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 养胃清化,理气和胃法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脘痞隐痛阴虚湿热案

罗某,女,54岁,职员。初诊日期:2004年10月18日。

主诉:胃脘痞胀隐痛反复发作5年。

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痞胀隐痛,痛无规律,曾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间断服中西药物治疗,病情时有反复,2004年10月复查胃镜示:浅表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重度)。刻诊:胃脘痞胀隐痛,不知饥饿,口干欲饮,嗳气时作,大便1~2日一行,不黑成形,夜寐不佳。

诊查:腹平软,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舌尖微红,舌苔薄腻、黄白相间,脉细。

临床分析:徐老认为,患者以“胃脘胀痛”为主诉,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本例患者辨证既有胃阴不足(如口干欲饮、舌红脉细)一面,又有湿热内阻、气机不利(症见舌苔薄腻、黄白相间)一面,治疗颇为棘手。滋阴不当可助湿,燥湿太过又伤阴。治宜养胃清化,理气和胃兼顾。

处方:麦冬15g,白芍15g,炙甘草3g,草豆蔻(后下)3g,橘皮络各6g,法半夏10g,佩兰10g,佛手花10g,刀豆壳20g,莱菔子15g,制香附10g,川连1.5g,夜交藤15g,合欢花10g,谷麦芽各3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后端坐半小时。

二诊:服药2周,苔腻渐化,夜寐已安,惟胃脘隐痛未愈,尚不知饥,此乃湿邪渐化,气机未畅,原方去草豆蔻、夜交藤、合欢花,加理气和胃之苏梗、鸡内金、绿梅花、白残花、建曲。

三诊:再服药1周后,胃脘痞胀疼痛明显减轻,惟食欲不振,口干乏力,舌红、苔薄黄,脉沉细。再由上方去苏梗、制香附、刀豆壳,加石斛、枸杞子、藿香、茯苓,调治月余,胃痛终获痊愈。随访半年未再发作。

按语:本例胃脘痛阴虚湿热证,徐老巧妙地将润与燥相结合,选用麦冬、石斛养胃生津,草豆蔻、佩兰化湿和胃,全方润中有燥,燥中有润,既润其阴,又燥其湿,刚柔相济,故获良效。

徐老对于临床阴虚兼有气滞者,在养阴的同时还常加佛手花、绿梅花、白残花、合欢花、厚朴花等花类理气和胃之品,因普通理气药性多香燥,最易伤阴,而花类理气药微辛而不燥烈耗阴。徐老还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病史较长,病理性质多为虚实夹杂,治疗当根据虚实的孰轻孰重,或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为主,或扶正祛邪并举。治疗时不能认为萎缩性胃炎就是阴虚,而一味滋养胃阴,仍要坚持辨证论治。对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者,可加薏苡仁、石见穿、白花蛇舌草、仙鹤草等;对舌红苔厚腻久治不化者,当提高警惕以防恶变,并及时复查胃镜。

(周晓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