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剂治春温咳嗽
大家意识里,似乎温病就是就是轻清宣透,四两拨千斤;其实错误认识;比如清瘟败毒饮,大剂石膏240克,可谓惊人;最近治疗一例春温伏邪内发分享给大家。
某女35岁,自述:昨天开始有些感冒,眼睛胀痛,还有一点低烧,晚上开始有些咳嗽,嗓子有点疼,半夜睡醒觉得眼睛里都是分泌物,眼睛都快黏住了,今天早上五六点钟的时候觉得鼻塞、口干口苦,起床咳了好多很浓的黄痰,今天就觉得嗓子痒,咳嗽的比较厉害,还是会咳黄痰,鼻涕也是黄的,眼睛还是有些胀痛,比昨天好一些,嗓子还是有一点疼,大便有点粘马桶,最近一段时间睡眠也不好,入睡困难,还老做梦,前段时间左手无名指关节长了一个小疙瘩,按压有刺痛,过了几天又不疼了,但那个疙瘩还有,这几天右手关节又开始有刺痛,以前都是胀痛,活动也受限,这次活动倒不受限,无其他明显不适。
舌像分析:舌红少苔,有些裂纹,考虑阴亏为本,火热为标。咳嗽痰黄肺热,眼睛分泌物,少阳胆热上攻。目前综合分析邪发少阳,太阴肺。
选用黄芩汤,桑菊饮合方加减,轻清宣透滋阴解毒。
桑叶15克,菊花10克,杏仁10克,连翘15克,郁金10克,射干10克,黄芩10克,白芍15克,浙贝母10克,栀子10克,枇杷叶15克,玄参15克,桑枝20克,甘草6克,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这几天眼睛还是会涩胀,有很多眼屎,眼结膜充血,鼻塞的厉害,晚上塞的睡不着觉,鼻涕还是那种又黄又浓的鼻涕,特别不擤出来,咳的也比较重,嗓子特别痒,这几天一咳起来能把肚子里吃的东西都吐出来,胃疼,咳浓稠的黄痰,前天开始右颈部的淋巴结也肿起来了,嘴里出了好几个溃疡,嗓子吞咽的时候会有不舒服感觉,觉得硌的慌,不知道是不是扁桃体也肿了,这两天感觉大声说话的劲儿都没有了,口干口渴严重,头晕。
大便有点稀,昨天会有一两次出虚汗的情况,今天就没了,口苦不是很明显。
分析:口苦消失,少阳伏邪解除。但是邪入阳明,口干口渴,少阴不足,水不上承,咳嗽痰黄肺热明显,眼分泌多,眼红,淋巴结肿大,厥阴肝火外窜胆经郁结成块。整体火邪上攻,较为严重。
综合先清阳明为主,非白虎加人参汤不可,肺热非麻杏石甘汤不可,少阴不足,不能制火,也当养阴配阳。
处方:麻黄3克,杏仁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石膏50克,知母15克,银花30克,连翘20克,桔梗15克,牛蒡子10克,浙贝母15克,玄参15克,芦根30克,甘草10克,竹叶15克,
2剂夜一剂,日一剂,每剂三次分服。
三诊:今天早上鼻塞也比较轻,咳嗽也轻,现在这会儿又有点鼻塞,会一阵阵的嗓子痒咳嗽,痰今天比昨天明显少了,眼睛还有些涩,但没有那种胀痛感了,嘴巴还是干但比昨天也好一些了,嗓子吞咽的时候还是会有点不舒服,淋巴结还是肿,但没昨天那么涨了,今天白天没有拉肚子,手腕关节的刺痛基本上没了,手指那个小疙瘩还有,小便没觉得黄,胃今天没觉的有啥明显的不舒服,今天嘴巴里的泡基本上都消了,咳的少了,也就不觉得没劲了。
分析:昨天舌干,苔薄黄,今天舌红润,热邪已经压制住了。幸亏大剂白虎加人参为主,合麻杏石甘汤银翘等,一夜一天两剂大量。
病减其制,石膏改30克,知母改10克,再进两剂。一天一剂即可。
四诊:4月14日
今天白天感冒的症状较之前轻了不少,就是嗓子还是痒、咳嗽,痰比之前少了,也沒那么黄了,早上的时候咳的是黃痰,下午都是那种白痰,嘴巴、鼻腔都特别容易干,喝水多,晚上更明显,还是会有点鼻塞,昨天和今早鼻涕带血,现在又没了,今天早上又觉得嗓子有点疼,眼睛涩、胀,眼睑充血,昨天膝盖关系感觉曲伸不利,今天早上膝关节没什么异常了,腕关节还是有些疼。
前天晚上和昨天晚上大概10点左右,躺到床上会有明显的吸不进去气的感觉,吸气特别费力,时间久一点还觉得心慌,昨天晚上这种情况时间短一些相对前天。
这几天身上老是会出一个和荨麻疹那样的小疙瘩,很小,但很痒,老是出一个或两个,过一会儿又下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又出一两个,医生,这两天可能月经要来了。
分析热邪虽减,虑其化燥,改清燥救肺汤加减:
桑叶15克,杏仁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石膏30克,浙贝母15克,阿胶10克烊化,桔梗15克,竹叶15克,枇杷叶10克,茅芦根各30克,鱼腥草30克,甘草6克,
2剂日一剂,早晚分服。
按:柳宝怡《温热逢源》云:伏邪在少阴,其由经气而外出者,则达于三阳;其化热而内壅者,则结于胃腑∶此温热病之常也。少阴之系,上连于肺。邪热由肾系而上逆于肺,则见肺病。况温邪化热,火必克金,则肺脏本为温邪所当犯之也。其或热壅于胃,上熏于鬲,则热邪由胃而炎及于肺,更为病势所应有。
本案初诊病重药轻,二诊辛凉重剂白虎加人参汤,麻杏石甘等一天一夜各一剂,遏制病情发展,三诊守方,四诊化燥清燥救肺汤,基本进入坦途。伏邪一说确实存在,形容发病急,病情重。
《黄帝内经》20、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小便黄者。。。
温病伏邪犹如伤寒阳气不振,少阴表证。前者滋阴清热为主,后者温阳为主,各有千秋!临床不得不明察才能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