国动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364
论中国电影理论中的中国学派的形态及其意义 / 381
我们为什么需要“基本电影”/ 397
影像心灵、影像青春、影像中国
——新中国 70 年电影发展及价值追求 / 403
重新发现中国电影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电影创作的发展 / 408
意识形态、象征形式与自生能力
——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电影体制变迁的路径 / 424
谁的民族电影:当代中国电影的建构与转折
——论中国年轻一代的电影发展及其文化语码/ 439
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电影创作流变及其发展策略
——从电影题材的复杂性看当代电影创作的意义/ 462
论全球化视域下中国电影的观念变革、作用与影响 / 477
好莱坞与中国电影工业
——改革开放 30 年的电影、市场与身份想象 / 494
论民营电影公司与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趋向 / 508
电影怎样照见生活:新语境下中国电影美学的发展问题 / 526
女性视角和商业电影的对抗与和解
——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女导演的商业电影创作 / 530
电影新势力与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 / 547
文化的整合与重建
——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儿童电影的发展及其走向 / 561
逆命题与第二重空间的建构
——当前中国电影的问题、内容生产与本质 / 574
论互联网语境下电影 IP 转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 589
“一带一路”与中国电影的新发展 / 601
“大电影”视域下的微电影的发展 / 616
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历史、现状及问题 / 630
近年来中国艺术电影发展面临的困境与选择 / 683
第四卷
论中国电影与通俗文化传统 / 705
体验·关怀·直接的时代感
——由 1937—1945 年电影的现实表现看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传统的文化趋向 / 732
镜与真
——40 年代正统电影 、商业电影及电影文化趋向/ 742
“进步电影”:在历史的边际追索与超越
——1945—1949 年中国电影的透视 / 764
从泛政治批判到激情选择
——1945—1949 年中国电影再认识 / 784
从文化选择角度分析延安电影与“十七年”电影的表现和发展 / 804
转换与位移
──新时期第一个十年(1979—1989)电影综论 / 818
电影的成长与话语空间的拓示
——1990—2000 年中国电影综论 / 833
血脉的会通与融合
——由香港与内陆电影互动看中国电影的发展 / 848
华语电影三代女明星的文化表征及其转移轨迹 / 857
华语电影:话语交换、变奏与挑战 / 898
历史、国家认同与民族电影表现
——近年主流电影的归根想象 / 913
引进片与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历史位移 / 927
论类型片与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转型 / 941
影像生产·电影报国·中国形象的树立
——入世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及趋向 / 957
新语境下“大电影”的建构与发展 / 970
试论 60 年当代中国电影伦理实证化趋向 / 989
当代电影的“中国化”作为一种抵抗而存在 / 1008
论 21 世纪中国电影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选择 / 1013
电影现实主义的选择与劳动话语建构
——论新中国 70 年电影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趋向 / 1041
电影,分享快乐和创造
——关于当前电影发展的几点看法 / 1067
一种阐释:产业语境下电影艺术中的表现与再现
——2019 年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综论 / 1078
第五卷
记录美好生活 谱写时代华章
——荧屏中的 70 年 / 1111
影像叙事呈现山乡巨变 / 1118
突破与建构:电视春节晚会发展之路 / 1124
与时代同行:发现春晚的新“魔棒”/ 1133
情感、记忆与文化铭文
——评 2020 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 1138
发掘大众传媒的文化与教育意义/ 1145
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电视剧的自我特征及其价值选择 / 1148
论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审美观照及其历史观演变
——电视剧的“祛魅”与历史正剧 / 1155
“一带一路”与商业题材电视剧的发展 / 1164
全球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及走向 / 1176
军事题材电视剧的文化功能 / 1194
抗战剧与当代中国的文化趋向 / 1200
纪录片:眺望真实的窗口
——近年纪录片创作一瞥 / 1207
电视电影与国家形象塑造
——评第 12 届电影“百合奖”获奖影片/ 1211
中国主旋律影视创作的发展 / 1216
传媒时代的赵宝刚现象 / 1225
融合与突破:认识自己与他人,走向中国电视的文化自觉
——近年来的中国电视学研究 / 1238
第六卷
另一种历史:走向开放的视听艺术研究
——近年来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为主的电影、广播电视、动画与新媒体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 1267
国家话语、知识建构与学科共同体
——论“戏剧与影视学”一流学科建设/ 1286
附 录
电影史学的微观研究和批评精神
——兼评丁亚平著《中国电影通史》(两卷本)/ 1303
丁亚平学术纪事 / 1320
文化艺术出版社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