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云:过把火

我的哥哥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没有聪明的脑袋瓜,也不会巧舌如簧,从小母亲就为他累心。

三年后,我的又一个哥哥出生了,他长得非常漂亮,可是没人看管。我的母亲每天到生产队挣那十分,不挣全家人就吃不饱饭。我的奶奶跟着我大娘过,不替母亲照看孩子。

二哥三个多月了,长得惹人喜爱。有一天,我的哥哥在土炕上玩,来回蹦跳,不小心他的脚踩到了弟弟的腹部,三个月的二哥就这样夭折了。母亲从地里回家,抱起儿子痛不欲生。可是,哥哥才四虚岁,又能对他怎么样呢?

母亲在痛苦中度过一年又一年,她无法从失去儿子的悲痛中走出来。直到六年后才又生下姐姐。姐姐出生后,母亲不敢再让哥哥看孩子,我的奶奶才来帮我母亲看管姐姐。又过了一年,哥哥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开始上学了,姐姐开始学着蹒跚学步。

哥哥的书读的一团糟。他告诉我校长来我们村考试,好多同学得了零分,他只记住一个“黑”字。从此,他的童年和少年再到青年都是灰色的。哥哥十多岁就放弃上学,十二三岁就在生产队挣半工。他早早学会了干农活,帮母亲烧火。

母亲从生产队回家,每天都在铁锅里蒸玉米饼子,哥哥在锅下烧火。那时,没有棉花柴烧,都是些草把子、溠子头,火不是很毒。他的手一时也不能闲着,一把接着一把。在铁锅上贴玉米饼烧火要看火候,不能火小,也不能太大。火太小,玉米饼子会从铁锅的边上滑到锅底,火太大,玉米饼子就会有糊味。

哥哥烧火从来就是一把接一把,满院子里都有糊味。母亲总是叮嘱他烧火注意,不要太大,他总是按照自己的心愿烧火,掀开锅,玉米饼子总有黑黑的咯吧。母亲总是唠唠叨叨,哥哥一次又一次重复那些错误。母亲很无奈,没人烧火,蒸玉米饼子又不行。

父亲在生产队喂牛,饭点不能回家,哥哥烧火是离不了他的。

哥哥到了二十多岁,该处对象了,可是他不会。他不爱和陌生人说话,村子里的人都说他“傻”,让我的父母亲操碎了心。有一天,有村子里的人给哥哥提媒,说是来看看哥哥。母亲对哥哥叮嘱了好几遍,见了陌生人嘴上甜点,大爷大娘、叔叔婶婶,多叫几遍。点烟倒水不能马虎。

过了几天,有个中年男人来到我家,就是别人给哥哥提的那个姑娘的父亲。那个中年男人把我哥上下打量了一遍。我的哥哥中等身材,皮肤不黑不白,走路利索,那个中年男人没说什么。哥哥一言不发,脸像关公,从前额红到耳根,像个没嘴的葫芦。他拿起铁锨,一声招呼不打,上工去了。

第二天,那个中年男人托人捎信说再等几年,女儿还小。我们知道是推辞话,父母亲气的直跺脚。他的婚姻一直不动,父母亲整日为他唉声叹气。到了他二十四岁那年,有人给我哥说姓王的家的姑娘,也就是后来我的嫂子。

我的嫂子家孩子多,日子过得紧巴,她个子不高,皮肤不白,我和姐姐都不觉得好。可是,我的哥哥只会拿小镢子,铁锨,又能娶什么样的媳妇?嫂子家说对我家知根知底,知道哥哥就是不爱说话,不是别人嘴里的“傻”。他们很快就订婚了,不过说等三年,他家的弟弟还小,家里缺劳力。

村子里还是照常混生产队,回家还是吃玉米饼子,哥哥还是照常烧火。锅里的玉米饼子还是有糊味。哥哥从来不嫌,吃的津津有味儿。姐姐和我都咧着嘴,难以下咽。哥哥到了挖河的年龄,他第一次去了魏山河。十多天后,他回来了。

十多天不见哥哥,我就像少了个好玩伴,有点魂不守舍。哥哥推开家门,手里拿着两个白面馒头,那是他从嘴里省出来的。我跑到他跟前,一把抓住那两个馒头。姐姐给我要一个尝尝,我不松手,气的她在锅里偷煮了两个鸡蛋。

那个时候,平时是落不着吃馒头,比我们现在吃山珍海味还难。哥哥那次去的是趟大河,得了几块钱,递给了母亲。母亲说“你自己买双胶鞋,以后挖河用得上!”

有一年的冬天,母亲给哥哥两十多块钱,让他去高唐买东西。他挤进拥挤的人群,排队到了自己掏钱的时候,一摸衣袋,顿时傻眼了。不知道什么时候钱让小偷偷走了,他心里非常懊悔,不知道是怎么蹬着自行车回到家的。那个时候二十块钱能买好多东西。

回到家里,母亲唠叨起来没完,哥哥无心吃饭,他出门打听哪里能挣点钱,想把那笔钱捞回来。

有人对他说到北大荒去割芦苇能挣钱,回家告诉母亲他要去北大荒。那时生产队农活不忙,他和几个伙伴第一次坐上北上的火车,盼望着能挣些钱,贴补家用。他也到了攒钱娶媳妇的年龄。到了那里,没干几天活,经常下雨,人们整天坐着,盼着晴天。可老天爷就是不睁眼,仿佛伤心事不断,就是不露出笑脸。

他们从一天三顿饭,减到两顿饭,再到一顿饭,伙伴们觉得这个地方不能再待了,收拾行李,他们又坐上了南下的列车。哥哥一脸丧气地推开家门,这次母亲没有叨叨。哥哥每天晚上帮母亲烧火,等全家人吃过晚饭抢着收拾碗碟,让母亲安心纺线。一晃好几年过去了,母亲节衣缩食,哥哥养猪、养羊。嫂子终于进门了,第二年,农村终于保产到户,哥哥那身力气有了用武之地。

小麦、棉花,大丰收。庄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哥哥还是爱帮母亲烧火,棉花柴到处都是。大锅里再也不是玉米饼子。母亲烙菜饼,包包子,包饺子,哥哥的火还是烧不好,一直有点微微的糊味。他抢着吃带糊味的食物,母亲唠叨。他说“糊饼烂面不伤人,那样熟成”。

后来,家里有了凹子,第一张还是有点焦,他还是自己抢着吃。母亲年龄越来越老,挺直的腰杆弯了下来,经常说腰疼。哥哥带着她到处做针灸,嘴里没有一句怨言。有一天,母亲疼得受不了,哥哥去了表哥家,他在村子里有门诊。哥哥和他要地址,到省城给母亲做手术。表哥不同意,他对哥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发生变化,纤维环和髓核的含量逐渐下降,髓核失去弹性,纤维环逐渐出现裂隙。

做手术有风险,腰间盘神经太多,还是接受保守治疗。可以选择具有止痛、消炎,以及改善循环,及温热功能的药膏,它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

消炎主要是起到改善神经周围无菌性炎症作用,温热的作用,可以缓和腰椎和神经周围的循环,从而缓解临床症状。我这里有“透骨灵贴和氟比洛芬膏拿去试试!坚持卧床休息。”“这里还有中成药腰痛宁胶囊,大活络丹,小活络丹,杜仲天麻丸,主要起活血止痛的功效。针灸、按摩对腰间盘突出是不起作用的。到了省城也是这些方法”

哥哥拿着膏药和中成药回家了,把表哥的话对母亲说了一遍。让母亲卧床休息,怕母亲烦闷,他买来了收音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母亲疼痛减轻了。我家里有上学的孩子,去的时间有限,哥哥嫂子不怕烦,让母亲按时吃药。母亲躺烦了,坐一会儿,又躺下。

哥哥又听医生说可以给老年人补钙,又去给母亲订了牛奶。母亲不喜欢那个味道,他劝母亲为了治病,就当药喝。屋子里的中药味在弥漫,有时母亲喘口大气就是中药味,哥哥也习惯了中药的味道,两个月的细心照顾,母亲终于能下床走路了。有人说“学习不好的孩子是来报恩的”,这句话在哥哥身体体现的很恰当。

母亲到了八十多岁,视力明显下降,有一天有只眼睛看物模糊,哥哥带着母亲在医院换了“人造晶体”,三天后,眼睛复明,又过了几年,另一只眼睛又视力模糊,又在县医院换了“人造晶体”。每天早晨,哥哥都给母亲冲好鸡蛋花,放到床边。母亲胃不好,过一段时间就输液,哥哥驮着母亲,从来也不和我们商量,他理解我家里事多。

我搬进了县城,给儿媳妇接送孩子,到星期六晚上才能回家,有时,晚上看看母亲。哥哥不放心,执意要送我到村口。哥哥是我黑夜里的一盏灯,照亮我前行的路,又像一个小太阳,温暖着我的心。有时候,他到我家,我也给他烙菜饼,第一张多少有点糊的饼,他都是抢着吃,后来我的丈夫也不再抱怨,也学会了包容。

哥哥替我们尽孝心,他没有巧言话语,用实际行动做事,他的那颗善良的心温暖着我们家的每个人。有哥哥在,也有爱的延续,那种有点糊味的饭里,有爱的味道。

(0)

相关推荐

  • 【望安山文学】慕宗彦||暖心(散文)

     暖心 作者:慕宗彦     主编:非   鱼                   (一) 这是一个三十多年前的故事了. 在一个破旧的.低矮的.点着微弱煤油灯光的小屋里,一个年青人正在收拾着行包,准备 ...

  • 老窝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2006年6月5日,我回潍坊看望父母.父亲说:"咱老家的旧宅子,即将被拆除.你来得正好,回去看一眼吧,日后恐怕你想看也看不到了!"老人言语中 ...

  • 那年,大嫂和父母大吵一架之后,老死都不相往来!

    文:人生百味 图:来自网络 我是今天上午从姐姐那里,知道了大嫂去世的消息. 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时,心中没有一点波澜.不是我心狠,也不是我面对别人生死的麻木,是因为我对大嫂没有什么感情,确切的说我有点 ...

  • 蒋崇荣||玉米饼子

    <烟台散文微刊>2020第112期 (总第451期)                        主办:烟台市散文学会                   协办:烟台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 ...

  • 【阅读悦读丨散文】刘江华《藤椅》

    [阅读悦读丨故事]刘江华<一起慢慢变老> 文/刘江华 [作者简介]刘江华,80后生人,文学爱好者,系武钢三中历史教师.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

  • 荣凤婷:母亲手中的红薯 | 就读这篇

    母亲手中的红薯 荣凤婷 母亲的手纤细而修长,若不是长年累月的缝补浆洗使它变得象树皮一样粗糙,那肯定是一双弹钢琴的手.然而,在我的童年时代,母亲那双手摆弄次数最多的便是红薯. 我出生于一九五九年,我们同 ...

  • 【征文31号作品】张树云:长情

    长   情 文/张树云 我出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我家是个中农,家里有不到二十亩地,还有一头老黄牛,可以说吃粗茶淡饭,穿粗布衣裳,能过安稳的日子.可是,好景不长,我的二妹嫁到我们不知情的一家,男人是 ...

  • 山东作家‖【春节】◆张树云

    作者简介 张树云,网名,涓涓溪流.山东省高唐县人和街道岳王村,四中文学社社会,山东散文学会会员. 春节 春节最早来源是在殷商时期,过年主要是祭祖活动.我们国家是个农业国,靠天吃饭,所以在新年的第一天, ...

  • 当代散文‖【玩牌】◆张树云

    作者简介 张树云,网名,涓涓溪流.山东省高唐县人和街道岳王村,毕业于高唐第四中学.四中文学社社会,现为山东散文学会会员.  玩牌  每个暖阳高照的日子,小胡同里的老年人分两桌入座.张.王.李.赵.刘- ...

  • 张树云:我的抠门奶奶

    我的奶奶,我一直怀疑是不是亲奶奶,她对我小气的很. 每到夏天,小伙伴们都在吃着雪糕.冰淇淋,只有我远远地看着.她说回家喝绿豆汤,清热.解毒.哼!绿豆汤啥味?雪糕那是什么味?能相提并论吗?每到放学接孩子 ...

  • 张树云小说:一个未接电话

    一个未接电话 作者:张树云 摄影:月倾城 总编:慢半拍 执行主编:咖啡的味道 老王有两个女儿,一个在外地,一个在本村.大女儿在济南,名叫美美,女婿是栋号长,叫高强,让老王好有面子.小女儿招了个上门女 ...

  • 张树云中篇小说:小吃部的女人们

    小吃部的女人们 作者:张树云 主编:高山流水 2018年的春天,我的一个表兄弟在服务区承包了一项室内清理卫生的活,让我去帮忙,在那里我遇到了我的老板丽丽.我在大厅里低头清理地板砖上的污渍,我抬头看见一 ...

  • 张树云中篇小说:我的继父

    我的继父 文/张书云 一喜得贵子 1965年的冬天,在姓刘的一家庄稼院里,出生了一个胖胖的男孩,一家人喜出望外.男孩洪亮的哭声久久不停."是不是孩子是冷?再给他裹床棉被!"小男 ...

  • 张树云小说:这事对不对?

    这事对不对? 文/张树云 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一个年前的腊月,老王家一家人晚上睡觉,突然半夜里一只黑狗偷偷钻进老王家. 一家人正在沉睡,没有听见动静.黑狗钻进老王家的屋子里,凭着嗅觉嗅到了美味.在黑夜 ...

  • 张树云小说:今夜无眠

    今夜无眠 作者:张树云 总编:慢半拍 王丽在屋子里踱来踱去,时间已经到了子时,焦虑地她挠着头皮.最近头发掉得越来越多,窗外一片寂静,她慢慢地脱衣入睡. 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往事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