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大纵横
原来的《收藏大内参》,尽量多给藏友一些收藏参考!
12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上海呗美 2021 夏季拍卖会将于北京时间 2021 年 9 月 20 日 13:00 时举槌。本次夏拍将分为【华玉千年—古玉专场】和【陈韵甘露—陈茶珍藏专场】两个专场进行,呈现 179 件精品。下面让我们一起先睹为快。尺寸:长18.8 cm 宽9.9 cm 高3.6 cm螃蟹以白玉雕成,细腻莹润,包浆浑厚。螃蟹采用圆雕镂雕相结合手法琢制,为静止休憩状。身体两侧各出四肢,小足朝下依次相连,健硕的两只蟹钳朝前置于头部,并琢出关节。背壳上面雕出壳缝,前部雕出凸齿,两眼微凸。腹部团脐,并琢出阴线波状纹。整体以写实形式雕琢,结构准确到位,线条刚劲利落,棱角分明,细节生动传神,工艺极为精妙。古代科举中有“一甲一名”之谓,暗喻及第登科,状元之才。配红木底座。两件玉璜,黄玉为材,器表光素,仅在两侧钻有小孔,用以系挂;器型弧度都是二分之一的圆,彼此的形状甚至纹理都能相吻合。每片璜既能单独使用,也可连作一完整圆璧。这种制式的玉璜是为经典的“环形分割法”。两玉璜取材厚重,莹泽光亮,打磨规整,玉色沁色交相辉映,彰显出古玉之独特美感。
来源:天津文物 2004 年秋拍 Lot0475
玉琮器形规整,边角裁切平直,轮廓分明。中间开孔阔大,周身布满斑驳红沁。整器形制简约稳重,线条平直硬朗。玉琮,是古代礼器,《周礼》中记其为六种“瑞玉”之一。玉琮在新石器时代,已是一种典型器物,意义有多种解释。后世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之说,认为璧和琮象征着天圆地方,是重要的祭祀礼仪用器。
来源:欧云夫妇旧藏
白玉质,局部有黑褐色沁,琢圆形剑首,高浮雕螭龙螭虎纹,随纹饰出廓。剑首琢如意云纹,龙虎穿云而过,身穿梭云间,呈蜿蜒舞动之姿,身体部分在线面结合的云雾中时隐时现,乘云气,瞰九州,画面威武祥和,观之如视仙境。底面平整中刻一圈圆槽,中有牛鼻孔孔,为连接剑柄所用。剑首除作剑具装饰外,也是古人区分等级的标志,《礼记·少仪》:“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此枚剑首造型古朴大气,纹饰雕琢精美,为设计镶嵌、装饰佩戴的难得佳作。尺寸:勒:高1.8-3.1 cm 宽0.8-1.6 cm 兽面:高1.7-2.2 cm 宽2 cm 厚0.5-0.6 cm
此组玉饰件形制不同,一组七件,丰富多彩。分别为玉勒 4 件,玉兽面 3 件。玉勒分扁方形,圆柱形,方形,玉料细腻油润,纹饰各不相同。玉兽面 3 件,器体扁平,冠状,整体成倒梯形,正面浅浮雕兽面纹饰,兽面以面中为轴左右对称,构思巧妙,纹饰神秘威严。整组玉饰形制古朴,为难得佳品。
来源:中国嘉德 2016 年秋拍 Lot1072
Lot 667 清代 白玉金刚杵 ( 乾隆年制 )金刚杵白玉琢成,玉质白皙油润。两端为刃头,中端握柄处做双层仰覆莲瓣以连珠相隔,刻有“乾隆年制”
款识。工艺精湛,线条流畅,打磨极为精细,做工一丝不苟,且用料考究,器型优美凝重,极具宫廷气息。器形制为独钴杵。金刚杵中,以独钴杵与莲华部相应,置于坛城之西方,其独锋象征独一法界。在佛教密宗中,金刚杵象征着所向无敌、无坚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尺寸:高4.2 cm 宽8.2 cm 厚0.7 cm
青黄玉种,玉质细密莹润自然,局部受沁,体弧形扁平片状,玉佩厚度均匀。器身两端琢吐龙首,椭圆形双圈纹眼,龙鼻上卷,龙口大张,吐舌而出,鬃发飘逸。龙身琢扭丝纹,中部有通天孔,两龙首口部,亦钻有小孔,可系带。纹饰雕工流畅柔顺,古朴自然,乃玉器之佳作。此璜玉质润洁,在纹饰组合与设计上颇富巧思,纹饰饱满,线条流畅,增添作品古拙之感,为同类作品中的精品。
来源:佳士得香港 2018 年养德堂专场 Lot2748
玉勒白玉质,呈圆柱形,线条挺秀,器身带有红沁,通体光泽熟旧、包浆浑厚。两端对穿开孔。玉勒表面通体饰浮雕谷纹,谷纹形如蝌蚪,又似刚刚发芽的稻谷,排列均匀,颗粒精致而饱满,尾端线条犀利,砣痕清晰可见,带有富足的象征意义。玉勒通体光气浑厚,红褐色沁丝缕深入玉质肌理,沧桑老熟之感一望可知,古朴典雅、精致美观,适合作为收藏佩戴装饰。出版:《黄鼎轩珍藏展》高雄市历史博物馆,1999 年,P156
来源:保利 2013 年春 Lot0820尺寸:长13.4 cm 宽3.5 cm 厚0.7 cm
白玉戈,玉质清润,玉色纯透,光滑净彻。体扁平,援中部有一随形凸脊,斜刃,戈锋尖锐,锋呈叁角形。近援处居中有一钻孔。通体光素无纹,磨制光洁,形制规整。戈是商周流行的一种兵器,以玉为戈始见于二里头文化,其后流行于商、周两代。玉戈作为一种礼器,显然是用于军事和征战的礼器,体现了玉器的功能由饰品方面转向社会礼仪方面。以玉制作兵戈作为非实用的礼器在商周较多见,但造型纹饰相对简单。此戈浑然完美,应为显赫之士所有,极具收藏价值。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
白玉为材,玉质莹亮,局部有红褐色沁。整体造形扁圆,玉龙阔嘴,舌微伸,凸眼,双耳耸立。身躯卷曲呈C字形,首尾衔接处开一口,背上对钻一孔,通体琢磨光洁,玉质润泽,沁色淳美,古韵盎然。尺寸:长7.1 cm 宽3.5 cm 厚1.7 cm白玉质地,有俏色留皮,局部有沁。器体主体部分呈扁方体,中部天地穿,勒身阴刻线勾勒卷云纹。出廓高浮雕双螭龙,螭龙攀爬于勒上,面相似猫,小耳圆脸,四肢有力,身形蜿蜒灵动,流转起伏。足部以短细线示鬣纹,尾部扭转翻卷,颇具力量感。玉勒子起源于文化期的玉管饰,一般中间有通天孔属单独佩戴用。从红山、良渚文化一直到明清时期多在加工制造,形成了一个器型丰富,纹饰多样的勒子系列。有圆柱形、扁圆柱形、束腰形、橄榄形等等,是挂于胸前或腰间的玉饰,可单独挂,也可与其他玉饰组合挂。此玉勒形状、纹饰、布局及刀工具有独特风格,造型古朴威仪,分寸拿捏恰到好处,佩戴把玩两皆相宜。
尺寸:提梁高23 cm 宽16.8 cm 连座高37 cm
此白玉凤形提梁壶取白玉整料琢制,色泽净白,质地细润,取材甚佳。做站立凤式,壶腹略扁,束口,长颈,颈两侧置耳,耳内套以活环连接提梁。盖钮琢螭龙形,盖口与壶口子母相接,盖壁下缘及壶颈处琢蕉叶纹;壶身为一引颈凤凰,其双翅合拢,昂首挺胸,双腿直立。凤首为流,双目重圈,长喙前伸为流口,脖系一环,阴刻密集细道呈现毛流,尾上扬飘逸。镂刻凤爪为底足,连弧式,设计精巧。内腹挖膛深入匀整,磨工细腻顺滑,绝不马虎。此凤壶器形规整,气质古雅,工艺用心,折射出清一代美玉之盛。配红木挂架。
来源:苏富比伦敦 2011 年 11 月 Lot219黄玉质,温润半透明,局部有灰白色沁。璧呈扁平体,正中圆孔,内外廓压地饰一圈宽轮廓线。两面饰纹相同,以蒲纹为饰,蒲纹丰满充实,呈谷尖形,排列有序。细观璧面上能明显见菱形网纹,然在每个网格内碾琢蒲纹,排列有序,大小均匀,沁色自然美观,属典型的汉代玉璧。
来源:北京瀚海 2004 年迎春拍 Lot1908尺寸:通高15.5 cm 耳距10.7 cm 连座高19.3 cm
此鼎由整块玉料琢制,玉质温润细腻,局部黄色沁斑。器形仿古青铜鼎,霸气舒展,威风凛凛。有盖,盖顶立体镂刻盘龙纹提钮,龙身蜿蜒,龙首回望,威严肃穆;盖身镂雕花卉卷草纹饰,繁密精巧。鼎口折沿,口沿饰以对称立耳,阴刻回纹修饰。鼎腹直壁,呈长方形,周身饰以饕餮纹及对称龙纹,四角及正反,两侧面中央出戟。炉身下四兽吞柱足,稳重敦实,使器物保持了完美的结构和线条比例。白玉仿古青铜器,对于雕琢工艺,结构设计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此器物无论是雕工,结构都可谓一流。配红木底座。乾隆朝文治武功,史所推重,所制玉器亦是精美文雅,远迈前朝。其中尤以玉仿青铜器制器最为世人推重。此鼎以青铜方鼎为蓝本。器形古朴厚拙,雕工规正精美。穆穆古风又富丽华贵。此器当时不处叁种用途。一宫中陈设,二赏赐臣工,叁礼赠外邦。无论何种用途,都以珍宝视之。此鼎远观近玩,令人赏心悦目,处处彰显富贵豪奢之气,当令藏家心仪。
黄玉质,玉质细腻润泽,局部受沁,沁色斑驳。造型呈方柱体,类琮型,两端有射,内圆外方。中间圆孔对穿,中部一条横槽将勒分成上下两节,纹饰相同,别无繁饰;上部饰两道凸横档,横档上用极细密的阴刻线勾勒出两段丝束纹,每一面正中有贯穿上下的凹槽。器身小巧,不盈一握,方勒多应用于佩系,造型与琮相似,更显珍贵。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该件玉勒子以和阗白玉雕刻,玉质细腻凝润,整体呈六棱长柱形,两端雕有圆形台面,上下对穿孔,表面双钩线刻“《梅花落》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皇宋绍圣元年春月吉日。”器形端正大方,器表素净中透出古朴典雅之气息。
尺寸:长11.4 cm 高6.5 cm 厚0.6 cm此件玉璜取材黄玉,玉质细密紧实,光气莹润自然,局部受沁。器为半壁形,两端打孔。双面同工,以阴刻,坡刀工艺雕琢龙纹,龙身抽象,“臣字眼”,嘴漏獠牙,身躯以回字纹表示,雕工精湛,线条流畅。两端刻龙首处穿一圆孔,以便于佩戴。器型如此之大,且保存完好无缺的玉璜甚为少见,收藏价值极高。出版:《黄鼎轩珍藏展》高雄市历史博物馆,1999 年,P146
来源:保利 2013 年春 Lot798
Lot 746 清乾隆 白玉长宜子孙出廓璧「乾隆年制」「改字一百七十二号」
尺寸:长10 cm 宽7.3 cm 厚0.6 cm
起拍价:480,000 人民币
此件玉璧为白玉制成,质地温润细腻,色泽明亮匀净,受黄褐色沁。器作圆片体出廓璧样式,镂空雕琢。玉璧主体为圆形,有边缘,正中有一圆孔,亦作宽边。玉璧顶端出廓面积较大,镂雕面面相对的双龙,身体呈 S 形卷曲,头顶如意形云纹饰。璧内透雕龙凤纹,一上一下,龙身躯婉转,回首顾盼;凤尖喙长翎,长尾似花形散开。纹饰间琢刻“长宜子孙”四字。“长”,长远长久;“宜”,君子宜之;“子孙”,万代也,寓意龙凤呈祥,子孙兴旺。玉璧边缘两侧刻有「乾隆年制」和「改字一百七十二号」款。此器编号是按照《千字文》中“知过必改,得能莫忘”中的“改”字在千字文中排列得来。编号为分别器物存放的殿堂位置。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秦汉时期玉璧 形态开始具有创新性,成为了玉璧发展史上的繁荣期,这类雕有“宜子孙”的玉璧就出现于汉代,根据《史记》可知,汉代天子用玉璧祭祀天神“泰一”,其中以“长宜子孙”为铭的玉璧绵延两汉,是为两汉玉璧的典型代表。清代乾隆内廷注重仿古,常借鉴古代工艺美术的造形和纹饰进行仿制和运用,出现了不少继承传统的作品。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以及国外重要博物馆均有同类长宜子孙璧的收藏,与本件皆是仿照汉代形制而造。据记载,乾隆年间曾多次传旨造办处定做此类玉璧,此玉璧当属其一,可谓弥足珍贵。清乾隆宫廷玉器用料奢侈,制作工艺精湛,打磨抛光细致,体现了乾隆时期仿古繁缛奢华之风格,是工料完美的典范 之作,属极高级别的宫廷御制玉器。
收藏动态
玩收藏,信息很重要。本号着重关注和分享业内动态,指导藏友收藏。
Official Account
Lot 749 清代 白玉镂空佛八宝纹香盒 ( 寻沿书屋 )白玉质,玉质精细油润,整料雕琢而成,呈圆形倭角状,由盖和盒身两件组成,盖盒口缘处作子母扣合。盖面采用楼口技法亦饰藏传佛家八宝纹,盖顶中央饰万字纹饰。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是藏传佛教中的吉祥法宝。分别为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八种。象征吉祥、幸福、圆满,是藏传佛教中的吉庆祥瑞之物。器身饰缠枝花卉纹饰,密而不乱,繁密有序。底部落款“寻沿书屋”,寻沿书屋位于内廷外东路宁寿宫区后部东路,清乾隆叁十七年(1772 年)建,属庆寿堂建筑组群。书屋面阔 5 间,进深 1 间,前后出廊,绿琉璃瓦黄剪边卷棚硬山顶。乾隆御制寻沿书屋诗首句「寻绎黄家语,沿回学海澜」,开宗明义地道出了书屋命名之因。此玉罐选材上好玉料,润度细度极佳。造型美观大方,端正挺拔,韵致非凡。有盖,鼓腹,圆形底足;周身雕琢花卉纹饰。瓶盖桃型钮,菊瓣纹修饰;子母口,瓶身边缘镂刻有四个菊花活环耳,下缀活环,花型秀美,线条曼妙。层次处理错落有致,花纹流畅、胎体透薄,刀脚干净明快。整体于精雅中彰显浑然大气,呈现出非凡的视觉张力。